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纳美人是演员化妆表演的还是纯CG制作的?

( 16 )
12
 
[收藏]
-  第 1 页  -

2572
#1 10-1-24 00:03

纳美人是演员化妆表演的还是纯CG制作的?

终于看了阿凡达,画面真的很细致,基本忘了60%是电脑特效,感觉全是实拍的一样

所以一开始我就在想,外星纳美人到底是CG做出来的是,还是演员化妆后表演的(除了地球人和纳美人同时出现的场景)
如果全程根据动作捕捉CG制作,那成本真的好高啊

15875
#2 10-1-24 00:13
就是套上怪物外壳人演的啊

这都看不出来



其实奥特曼要B真很多

142
#3 10-1-24 00:16
原帖银河列车999 于 10-1-24 00:13 发表
就是套上怪物外壳人演的啊

这都看不出来



其实奥特曼要B真很多

这个排成imax3D的话,估计得晕死。
悄悄问一下:什么是“要B”?哈哈

15875
#4 10-1-24 00:22

回复 well45 在 #3 的 pid=2500210 的贴子

!是“B真”不是“要B” 你文字连贯性太差了!

428
#5 10-1-24 00:32
看了后期的花絮,就是动作捕捉 CG制作,投资过5亿美刀,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2083
#6 10-1-24 00:48
呵呵,国内有个电影砖家说只要6千万人民币就能拍出阿凡达,而且用的时间还要短:
上影厂专家:国内只花6000万人民币就能做出《阿凡达》的效果

李学均指出卡梅隆的“三宗罪”:浪费钱、太业余、效率低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4D电影技术专家李学均日前口出狂言:“《阿凡达》的水准,中国完全可以做到。我算过,只要花6000万元。而且很多人看了《阿凡达》有头晕的现象,但是我们做的片子不会这样。”此番言论引来争议一片。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李学均,他再放狂言: “卡梅隆的工作效率不如我们。”

《阿凡达》电影成本将近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35亿元,而李学均却表示只需花6000万元。昨天记者追问李学均,这6000万是怎么算出来的?李学均立即表示,那是因为卡梅隆拍《阿凡达》拍得太早:“他们在器材上消耗的钱我们基本上都省了,我们可以用电脑软件做出那些效果,他做的特技效果做得比较早,当时未出现这样的技术,因此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钱。”

李学均还认为,《阿凡达》3D特效看得观众头晕,而自己做的4D电影《渔童》一点都不会让人头晕。谈到这一点,李学均批评卡梅隆太业余:“卡梅隆在机械原理的计算上有问题,整个电影我觉得有问题的片段大概有六七分钟到10分钟。”

“他(卡梅隆) 的工作效率不如我们。”李学均更毫不留情地批评卡梅隆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同样的东西,我们所用的时间可能就是他的五分之一。”

当不成阿凡达,影迷想自杀

《阿凡达》大量的特效技术描绘出梦幻般的潘多拉星球,让观众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而直呼过瘾,但与此同时,部分粉丝入戏太深无法自拔,美好的外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引发了他们严重的抑郁情绪。

网友OKOI看了《阿凡达》后心情沉闷了好几天。“从现实世界中醒来让我感到非常沮丧,我又去电影院看了第二遍。很久之后那种沮丧和无助的感觉才慢慢消失。”观众迈克的状态要糟糕很多,他甚至在看完《阿凡达》后就想去自杀。他说:“我一直心情低落,看到这么美丽的星球,还有纳威人为保卫家园所做的一切,让我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哭了好久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也许这样当我睁开双眼时就能生活在潘多拉星球了吧!”

粉丝如此入戏出人意料。“电影带来了令人无法置信的视觉真实感,”纽约精神病医生斯蒂芬·肯萨尔分析说,“而观众很快就发现真实的生活并不像片中的乌托邦那样,《阿凡达》让现实变得愈加不完美。”据悉,在“阿凡达论坛”上关于如何在观影后减少抑郁情绪的发帖数达到了1000多个

559
#7 10-1-24 01:06

回复 ephoto 在 #5 的 pid=2500237 的贴子

说得容易啊...我从影院出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怎么又回到这个该死的地球上来了...

