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看到图,但根据文字理解简单建议一下
先说砌墙。
就算轻体砖也要先根据房间承重结构设计。不建议在任何非承重结构上新增墙体。
另外隔音不是只考虑一个面,
单做一面砖墙意义不大。
龙骨石膏板。本身隔音能力并不好。
就算中间夹了棉。
大多隔音量也就是10多个DB。
隔音需要稳重的结构。
屋中屋也不是拿石膏板搭起来一个就行
首先要没有硬连接。
否则石膏板容易谐振,
然后通过硬连接再通过墙壁传播出去
如果再有共鸣腔类
可能变成土电话了。
旁边的人反而听得更清楚了
用石膏板的话只能用较厚重的,
然后中间夹上隔音毡。
要适当涂结构胶类
让整体变成隔音板结构。
当然用多层水泥板或其他厚重结构效果会更好。
然后整体的重量都是压在地板上的。
地板上的硬连接要相对更难处理。
就算垫一个弹性好橡胶块。
在较大的重量压住的时候也会失去弹性
房间结构就算很厚重,
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谐振
震动又会通过这些连接去传播。
所以这里一般设计多层的减震结构。
不同密度材料,
吸收层,缓冲层,减震层。
就顺便整体地面都铺装了。
然后另一个重点。门窗
就算很多三层玻璃的隔音窗。
也不能指望这一层就能扛下所有。
很多录音室的门都要较大面积的声闸才会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窗这里也一样。
建议两层适当空腔,吸收层也顺便做个隐形窗。
然后又有新的问题。
隔音门窗密封很好。
门窗紧闭之后,房间内空气不流通。
很快就会有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问题
严重可致命。
这就是为什么我都是建议装新风
新风不是开个洞就行。
也不是拿几个软管绕弯弯就好。
开洞本身会直接破坏隔音
好不容易一层又一层做到了75db隔音量,一个洞全毁了。
拿软管绕弯弯会增加风阻。
风量损失很大的。
并且大多软管绕弯方式,对中低频隔音量增加有限。
下一个重点。。。
小房间下可做的隔音结构空间有限。
就算空间很大,也不可能做到完全隔绝。只能是尽量减小。
除非逃离地心引力。
一般比较小的房间能做到平均75DB隔音量已经很强了
注意这个平均隔音量认定方式
可能比较低的频率只有60
并不是所有频率都是75
如果弹琴唱歌比较high的时候,音量到90+也是很正常
那么可能低音区会有15~25DB声音传出来。
安静的时候足以清楚的听到。
综合上面所有细节。
不建议自己这样折腾。
很可能花了较高的成本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对比较简单的方式。
玻璃的隔音房。选很厚重的款式。
可能要比自己砌个墙还要便宜。
就是需要一个较大的卧室。
能放下一张床还能再放下一个隔音房房。
我们在给一个品牌的隔音房做通风隔音结构。很多测试做的还是效果能接受的。
比如隔音房本身实测有35DB隔音量。
然后传出来到卧室房间的就会小很多。在被房间内布置打散一点,
然后房间本身再有40DB以上的隔音量。那么传出去的声音其实已经很小了。不考虑空间感觉。简单粗暴有效的。
很多商场都有那个友唱类的玻璃房。
尽量选个安静的时候。
喊个朋友去里面唱,
在外面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这个隔音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尤其通风结构也适当做隔音的
又啰嗦了一大堆。。。 本帖最后由 pansidaxian8888 于 25-7-21 10:05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