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彻夜未眠,就拿手机看书,手机里有本书叫《醒世恒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三言两拍”,这就是其中的一“言”。
看了两个故事,比较好玩。下面简略说一个:
说书唱戏劝人芳,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什麽这样说呢?说明书里的、戏里的故事都是劝人为善的,没有那个说书的叫你去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所以这个故事是劝人为善的。
说的是唐朝的时候啊,有家姓王的人,哥哥叫王臣,弟弟叫王宰,两兄弟都是有点力气的人,因为安史之乱,弟弟就去打仗了,哥哥就带了全家人从北京迁徙到江南。后来听说战乱平复了,哥哥就先回京城看看。
路上看到两只狐狸在看书,边看边讨论,王臣就想:“这些畜生能看得懂书吗?!”气氛不过,就用弹弓去打那狐狸,结果一只狐狸被打伤眼睛,另一只被打伤手臂,丢下书跑了。王臣拿书一看,都是上古蝌蚪文,看不懂。
晚上到得旅馆,正喝酒的时候,忽然来了个陌生人,说是城里大户的下人,掌柜就安排他坐下吃酒,那人坐下就说:“靠,今天看到两只狐狸,想去抓他们,结果摔了一交,跌伤了眼睛。”王臣说:“我也是看到两只狐狸,被我打伤了,不过落下一本书,看不懂。”那人说:“我看看?”王臣刚拿出来,忽然听掌柜家小孩说:“这只狐狸坐在这里干什么?”于是王臣就抽刀出来砍他,那狐狸挣脱衣服就跑,王臣追了几条街没追到,于是回到旅馆。掌柜说:“你拿人家书干什么?不如就还给人家嘛。”王臣本来是想还的,但是拉不下脸皮,就执意不还。
到了半夜的时候,那狐狸在外面喊了一晚上:“大哥,把书还给我嘛,还给我咱们就既往不咎,不还我就搞得你不得安生!”王臣不理他,天亮后狐狸自走了。
王臣回到京城看到自己家的产业还在,就置办了一下,没想到还颇有富余,就安心准备把老妈从杭州接回京城来,忽然看到自己家的下人穿着孝衣回来了,就问:“你怎么不在杭州?”那个下人说:“主母去世了……”说完把主母临终的遗言拿出来,王臣一看确实是老妈的笔迹,就很伤心。于是把家产变卖了回杭州去办丧事。因为卖得急,所以只卖得一半的钱,不过那时候伤心也不管那么多了。
杭州那边呢,老妈子忽然看到王臣带去的那个下人回到杭州了,就问:“咋滴?”那个下人说:“还好还好,我们回到长安后,别人家的产业都被毁了,咱家的产业还好好的,现在咱家官人还因为胡八判官跟他的交情,做了个小官了!”家里人很高兴,就收拾典当,把杭州的东西都变卖了,准备上京城。
这么巧,忽然在路上遇到了王臣,互相一说起,觉得十分蹊跷,难道有人故意陷害?仔细一想,原来那两个仆人都身上带伤,肯定是那两只狐狸变的嘛!于是心里很懊恼,就只好把变卖家当的那一点点钱在江东住下来。
忽然有一天弟弟回来了,说战乱搞定了,于是家里人说起这事,弟弟说:“哥哥你这就不对了,人家看人家的书,你无缘无故去打人家,还抢人家的书不还,而且你自己还看不懂这书,你说你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吗?有意思吗?现在被人家搞成这样,你说怎么办?”王臣本来也是心有愧疚,只是不好意思说,于是弟弟说:“书拿我看看……”哥哥把书交给弟弟,忽然弟弟变成只狐狸跑了,王臣大怒:“我k!又是他,打啊!”全家人抄起家伙就打,谁知道狐狸跑得快,给逃了。
老妈子说:“算了!别丢人了!还没被耍够啊?!”于是全家只好收手。王臣整天被家人责怪,加上自己心里不舒服,结果就生病了。
过了两个月,忽然弟弟又来了,全家人拿起家伙就打,弟弟大叫:“干什么干什么?!”被打得不行了,直到外面托行李的人进来了,终于才发现是真人,原来弟弟也被狐狸骗说老妈死了,回来吊孝的。
老妈子说:“好了,这下也多亏那狐狸,我们也总算一家团聚了嘛……”王臣病了好几个月才好转过来。
这事就算完了,所以说,损人利己还是情有可原的,损人又不利己这事就太被人鄙视了。
[
本帖最后由 woodbei 于 08-7-10 01: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