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AI将会给人类音乐艺术的棺材钉上最后一颗钉子

( 1 )
 
[收藏]

196
#1 24-4-22 10:58
我花了25分钟,逐字逐句看完了这篇文章,并表示,我持同样态度。

前些年我看过一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名叫“芭芭拉·艾伦瑞克”,是一位美国的中年妇女。她本身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为了体验生活,改头换面成为一位平民百姓,“潜入”了当地最最底层的群体之中,和他们一起工作和生活。细节非常生动,引人深思。但在此,我只想引述其中的一个点。作者经过大量卧底发现,越是底层的平民老百姓,越是为生计而被迫奔波甚至奉献出几乎所有时间精力的人,就越是无法在精神上成长,也就越容易陷入短暂无脑的肉体欢愉之中。所以那些可能下个星期的房租都交不起(美国底层这些人的房租是按星期来收的,如果按月,绝大多数人会连一个月都交不起)的人们最普遍的娱乐方式就是下班之后到酒吧里面听者廉价的音乐喝着廉价的酒释放廉价的荷尔蒙然后回家睡觉。

在我们现在的世界当中,又何尝不是如此?绝大多数芸芸众生月收入不足5000,除了在生存线上挣扎之外没有任何节余。每天上班时间远超8个小时,通勤时间单程1小时之内已经是阿弥陀佛了,相当于每天一半的时间在上班和上下班路上,累死累活,周而复始,甚至永不停歇。年纪大点的可以拿退休金的或许就搓搓麻将了,年轻一点的也只能刷刷短视频,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些大量的芸芸众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钱去提升所谓的艺术修养。对于听音乐,或者看电影这类娱乐,并不能用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只是非常单纯地满足感官上的刺激。所以,一首歌、一部片子、一部漫画,如果不能在前几秒、前几帧、前几页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是不可能抓到这类人的心的。再辅以资本的运作,这类人群只会越来越庞大。欣赏艺术这一行为的成本本就比较高,或许我跟本文作者唯一不同的意见在于,我不认为艺术会死,因为一定会有一批卫道士永远存在,只是这批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脱离群众,直到有一天,以我们大众所处的阶层永远接触不到。

短平快的年代不怪平民老百姓,大家都是受害者。我很认可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连饭都吃不饱了还特么听音乐?要想让音乐脱离AI这种量产无深度的桎梏,必须提升全民音乐素养,那么他的前置技能就是——先让大家吃饱。不可否认的一点,现实中愿意去听古典音乐会的,怎么也是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吧~~且经济条件越好,听的频率越高。AI的普及只会夺去更多的人饭碗,让资源进一步往巨头汇集,提升全民音乐素养或者艺术修养只能是越来越难,直到不可能。那么在此基础上,甚至不用去引导,大众的审美会自动向粗浅直白迅速滑落,毕竟只有不需要理解成本就能迅速调动荷尔蒙的消遣娱乐方式,才能更有效让人排遣情绪忘却疲倦。

没人能阻止AI的发展。并非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不可逆,而是资本不允许。AI的确能成为某些有头脑,尤其是有商业头脑的音乐人的工具,但一定不会成为让有艺术追求的音乐人在创作高度与深度上更进一步的工具。这个棺材板目前还没被盖上,且我认为永远也盖不上,但他盖不盖上也已与大众无关,再过一两代人,能创作出真正优质音乐的人会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真正优秀的作品会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拥有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人会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真正的艺术自然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想太多。

本文最现实的一个观点在于,其实绝大多数音乐人都在被迫接所谓的“行活”谋生,AI对此的冲击是巨大的。除非你能成为汉子寂寞这样的知名大师,再遇上非请汉子寂寞不可的斯皮尔伯格这样的执拗导演,否则,只靠单纯做原创音乐想找碗饭吃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甚至收窄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像我这种编曲外包出身的人,肯定是死得最快的那一批。早就在思考转行,只要能谋生,把偶尔写点自己喜欢的音乐当个爱好也不错。或许等到某天我全家都快饿死了,大约我也只能500块钱出掉当年14000入的UFXⅡ来换儿子一天温饱了吧~~~

196
#2 24-4-24 10:25
LZ关于AI对人类价值的思考让我还想补充两句。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观点,很早前我就想到过。

有一款末日生存题材的单机游戏《冰汽时代》,就是最近出了2代的试玩,饱受诟病的那个。他有一个无尽版,类似沙盒玩法。初期各方面都需要人力。要人来挖煤生炉子取暖,要人来采集木材钢材资源来建造建筑,要人来打猎或者种植温室植物来获取食材,要人到厨房进行烹调,要人到医院从事医疗。而由于人力资源相当匮乏,且容易因低温生病或者食物不足而导致死亡减员,因此,合理分配人力非常考验玩家手段,这也是游戏好玩之处。而当科技树点出机器人之后,无聊的游戏进程就此展开。机器人可以采集资源,机器人可以到医院从事医疗,机器人可以完成建造,机器人可以到食堂做饭,机器人虽无法打猎但可以经营温室来获取生食材,机器人可以到工作室研发科技(当然,技能书此时应该已经点满,这项技能可有可无),最逆天的是,机器人可以生产机器人……于是,人力的价值被削减了九成以上。再加上,人,会生成两条对游戏很重要的数值,分别是不满和希望,当不满爆棚或者希望清零持续一段时间无法解决,游戏结束。显然,机器人不会。于是,到了游戏后期,人力不再是资源,反而是一种消耗资源的负担。当然了,在机器人取代一切的情况下,即便养了一大票成天只知道闹事的刁民,资源量也并不会减少,城市还是可以正常运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确实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冰汽时代》的经济循环相对比较简单,不可无脑类推到现实当中。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将来有一天,机器人能完成所有的资源生产,代替几乎所有人的工作,其中甚至包括机器人的自我生产与维护,他们还不会闹情绪,不会影响社会治安与稳定,不额外消耗人类所需的粮食、水、医疗、住房、教育等等资源,到那时,可能我们真的要好好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了。

从前我总会想,我的月收入超过5000,根据规定,我属于要交税的“高收入人群”,按照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秒杀90%以上的国人。那么如果连我这样的人都面临失业危机,岂不是90%的人都面临与我同样的窘境?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太巨大,作为统治阶层肯定不会置之不理。然而,若人丧失了作为人存在的价值,不仅所有的生产能力可被更高效去替代,且替代人的还是不会影响社会安稳的机器人的话,那么人的消失或许反而才是有利于统治的最好归宿。

早在2010年,我还在某家KTV当服务员的时候,就在一次与同事的闲聊中谈到过,我说我认为当下的科技发展速度已经出轨,人类文明不会超过百年,不是亡于天灾,而是被自己玩死。当时,智能手机还未普及,还是现金支付的年代,我的想法还是太保守了。AI当今的发展速度,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科技发展速度都要快。十多年前我认为要经过三代人才能看到的结局,搞不好在我自己的有生之年都能有幸得见了。

然而,也还是可以说句自我安慰的话。现在的我时常会陷入焦虑之中。但若某一天被我得知,这种结局是必然,不过就是个时间问题之后,反而能彻底放松下来去享受最后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呢?2333333333333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