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母带处理为什么非得用专用软件?

( 21 )
12
 
[收藏]
-  第 1 页  -

127
#1 22-9-19 14:42

母带处理为什么非得用专用软件?

各位老师,在混音完成后基本做法都是导出音频,然后用恐龙、臭氧等专用的母带软件进行处理,我想请教:为什么母带处理非得用专用的母带处理软件,它的功能无非就是响度最大化,压缩,EQ,甚至混响等,难道不可以就用混音时用过的那些插件,比如WAVES里的EQ、压缩等来再次处理呢?是它达不到最终效果吗?谢谢大家的解答!


13871
#2 22-9-19 15:08
染色不同

3138
#3 22-9-19 15:09
谁说过非得导出来用恐龙臭氧做了?我就不导

恐龙臭氧也不用非得导出来做啊 可以在工程的总线加的。

你可以用waves做母带 但是软件之间是会存在些许差异的

但是我想可能是因为过去cpu的负载能力有限吧 现在运算能力更强 还有各种dsp插件可以减轻cpu的负担 所以完全可以不用导出来啊
本帖最后由 Oxford 于 22-9-19 15:13 编辑

2201
#4 22-9-19 15:10
母带处理也未必一定要用专用的母带处理软件,只要功能和精度能满足就行了。

而且母带处理也不一定要响度最大化,一般只有流行音乐可能会做最大化,也可能会根据客户需求、播放设备和环境做优化。

特别是传统音乐,本身音乐动态就很大,母带响度更多的是细化吧~ 本帖最后由 32768 于 22-9-19 15:12 编辑

2906
#5 22-9-19 15:13
想用啥用啥,都是手机听,都是火到极致三个月,你还想怎么着呢,差不多行啦
观众反应
:太对了

2190
#6 22-9-19 15:22
其实穿“双星”也能跑步锻炼,但有的人就非要买“耐克”
观众反应

1632
#7 22-9-19 15:56
ski_1512 发表于 22-9-19 15:22
其实穿“双星”也能跑步锻炼,但有的人就非要买“耐克”


2448
#8 22-9-19 16:06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混音之后需要母带,母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别随便乱搞母带,母带不是为混音服务的,混音功力不足就想着全靠母带这个想法非常不正确。以前唱片时代母带处理就是需要把一整张专辑的歌处理响度,频率响应都调整到自然顺接,毕竟每首歌无论编曲混音都不可能都是同一个人完整,所以才需要母带做最后的总调整。现在这个年代做母带的作用就是为了适配网络播放平台的响度要求,当然更多是需要适配手机甚至耳机回放的频响动态需求。母带必须是为最终回放媒体而准备的,所以国外做母带的现在都提供不同平台需求的版本。使用高精度的设备去处理母带,只是为了处理过程中不会因为设备问题而导致破坏原来混音,用什么设备完全是个人喜好
观众反应

6182
#9 22-9-19 16: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52
#10 22-9-19 16:40
因为学习版得来太容易了。

你有成百上千的选择。


如果你是一个只想用正版的人,强迫症到一个盗版软件都不装。


那么你可能连宿主自带的都能做的很不错,或者只买一款肥波,就解决了你所有的作品。
观众反应

1052
#11 22-9-19 16:46
软件这东西也看资历的,臭氧和恐龙是元老,是活的久的德艺双馨艺术家,是先驱者。

先驱到什么程度,在那个用软件能不能做混音都很怀疑的年代,臭氧和恐龙就开始占领软母市场了,精度什么的也确实比那个年代的混音插件好,所以现在我要和你说ableton自带也做一手好母带的时候,你一定会认为,自带可算了,还是臭氧靠谱。

4321
#12 22-9-19 16:53
没有强制要求,听着ok就出活!

4732
#13 22-9-19 18:20
没人说非要用不可啊……
母带宿主,刚开始设计就是为了让那些只搞专辑母带的母带师……

在使用数字处理流程时面对单一干净的界面……

利用当时更强调精度和效能,甚至是本厂绝活的内嵌插件……

还有一些为母带制作设计的流程和方便功能,比如同时多开至十多个工程……

进行流畅稳定的对比调制等工作……

还有那时的显示器都偏小,计算机算力也不怎么够……

专门的母带软件在呈现波形和工具的视觉上、内嵌插件在稳定和效能上都要更舒服些……

之前母带师的工作概念多是建立在一处理整张专辑很多首歌上的……

和现在整一个单曲的母带处理情况有些出入……
本帖最后由 abba 于 22-9-19 18:25 编辑

4732
#14 22-9-19 18:32
另外母带宿主当时是有能够直接烧制母盘的功能……

曲目中间还会传输曲目排序码什么的……

混音宿主大多没这种功能……
观众反应

7766
#15 22-9-19 20:36
现在的“母带软件”,我觉得它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那里面提供的预置。

我们做母带(我们姑且把大家在总线上的综合处理叫做“母带”吧)的时候,需要用到一系列的工具,各种不同的EQ、各种不同的压缩、各种不同的压限、激励、染色失真、抖动等等。。。以及一些监视计量工具等等。

这些事情,理论上是可以用专门的、单独的插件去做的——但前提是你得非常熟悉那些插件,精确的知道自己的每一步操作是想要干什么,并且知道这一系列的工具加到总线上以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处理结果。

然而这其实很难~~~~毕竟多数人其实并没能达到真正“母带师”的水准。

于是就有某些厂商设计出成套的工具,套装里包含了常用的母带工具,并且——他们会给你提供一系列预置!比如你想要一个响亮的、现代感的母带效果,我想要一个复古的、含蓄一点的母带效果,他想要把一首老磁带上翻录的音乐变得音质更清晰一点等等。。。。这些用户们期待的“大致方向”,厂商都会在母带工具的预置菜单里提供,只要选取正确的预置,就可以获得“方向正确”的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节调整就好了,不至于面对一堆工具两眼抓瞎。

这些“母带处理”的工序,理论上你用一些单独的插件也能做,但那些单独的插件一般不会给你搞个“联合预置”,如果你手里的插件来自于不同厂商,那就更不可能有那种“联合预置”了。这就是“母带插件”的优势。
观众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