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MP3有多种编码器,最常见的比如有:Fraunhofer IIS(FHG)、Xing、以及免费的Lame等。Fraunhofer IIS可以说是mp3的鼻祖,在固定比特率模式下编码mp3,这个编码引擎质量是最好的(目前128kbps CBR也只有这个编码器拥有最好的质量),但它却不是免费的。目前主流的音频工作站软件,基本上都会购买这个引擎(Sam、AA、Cubase等都一样)。注:Fraunhofer IIS原本支持高质量慢速编码(类似于二次编码,但只在少数编码器平台提供,比如那个古老的AudioActive Production Studio),在这个模式下,你可以感受到128kbps CBR也能发挥威力。
后来Xing等推出了具备VBR规格的免费mp3编码器,但是质量不行,似乎在那个年代给mp3戴下了音质差的帽子。同时,当年国产豪杰mp3编码器的劣质引擎运用更是进一步给mp3丢脸。
后来,Lame的诞生,给动态比特率VBR/平均比特率ABR规格的mp3增添了活力,在动态比特率编码下,Lame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高,同时当年Lame被各个媒体炒作,因此成为至今最热门的mp3编码器。因此,您可以看到很多音频转换器或者播放器都采用这个引擎。
Mp3Pro的编码译码部分由 Coding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 (其实是在Thomson Multimedia和Fraunhofer IIS技术基础上),当时看起来是比较好的技术。但是Mp3Pro在市场策略上并没有得到成功,好像跟雅马哈的VQF一样,刚出生就夭折了。最要命的是,支持mp3Pro编码和解码都必须缴纳昂贵的费用,而它的普及率低(不能跨平台、没有硬件支持等等),失败是必然。目前,能直接解码mp3pro的免费播放器,好像只有我们国产的“千千静听”。
说到OGG,我认为它是在各方面都比较平衡的格式(免费、跨平台、多通道、动态编码),关于它的具体解释,您可以看看苏信东写的介绍:
http://www.wavecn.com/audioinfo/OggVorbisTheFree.htm
关于OGG支持什么平台,可以去官方站看看:
http://www.vorbis.com/
WMA,在早期,它的确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但是,从WMA V9开始,微软大幅提高了它的规格,当年也首次引用了无损编码(LossLess)的概念,你可以一WAV一半的体积去感受wma lossless和WAV完全一致的声音(FLAC、APE也是同类)。而在低码率下的WMA V9,再配合VBR、二次编码(2pass),可以得到媲美当年mp3Pro的声音质量。由于是微软的东西,Wma的普及率仅次于MP3,因此你可看到几乎所有的播放软件和硬件播放器都支持WMA,而且WMA是可以上下兼容的(老引擎可解码新编码,反之也可)。
在众多有损编码规格中,还有形如MPC、AAC等优秀规格,可惜都是因为普及率相对太低,并没有被大多人采用。其实,AAC是最为庞大的家族(因为它有多种规格),以目前看来,它的前景非常好,比如DAB数字音频应该会首选它。
补充一点:AAC的其中一种规格叫HE-AAC(扩展名为*.mp4),它同样采用了和MP3Pro一样的SBR高频再生技术,在低码率下可以得到不错的声音,如果要体验它,可以在nero刻录软件中试用感受HE-AAC。
主流的播放器(Foobar2000、千千静听)都支持大多数AAC规范,硬件方面,苹果的却首选M4A规格的AAC。
以上仅为小弟的粗略看法,错误难免,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