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

( 6 )
 
[收藏]

1742
#1 02-3-19 17:50

……

它们直接来自约翰.凯奇---当代音乐



本世纪的40年代,铃木大拙(D.T. Suzuki)[注1]正在美国的东部及中部的各大学讲授禅宗,美国现代音乐家凯奇有幸在哥伦比亚大学[注2]听了他的课。凯奇很快就被禅宗思想吸引并成了禅宗的追随者。

禅宗的思想使凯奇这个西方人多少领会了人的智性的有限和不可靠,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排除人的心智的作用,尽可能地去接近生活本身。他在自己《沉默》(SILENCE)一书中这样表达到:"什么是我们作曲的目的?这中间不应该有什么目的在其中。只是为声音。或者有一种模棱另两可的回答:有意的无意或无意的游戏。然而这游戏是生活的一个确切的陈述--不是给无序定规则的企图,也不是对它实施改进,而只是单纯地趋近我们所拥有的生活本身。我们如果能去掉自己的饿想法和欲望,让生活走自己的路该有多好。"

凯奇一生的音乐作品很多,不仅仅只有国内可以听到的几首加料钢琴曲。我们截取他最具有奇思妙想的作品。这也许会让人觉得很好玩的。

首先,他对乐曲材料失去控制。《变的音乐》(1951),这是一首四卷集的钢琴曲,其音高,长短和音色均不由他决定,而取决于《易经》中的图象。《想象风景之四》(1951)则由24个人操纵12台收音机,每二人负责一台。其中一人负责改换电台的的频率,另一人操纵音量。12台收音机同时播放出的"音乐"和噪音,当然只能取决于当时各广播电台播放的节目和操纵者的饿具体操作。

后来许多作曲家沿用凯奇的这种偶然音乐方法进行写作。比如扬的作品《诗》可用电话簿上的号码数字作为作品的音高、长短和音色的依据。布莱希特的《声乐纸牌作品》用扑克牌写作。

《4'33''》。是凯奇著名的作品了,首演于1952年8月29日。现在网上有一个站点,yahoo目录上介绍你可以听到这首乐曲,(http://hypertextbook.com/eworld/fourthirtythree.shtml )你点进去,不会再以为屏幕上一片空白是"什么也没有"了吧。这个作品是凯奇禅宗思想的最好表露。这种"空白"作品也会在画家的画布上产生,甚至法国的克莱因还举办过一个空无一物的展览(事先大肆张扬)。当代艺术已经成熟了这种观点: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人站在这件作品前能产生"顿悟"。

Happenings!1952年凯奇在黑山大学(BLACK MOUNTAIN CALLEGE)[注3]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大厅的座位摆成四方形,面对中央,但四边相互不衔接。演出时,凯奇爬上一架梯子发表演说,两位诗人轮流在另一架梯子上朗诵诗歌;大厅的一头放映电影,另一头放幻灯;有一个人操纵一架老式受摇唱机,一位钢琴家弹琴,一群舞蹈家在听众中度着舞步徘徊。这一切同时进行。

1967年11月、1969年,凯奇均有类似作品出现。礼堂充满了狂欢的味道,有的甚至长达4小时,听众忍受不了而跑到外面,会突然发现外面寒冷漆黑的夜晚寂静得使人感到陌生。

凯奇实际上把音乐的形式拓展到了其他领域,让人觉得象个大杂烩。

后来其他人如布莱希特的《机动车日落》将许多汽车在日落时集中起来,每个司机均为表演者,他们用纸牌规定各种动作,如开发动机,开关车灯,按喇叭,拉警报器,开关车门及这些动作的综合等。

扬的作品《给图德的钢琴作品一号》(1969)要求表演者抱一捆干草和一桶水上台,喂钢琴吃。而他给另一位钢琴家的饿作品是将钢琴的平面朝着墙,然后由演奏家往墙上推动钢琴,尽可能地用力推,直到精疲力竭。

1952年,凯奇为了发明既能耳闻又能目睹的饿音乐,写了一部作品《水音乐》,由一位钢琴家坐在台上,他的旁边面对观众摆着一张放大了的乐谱,上面写着要求钢琴家完成的动作,如泼水,在水中吹泡,用收音机和纸牌表演各种动作等等。
凯奇继续创作了无目的的音乐。为了省略音值的记谱,将纸折叠起来,根据《易经》图象的指示,确定每页用音的数目。这样乐曲的速度与力度都是自由的了。《钢琴音乐》(1953-1984)就是如此。

凯奇的乐曲可以独奏,也可以不确定人数的多人合奏。比如《钢琴协奏曲》(1957-1958),它没有总谱,每个演奏者只需从他的分谱中挑出随便几张,以自由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奏在凯奇的影响与带动下,一批追随的作曲家创作了更多的属于当代的音乐。

有作曲家以时间作为演奏曲目的结构框架,按照规定懂得时间完成某种情况、动作或音乐。比如赖克《钟摆音乐》将2个或4个以至更多的扩音器挂在天花板上,每一个扩音器都与扩大器及花筒相连接。演奏开始时,表演者将每一个扩音器拉开,然后撒手,任其自由摆动,接着小心打开扩大器使摆动着的扩音器接近话筒时,发出微小的声音。表演着坐下来与观众一道欣赏,直到扩音器全部停止了摆动,表演者拔开插销,作品结束。

扬的《1960年作品之五》要求如下:
"把一只(或任何数量的)蝴蝶放出来,让他在演出场地飞舞。
当乐曲结束,才真正允许蝴蝶飞出去。
乐曲可长可短,如果有大量时间可利用,那么门都可以打开--当蝴蝶飞出去了就意
味着乐曲也结束了。"

