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关于《非诚勿扰》《梅兰芳》《叶问》的闲言碎语

( 11 )
 
[收藏]

2996
#1 09-1-20 19:05

关于《非诚勿扰》《梅兰芳》《叶问》的闲言碎语

经济危机,大众的热门休闲方式除了上床估计就是上影院了。这也使得《非诚勿扰》《梅兰芳》《叶问》这几部所谓贺岁档的片子在年底年初火爆热卖。
   《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已经拍得有些审美疲倦的一部电影了。其实,老冯这些年一直努力想往大师的方向奔,看他拍《集结号》,《夜宴》,以及他一直在念叨的《温故1942》。别看老冯成天嘴上不以为然,举重若轻,内心其实一直在较劲儿。但是,廉价的搞笑电影就象春晚一样,一直是冯挥之不去的一项任务。
  《非诚勿扰》是一部拍得缺乏诚意的电影,看得出制作者无精打采的行活心态,电影看了半天,你突然反应过来,怎么还没有开始讲故事啊?电影是一个够烂的征婚加小三寻找救赎的故事。上半截象广告宣传片,葛优到处流窜,卖电脑,卖墓地,卖房子,充当各个植入性广告的串联人;故事的后半截象个公路片,而且是那种充满日本自杀气质的悲情片。北海道,教堂,旅行,葬礼,森林,大海,要让日本导演来拍,就该是那种春上村树忧郁气质或者岩井俊二云山雾罩的东西了。可老冯把这些元素都当喜剧化。估计当时,有人给老冯提供一悲剧的剧本,告诉他,就照这么改改拍吧,正好去趟日本,赞助也落实了,于是老冯楞把一悲剧改成喜剧拍了。
    说是喜剧,其实电影并没有什么搞笑的地方,“分歧终端机”的桥段是抄另一部香港电影的,连台词都一样。葛优已经是一个符号,他一出场,人家就觉得可乐,这成了这电影只能倚重的东西;舒淇的表演很倒胃口,长相占了很大因素。不知道很多人为什么管她叫性感,那张腊肠嘴其实长过了。当然,这老冯也做不了主,估计都是投资方要求的。
   《梅兰芳》,这电影的名字不准确,准确的名字应该叫:《梅兰芳的二三事》,象我们小时候看的那种低智的课外读物,经常刊登着各种名人的奇闻轶事,什么瓦特小时候看到茶壶叫啦,周总理游公园啊,童第周要和外国学生比学习成绩之类的。这电影就是如此,第一个故事叫:小婉华初出茅庐,把老前辈直接干趴下;第二个故事:梅兰芳和孟晓冬不得不说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梅大师高风亮节,蓄须明志不给日本鬼子唱戏;
    陈凯歌这回,看得出是使了劲地在拍。但电影开头一看,梅葆玖在做顾问,就注定这不会是什么深刻的东西。家里人参与的东西,那顾及的,那保留的,简直海了去了。所以,在电影里,黎明演的梅兰芳像个木头,而孙红雷演的邱如白倒很抢戏,因为邱这个角色是编的,虽然是有原型,但也是带着贬损去塑造的,所以演起来特放得开。
    黎明在里面的演出基本可以忽略,看来黎明得了梅兰芳的真传,梅派就是“没”派,黎明把梅兰芳演得是真“没”了。
    章子怡一如既往地以她的"野兽派"演技在演出。章的表演特别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只疯狗:龇着大白牙,双目圆瞪,二话不说,扑上来就撕咬,如同她在《英雄》《卧虎藏龙》里的表演;要不就是一如既往地嘴角奋力四下开裂,露出烤瓷后槽牙的一副做作笑容----所谓的“野兽派”演技就是这样,简单,本能,程式化。章子怡赵薇之流是典型的那种,在表演院校被商业化渗透后,没好好学习就成天接戏的演员类型。他们的演技基本上就局限在他们考前班的那些一招半式,赵薇还惨点,连普通话,发声的都有问题。更为讨厌的是,这些银幕下形象比银幕上形象更为鲜明的所谓“明星”,你看他们的电影,永远无法进入角色,永远都是:哦,这是章子怡装风骚,这是周迅在装酷,这是赵薇装撒娇。
    这电影有个很大的硬伤,一部艺术传记的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居然很弱。很多著名的艺术传记电影,象《肖邦》,《the legend of1900(海上钢琴师)》,《Amadeus(莫扎特传)》《ray(雷)》在这些电影中,你能被那些所表现的艺术家,淋漓尽致的艺术表演所打动,你能看到他们从从事的那门艺术的巨大魅力----我现在一想起《the legend of1900(海上钢琴师)》,就能想起主人公和那个爵士之王比钢琴的那段,大来劲了!
    但在这电影里面,看不到多少京剧的魅力,也感觉不到梅兰芳的艺术风采----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京剧本身就是个没劲的东西;如果不是,那就和制作者有关。演员有一定责任,但主要和导演的驾驭有关----你不能指望演员能达到角色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必须想些表现办法。如果是美国人来做,他们可能会有办法,至少他们会用一些科技的手段,把原音原图像与现在拍摄结合得天衣无缝,增加很多表现力。《梅兰芳》的里面看不到什么名角的风采,就看俩业余选手在蹩脚地装腔作势,老陈连特写,近景都不敢怎么给;
    所以,《非常勿扰》就是部没劲的电影,《梅兰芳》是想使劲,但缺劲;而《叶问》,却是一部挺得劲的电影。
   《叶问》是我一朋友推荐的,说是看了以后,就会有种马上就想找人楂架的冲动----象小时候看了《少林寺》。电影的故事很老套。香港电影有一种特别简单朴素的善恶观,是非观。就象小人书,或者评书故事。象吴宇森拍的《赤壁》。《叶问》也是如此。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武打:
    武打片就得有那种拳拳到肉,既扎实合理,又漂亮利落的表演,就像钢琴电影,你一定得看到那种即行云流水,又匪夷所思的真实演奏;京剧电影,你一定得看到那所谓绝世好彩的唱念作打;这些年武打片,基本上被成龙的喜剧套路,张艺谋的天马行空的科幻色彩,以及各种大陆的劣质维亚加特技,给搞得花里胡哨,空洞没劲。几年前,看李连杰的《霍元甲》,看到那预告片,觉得特带劲,结果一看电影,基本就被李连杰的弱智故事与空洞的说教给烦死了。《叶问》回到武打片最基本的东西。虽然,里面的武打也不是最真实的格斗状态,但是你能感觉到,那种力量。你会觉得,这是真的,痛快的武打。和这些年天马行空的武打影视不同的,这里面的武打,你能看到导演与演员对拳脚精心与专业的设计。虽然,我们不懂咏春,但是你能感觉到,甄子丹的招数是在着力表现这门武技的特点。不象,大多的武打电影,不管是霍元甲的迷踪拳还是黄飞鸿的无影脚,其实都是来自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男子长拳36式》。
    而且,关于武术的牛皮也吹得没那么厉害了,这些的年武打片,感觉主人公凭个拳脚都能拯救世界,解放全人类了。在这电影里,在日本人的刺刀下,一代宗师也得去挖煤,躲在贫民窟。毕竟,在热兵器的时代,武术真的不过是门技术,和精神象征罢了。
    当然,电影也有些比较扯的地方,前后的旁白性质的字幕,废话太多;日本占领佛山的时候,叶问住的贫民窟,居然堂而皇之地一直贴着:“抗战到底,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回争取民族胜利”的对联,真当日本人是白痴吗?
    另外,中国的武术界和影视界真得感谢一下日本人,因为几乎所有影视片中,中国众多所谓武学宗师都是靠和日本人楂架而成名的,倒霉的日本人在中国的武打电影里永远都是----敌人,这一角色的固定班底。

