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开张了,快来灌吧

( 1 )
 
[收藏]

13894
#1 01-9-11 22:50

开张了,快来灌吧

开张了,来吧

1743
#2 01-11-17 19:08

借音乐提问 

音乐可以表达感情,但可以借音乐来提问吗?这本身是不是一个问题?让谁去回答?

大家都说“音乐是一种世界语言”,那么有多少外国人能欣赏京剧?又有多少中国人会欣赏应变剧?为什么中国人还会看不懂应变剧?是中国人就懂中国文化吗?还是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它自己的语言,就像是学任何语言一样,得去掌握它的语汇、语法?难道连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也得去学吗?那又为什么我还不懂英文的时候就能哼唱“披头士”的《昨天》?在哪个意义上讲,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而又在哪个意义上讲,音乐是有国界的?

当我们说“中西结合”,我们所讲的“中”是什么?“西”是什么?当我们用一个诸如“浪淘沙”这样的词牌、或是诸如“道”、“空”这样的字眼来命名自己的音乐作品时,在什么层面上,我们试图证明自己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为什么有证明的需要?我们用一首中国民歌小调,给它配上西方和声,或是用二胡配上西方的交响乐队,这时我们在什么层面上试图理解“中西文化”?在什么意义上,一首民歌小调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二胡”不是“胡乐”吗?它怎么变成“中国民乐”的代表了呢?我们应当在什么层面上理解自己的传统和别人的传统?只是民歌、乐器、和声吗?我们现在为了证明自己的文化认同,用民歌、民乐、找几个已经过时的词汇来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到底能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去说明?

或者我们干脆说大一点——叫它“东西结合”!世界文化可以二分成“东”和“西”吗?波斯与阿拉伯的音乐文化算是“东”,还是“西”?非洲那么多种音乐形态又往哪儿放?欧洲音乐传统和美国黑人音乐传统可以同归类于“西”吗?所谓“东”,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印尼的音乐有多少共同点?印度音乐和欧洲古代教会的调性观念、节拍观念有这么多的联系,为什么是一“东”一“西”?中国音乐的调性观念又受过多少印度音乐观念的影响?中国自己的音乐有这么复杂的形态、成分、文化交融、民族融合、历史渊源,里面有多少是“东”,多少是“西”?里面有多少是地域的概念,又有多少是时间的概念?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音乐传统延续到今天,它还有强烈的生命力,它算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时间可以这样以“古”与“今”来分割吗?还是我们每一刻都同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每一人都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

仅我们中国自己的音乐文化就如此复杂,世界这么多音乐文化,我们怎么去理解?在什么层面上我们可以去谈音乐的“文化交流”?有没有可能在同一个框架中去观察各种不同的音乐(而不只是文化)现象——不仅是去观察音乐存在的社会条件、经济状况、政治背景、文化内涵、历史发展,而且是去考察音乐本身、声音本身的特点与规律?在什么框架中我们可以去具体的分析所有不同音乐,而不只是用某一种音乐文化自身产生的理论去分析?比如我们用“四大件”——和声法、对位法、配器法与曲式学——去分析欧洲传统音乐,但当我们用它们来分析印度音乐或非洲音乐时,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多少信息?能不能找到更基本的、共有的尺度去分析、理解所有的音乐?

音乐一定要由声音构成吗?“无声”是音乐吗?如果“无声”也是音乐的一部分,“无声”与“有声”并存于什么框架中?是时间吗?

大家都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仿佛一切音乐都要通过时间才能实现。那么不同的音乐文化怎样不同地理解和利用时间?时间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在音乐中时间可以伸缩吗?可以分割吗?可以组合吗?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是音乐的整体还是它的部分?时间有形状吗?有的话,它是直线还是曲线?是方还是圆?是对称的还是不对称的?是规则的还是混沌的?不同的时间可以共存吗?时间可以倒行吗?没有时间音乐可以存在吗?

人们比喻听觉幅度就象是一张画布,而听到的声音就是这张画布上的图画,“无声”就是这幅图画中的“留白”。每一个声音都有它在这幅图画的空间中占的位置,因此,音乐也被比拟成空间的艺术。声音怎样在空间中运动?空间的单位是点、是线、还是面?怎样在空间中设计出一幅声音的图画?这幅图画怎样表达情感?

我们通过音乐到底能表达什么?是情感?是思考?是给自己的?还是给大家的?通过音乐,我们能达到什么?它最终能实现什么?大家都喜欢的是不是就是好音乐?大家都不喜欢的音乐是不是就是坏音乐?一万人喜欢的音乐和一个人喜欢的音乐,我们用什么标准去判断它们的好坏?只有一个人喜欢的音乐,或者说这音乐只对于一人有意义,我们该不该允许它的存在?该不该尊重它的存在?它的存在是不是对我们也有一种意义?

音乐有没有精神的价值?音乐中有没有自由?什么是音乐中的自由?怎样才能证明一个作品是真正自由的音乐思考、彻底自由的音乐想象?造成“不自由”的原因在内还是在外?音乐可以变成一台机器,使人不自觉地重复制造某种文化产品。制造人的似乎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制造者与听众都可以处在这种不自觉的状态中。音乐能不能作为一条途径,引民我们从不自觉走到自觉,从束缚与羁绊走到自由、自然与自由的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