各种希奇古怪的作品反叛着传统。我国的谭盾也是其中之一。

凯奇甚至在世界范围的艺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你从上面介绍的一些作品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早在黑山学院的时候,他就启发了与其共事的舞蹈家肯宁汉,画家劳申伯、约翰斯,这些人后来都成了美国舞蹈、美术领域的先锋。劳申伯等人开创了后来由沃霍尔掀起的波谱艺术浪潮。而另一位艺术家阿尔普则受到凯奇启发创造了偶发艺术,由此引起了一股更不可收拾的现代以及后现代比如身体、行为、大地等等的艺术景观。

今天,我们不得不感谢这位"好玩"的音乐家,正是由于他的勇气,使当代音乐得以呈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不管你接受与否,音乐已经不会再回到过去只是几件乐器和一付歌喉的时代了。

凯奇晚年也依然保持了先锋地位。他说:"我总是强迫自己说些新鲜的事情,这的确不容易,但若不是如此,你就会结束音乐史。"

最后让我们听听自己描述他晚期的作品《空洞的话语》:

"《空洞的话语》的歌部分逐渐地远离言语。第一部分没有句子;第二部分没有词组;第三部分没有单词;最后那部分没有音节。我认为这东西可以整晚朗诵,提供中间休息,比如说在两个半小时的章节之间休息半个小时,建议提供食物,并排定最后一部分的时间,它除了沉默和字母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他会在黎明结束,伴随着外面世界的门窗的开启。你也许会说我的音乐是社会性的,可东方和佛教言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只考虑个人或社会,也考虑环境。《空洞的话语》使我变得了解了早晨。"

凯奇的这个作品曾在科罗拉多的博尔德表演,结果愤怒的观众使台上台下一片混乱。当时在场的就有同样喜欢佛教的金斯堡。

最后推荐一个网站,是用凯奇的文字制作的一个简单的"超文本"。你会有什么受启发吗?

http://www.lcdf.org/indeterminacy/


[注1]:铃木大拙先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东方的禅宗,传播到西方国家(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艺术,甚至科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注2]: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出过金斯堡、凯鲁亚克这样后来成为垮掉派的学生。
[注3]这也是美国一个诗歌流派的重镇,你知道吗?
[注4]凯奇曾用金斯堡的名字嵌在他的一首诗中,你不妨通过YAHOO去找找。


谢旺2000/11/22

159
#2 02-4-2 13:05
我以为:
    约翰凯奇一生所追求的音乐,更多是一种哲学概念上的音乐。他的追求是否就是音乐史的必然发展,我觉得还有些可疑。前些年,第X代导演声称“要为下个世纪的观众拍电影”,至今杳无音信。谭盾前一段在法国也遭遇一片骂声。
    音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吗?

1742
#3 02-4-2 15:09

想不到此贴还有人来讨论

您好!

我想对John Cage来说音乐本身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理解成为对整个音乐形式的颠覆和解构。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可能,以至于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现代或后现代艺术形式。音乐并不是一个界限。

159
#4 02-4-3 10:17

Re: 想不到此贴还有人来讨论

最初由 毛宁 发布
[B]您好!

我想对John Cage来说音乐本身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理解成为对整个音乐形式的颠覆和解构。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可能,以至于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现代或后现代艺术形式。音乐并不是一个界限。 [/B]



John Cage 从颠覆和解构音乐形式上的确是个大家,其实在二十世纪类似的作曲家为数也不少。他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传统音乐的写作手法已经难以创新,不得不另辟捷径。我也承认,从Schoenberg、Stravinsky、Bartok以来,音乐艺术的这个面貌已经有了全面的变化和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变化的速度成倍地增长,以至于每一部作品要有创新,必须要先创造一种新的作曲理念、手法,这已经背离了音乐的本质,由此导致了很多作曲家在世纪末的回归。
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形式实际上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古典。如果说,是John Cage的音乐的影响产生了类似把马桶摆到美术馆之类的新艺术形式。我说,这样的音乐我一定不会去听。

1742
#5 02-4-3 11:59

Re: Re:

最初由 老酒 发布
[B]


John Cage 从颠覆和解构音乐形式上的确是个大家,其实在二十世纪类似的作曲家为数也不少。他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传统音乐的写作手法已经难以创新,不得不另辟捷径。我也承认,从Schoenberg、Stravinsky、Bartok以来,音乐艺术的这个面貌已经有了全面的变化和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变化的速度成倍地增长,以至于每一部作品要有创新,必须要先创造一种新的作曲理念、手法,这已经背离了音乐的本质,由此导致了很多作曲家在世纪末的回归。
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形式实际上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古典。如果说,是John Cage的音乐的影响产生了类似把马桶摆到美术馆之类的新艺术形式。我说,这样的音乐我一定不会去听。 [/B]


需要指出的是那件著名的小便器之作者杜尚和John Cage不是一个体系的,前者属于美术体系中的代表人物,但我们确实可以把他们归为总体艺术在现代主义中的杰出体现。
艺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最初与民族传统、宗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后逐渐被划分开来,才有了音乐、美术、建筑;我以为,John Cage们并不是另辟捷径,而是对艺术的本源性做了一个反省,音乐从一开始就是声音的、自然和社会的、零碎的(在没有经过太多人为秩序前);同样,发展到后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影像也可以成为雕塑,时间也可以成为建筑,所有的一切都是贯通的。
当然,现代的物质社会,没有太多人也没有太大必要去“返朴归真”,但是总会有人在做这些事,总会有一些东西不是放在你眼前就是它的一切、听在耳朵里就是它的一切,而是让你通过那扇窗户,感悟到更多。
或者也可以说那一切都是招摇撞骗的、无技术含量的,随您怎么想了。

1743
#6 02-4-19 18:02

……

……

1743
#7 02-4-19 18:05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