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波索宾和声学》此书总结的已经很详细了,我个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和声书,历代所有古典和声的功能的进行,它已经非常细致了,那些大师的作品,任何技巧都基本没有超出其教程指义,由于理解的不同,一些精神层面强调不同罢了。。个人理解的不同,看法也不同,总有缺漏很正常。。。此书的例子只是几小节断续的进行引导,难晚会让人不好理解,如果拿一些作品的中多一些小节组合的连续句段来分析,其对和声更好的理解。。比如车尔尼的299,里面的经过音、辅助音的应用写的更广泛,组合更灵活,写得太好了。但仍然没超出教程覆盖的含义。。
2.关于#5-6,或5-6,并不是艻联的调式专利,最好理解为是歌曲旋律色彩的进行,象Una furtiva lagrima偷洒一滴泪from《 L'Elisir d'Amore》,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的和声就包含#5-6,或5-6,它是歌曲创作的一种需要,与解决不解决也没有关系。。#5通常是作曲家借用大调的感觉来进行。。可以理解为二房,或私生子,5才是原配或公子。。
3.一说到#5,就想到艻联的民间调式,这是错的。。艻联的民间调式也是应用古典的,古典才正宗的。。。
4.说到和声,再说汉语拼音的由来——————它是中国文字改革We-i员会采用“拉丁化”方案,其内涵来自拉丁文化,说明语言互通与包容性的重要性,原来以为认为北方人的普通比南方更标准,这是一种误解,其实,真正念准英语、美语、意大利、法语等反而更重要。。拼音是这些拉丁语拼读的演变,它不是北方人的专利。。正如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的结合一样,不是苏联的世间调式的专利,是一样的道理。。。。 本帖最后由 callcalll 于 22-1-6 15:0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