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imhui 于 07-3-5 13:15 发表
可不可就這首歌說說你的混音思想歷程.....讓大家也來學習....也可交流一下!
这首歌就是拿来素材就混,没有理会Waves混的那版,一是不想让自己的思维有所拘束,二来看看自己到底能混成什么样子
人声的位置开始有些让我头痛。因为和声有两个,一个和主唱旋律相同,一个旋律的音调有些变化。我开始想把那个调相同的和声作些变调处理,可惜效果实在是不满意。这样下来,两个和声的Pan就比较劳神,不知如何是好。我就直到最后的平衡阶段才依据自己的耳朵,找到了自己最能接受的Pan的结果。最后看来,效果还能接受
电吉他嘛......只是按照常理,只是Solo做了些空间上的变化,这样让MIX听起来不那么古板。EQ的调节要小心,其实我觉得如果觉得EQ没有太大必要,千万不要随意调节,因为一旦让耳朵适应,就很难找出频率问题之所在。也就是说,不要为了突出某个乐器而过分增益某个频率,这会让你走过多弯路。假如真的有必要,那么就在最后的微调步骤中再尝试吧!因为到了那个阶段,即使轻微的变化,也能让你有明显的察觉。
Bass的声音我不喜欢

,不过还是用压缩器对其进行了一番修饰。没什么诀窍,边听边调。
说起鼓组,我发现我越发喜欢用Gate来对付Drums了

。当然凡事不能过,有必要才会用。Gate对于拖沓的鼓声和“脏兮兮的串音”很有效果。我在军鼓上用Gate,以得到短促的敲击声,把我讨厌的声音都拒之Gate外。然后用一个混响加在上面以得到一个丰满的延音。混响的设置有诀窍,我们知道SAW的自带混响可以Edit,我们可以把直达声和混响声之间的延迟缩小。这样,延音就会自然而平滑。
其他没什么了,最重要的部分总在最后。整体平衡的微调最为关键,也最为难以把握。音量、声像、效果等等,一切都要恰当,不能多,也不能少。整体音乐的起伏也要把握好。所以开始要留下动态空间,最后可以适量的自动化以突出音乐的起伏。
混音虽然是门技术,也是门艺术。要想做到最好,就要先达到“外利、外名、外我”的境界......
[
本帖最后由 margindge 于 07-3-5 14:0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