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由整理鸦片战争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想到的

( 3 )
 
[收藏]

328
#1 08-7-26 00:41

由整理鸦片战争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想到的

    前几天的时候整理了黎锦辉的音乐活动情况。今天又在整理新文化运动初期----即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段时期,我国音乐的发展情况。
    当然只是整理局部的。并不是所有的音乐类型都包括,所有音乐家和所有音乐活动都包括。只是在找寻一些近代西方音乐的传入和中国新体歌的发展情况。明后天就整理左翼和抗战时期的音乐。最后就整理到改Ge开放以后的流行音乐。
今天在整理这一部分的时候发现了几个细节:

1、袁世凯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军乐队。
尽管老袁十恶不赦,但在这里还是有一点“远见”的。
2、冯玉祥曾经编过100多首Jun队歌曲。而且在当时甚为流传。
而且老冯还为孙中山的遗嘱写了《Zong理遗嘱》,教士兵演唱。

    另外,还整理了李叔同的部分材料。发现李叔同真的是神仙级的人物。是在文化界艺术届的一个宝贝!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有人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等星。也有人说:李叔同就是一座博物馆。

    关于他的历史功绩我摘抄了一点,网上就可以搜到更详细的。这还是删减的。我觉得历史有时候就是不太公平。当隔很远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宝贝。而就是现在隔得不远,也很少有人问津。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有人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等星。也有人说:李叔同就是一座博物馆。李叔同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确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互渗透、难以割裂的。有人将对李叔同的研究作为弘学体系,从各种艺术门类相互关联的大视角去认识和理解大师的成就。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场《茶花女》,是国内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黑奴吁天录》和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李叔同的演出在She会上反响极大。当时日本的伊原青青园即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Hua民Zu将来的无限前途。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萌芽。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技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另外,由于春柳社的影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后的几年间,在上海、天津等一些沿海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众多提倡话剧的戏剧团体。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人中国的第一人。他最早推动学堂乐歌的活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如《送别》、《忆儿时》等久传不衰,成为经典之作。
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儿教学的人。他在《太平洋报》任职时,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美工新风,又是中国广告美术的开创者。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Si潮,编写出最早的中国人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倡导成立了设有艺术运动和艺术探索的校友会,组织西洋画研究会。他在学校美术课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世界美术大观。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关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李叔同本人在西画上也卓有建树。他画过大量的素描、水粉画和油画。人们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笔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画《出浴》和《郊野》等作品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没有丝毫的焦躁气、世俗气、俗野气和烟火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世俗的那种挺劲笔触、转折圭角和刻意求工的痕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湛隽永的线条、疏朗瘦长的结体。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质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大师书法的妙处还在于明心见性,在于将人心佛性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达到智慧明彻、平实清静的境界,既有宗教家的虔诚体悟,又有艺术家的通灵意趣。叶圣陶在谈到大师书法时说: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我他的字为什么叫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他蕴藉有味,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画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移动一丝一毫不得。大师书法传人黄福海认为:其书敛神藏锋,古拙平整,笔力凝聚于毫端,字字珠玑,含雅淡静远的韵致,可以说世界上无人可望其项背。
李叔同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人手,兼攻浙派。35岁那年人西泠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的好友吴昌硕自创钝刀,重压硬入,造成一种苍劲浑朴的意趣。而他则另创一种刀口扁平而平齐如锥状的锥刀,刻出的线条圆劲灵动,印形丰神跌宕,印意平淡冲逸。李叔同对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的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轻时曾有《诗钟汇编初集》,出家前夕,他将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其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李叔同——弘一法师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在佛教诸教派中,以律宗最为难修,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戒律非常精严。弘一法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备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的伟大成就,还不仅仅是他对文化艺术、佛学及其它学术领域的开拓与贡献,他还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品性为世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与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师在俗和出家后所表现的知难而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崇高的道德情操、完整的独立人格、深邃的哲学思想、强烈的美学追求、严谨的治学风范、卓越的言行统一观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俗时,他曾以微薄的薪金赞助刘质平出国留学,培养出一代卓有成就的文化名人;出家后教弟子念佛不忘救国,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精神……他的高风亮节更是为人们所赞叹。他是一名名满国内外的中国近代具有传奇性的杰出人物。赵朴初评价他无尽奇珍供世人,一轮明月耀天心,说他的一生是立德、立公、立言的一生,这恰是对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人生与成就最完美概括。

4008
#2 08-7-26 07:27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音樂學的近現代音樂專業的


我盼望有中國傳統音樂專業的同學  來好好恢復我周禮 漢唐禮儀音樂


明朝的禮制音樂韓國那裏有

328
#3 08-7-27 16:56

回复 声无哀乐 的帖子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音樂學的近現代音樂專業的


我盼望有中國傳統音樂專業的同學  來 ...


哈哈!我哪里是什么音乐理论专业的啊。你光看上面的文字那么幼稚就知道不是啊。
我只是音乐学专业的。为了好毕业把音乐理论作为辅修。
不过还是挺喜欢音乐史的。因为太有趣了。
我现在虽然也当了大学老师了,但是没有教我的专业,很郁闷。
最近几天我就在恶补。打算自编教材,准备在学校新上音乐理论类的选修课。
不过不容易啊!既要能传达东西,又要有趣味性。
三天了才憋出俩教案。

4008
#4 08-7-27 22:47
音乐学里面有  音乐美学    西方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等等很多专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