784
#2 09-1-20 20:28
葛优与舒淇不搭,舒淇其实是个好演员,是百搭,但与葛优就不搭,没说服力。
梅兰芳,配角比主角出色那这电影还有啥可看的。内敛的演法挑演员的,黎明压不住,不是梁朝伟。
叶问就是设计的好,精心的设计,好莱坞式的,节奏的把握,情绪的舒缓起伏,笑料的适当而自然的穿插,挑剔的观众也被他调动,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chzexuna 于 09-1-20 20:30 编辑 ]

1660
#3 09-1-20 20:44
《非诚勿扰》——把台词拿出去,这部片子就绝对是既无聊又看不明白的烂片之王。
《梅兰芳》——被阉割之后依然是本年度最好的片子之一。
《叶问》——重温武侠梦的电影,让人看的心潮澎湃。

2808
#4 09-1-21 02:16
我特不明白冯老为什么要把小彭的“分歧终端机”搬进《非诚无扰》里~~

1660
#5 09-1-21 10:37
因为彭浩翔太牛逼了

5827
#6 09-1-21 13:11
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很好
破事儿里面冯小刚也客串了

2808
#7 09-1-21 13:22
关系好就用对方用过的桥段~我觉得这解释不通呀~~

3906
#8 09-1-21 13:52
关系好才敢用嘛,关系不好的话,用了会被告~~

比如刘镇伟在《大话西游》里就不停使用《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的桥段,就因为他在王家卫的片子里当过摄像嘛~

2808
#9 09-1-21 17:35
woodie~我说的解释不通不是使用权的问题~是片子里用了这个桥段没有意义~反倒显得愚蠢~~

1009
#10 09-1-21 23:48
原帖由 长了毛的心 于 09-1-21 17:35 发表
woodie~我说的解释不通不是使用权的问题~是片子里用了这个桥段没有意义~反倒显得愚蠢~~


没看过彭胖子电影的就不觉得了.

3906
#11 09-1-22 23:46
原帖由 长了毛的心 于 09-1-21 17:35 发表
woodie~我说的解释不通不是使用权的问题~是片子里用了这个桥段没有意义~反倒显得愚蠢~~


其实很好解释,那就是“冯小刚在拍的时候觉得很有意义,很不愚蠢”。

2545
#12 09-1-23 03:58
都很好,再无聊也无所谓,反正我看的都只是下 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