559
#8 10-1-24 01:08

回复 ioiuio 在 #4 的 pid=2500225 的贴子

我曾经做了个两分钟的踢球动画,做了一个月,早知有此技术...

307
#9 10-1-24 02:31
是美国人买了一整套SONY 3D IMAX 摄影设备,再通过演员套在头上的传感器传到电脑制作出3D动画,而他们的脸前有一个小摄像机,






也有软件来设计人的脸,身,等..........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纳美人的耳朵,尾巴,眨眼,面部表情,肌肉运动,包括头发的甩动方向等等......

就是这些传感器使纳美人更真实,动作更接近人类。

[ 本帖最后由 JamesHarry 于 10-1-24 02:3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7
#10 10-1-24 02:33
http://www.reelmovienews.com/201 ... xtended-behind-the/可以看看这个,有点慢。
不快进还是行的。虽然质量有点不好,视频在7分种后才精彩。总之美国电影总少不了爱情这个元素。

[ 本帖最后由 JamesHarry 于 10-1-24 02:43 编辑 ]

236
#11 10-1-24 02:57

回复 well45 在 #3 的 pid=2500210 的贴子

不就是B嘛~

2150
#12 10-1-24 05:02

回复 ioiuio 在 #4 的 pid=2500225 的贴子

做动画的人不知道捕捉技术????搞笑了

2572
#13 10-1-24 21:02
这个面部捕捉技术就是卡梅隆所谓的一个技术革新?是CG的一个里程碑?
所以产生了错觉这是化了妆的真人在表演!

转载:这不是很奇怪吗?CG拟人技术进步了这么多年,最后的结果居然就是达到化了妆的真人表演的效果?如果这就是最终目的,那何苦花这么大心思绕个大圈呢?直接找些演员涂成蓝颜色来演,不就成了吗?CG难道只是一种走火入魔的、自虐的行为艺术吗?

当然不是。CG的伟大之处,仍然是创造真实摄影无法达成的影像,或者说是创造真实摄影无法低成本地达成的影像。别看CG烧钱,其实要达到同样的效果,CG比实景拍摄可省钱多了。比如拍历史题材吧,我们的做法是搭一座影视城,而以《本杰明巴顿奇事》为例,在很多场景里其实都只有跟人物接触的小范围景物是实景,而其余背景都是以CG绘制,那些景完全可以搭出来,但导演偏用CG做,他可不是有钱没处花。更极端的像《阿凡达》这样的题材,潘多拉星球的大自然完全是CG虚拟,如果要用实景拍摄,那即便倾国家之力也造不出一个“潘多拉影视城”。

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与人物接触的环境背景是全是CG场景,如果用真蓝人拍摄,必然遇到真人与CG接触部(点、面)的衔接问题。一边是真,一边是假,两者相互接触并互动,尤其是一起做一些不规则的运动时,两者之间是非常难协调的,这时既要模拟两种物理材质之间真实接触的反应(比如拿真实的手指戳CG脸,脸上的皮肤和肌肉应该怎么反应),又要严丝合缝地协调两者的运动轨迹。在我看来,这又是一个CG技术的老大难问题,目前看来很难做到完美的效果,这类场景中似乎都会看到真人角色发生类似停格动画式的不自然运动——比如《蜘蛛侠2》里章鱼博士用CG爪子劫持姨妈的场景。真实和虚拟的衔接,可能到了《本杰明》这里是一个重大突破,CG头部和真人身体之间的衔接很多时候是它的制作手法被点破之后才能辨识出来些许不自然来。但毕竟《本杰明》也没有能力更进一步,比如老年Benjamin较少有相对于镜头的全身大范围运动。

307
#14 10-1-25 12:20
可以这么说。

4844
#15 10-1-25 19:45
显然不是真人,看那脸型和身材,不是人能穿戴得出来的。装胖可以,装瘦就不可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