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就有对美的鉴别能力,真不关你所说的什么“习惯成自然”的事情!北京话为什么会 ...
典型的无脑。
北京方言不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基础建立在北方的官话上,Tai湾的国语建立在江浙官话上。对比普通话和国语,你会发现,其实两种语言从发音到文法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普通话的垃圾发音为“LAJI”,而国语则为“LESE”,国语的官方文体喜欢用“之”来代替“的”;同时Tai湾国语中有诸多的外来词,如“杯葛”,来自英语音译的“BOYCOTT”,“背书”,来自英语直译“endorsment"。
经济和ZhengZhi的领先地位会导致该地区的语言影响其他地区和国家,例证有三:
1。现代汉语中有诸多日语词,比如说警察,派出所等,都是清末明初,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从日本那里学习到的一些“类西方”的管理和文化,再带到中国来的一些词汇。追溯得更早一些,北京乃至北方方言中的“鸡吧”就是一个蒙古语词,而北京人喜欢把湖叫做“海”,北海、Zhong南Hai等,这些叫法都是满族人和蒙古人的习惯。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2。欧洲语言中的日耳曼系和拉丁系是两种相似度很高的语言。其的融合发展太过庞杂,不做赘述,单说法语对英语的影响。英格兰人是盎格鲁族和萨克逊族慢慢融合,扩张,发展来的,古代英语其实是一种类似德语的语言,发音很硬朗,著名的《贝奥武夫》就是由此种语言编写。而1066年,诺曼公爵成为英格兰国王后,将欧洲大陆的先进文化带入了英国,由于英格兰本土的封建领主并不是很反抗诺曼人的入侵,所以法国的文化和语言慢慢在英格兰的上流She会流传开,进而影响整个英格兰。
3。回到改Ge开放的中国大陆。大家在80年代的时候都听粤语歌,其实北方人大部分都听不懂具有“九音”的粤语,但是大家都听,还学着粤语的腔调唱歌,俗称“港台腔”,不知道当年多少北京女孩用港台腔说话呢。为什么?说白了,当时的港台经济力量强,传播工具也强,所以大家接受起来都很快。
人天生是没有审美观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审美观是后天培养,传播,和共享的。这是传播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公理,所以你开篇的论点就不成立。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中国为什么还要废除千年来的“缠足”陋习呢?
搞音乐的也算是文化人,别一出口就把文盲的本质流露出来,很丢份的。
重新回到搂主的话题,其实语言这东西没有什么难听不难听的,只有你听得多和听得少的问题,听多了,习惯了,就不觉得有什么难听不难听的问题了。罗永浩不过是个耍嘴皮子的,包括俞敏洪,他们的中文废话能力明显高于英文能力,所以他的那些废话听歌乐就得了,别当真。我从来没看上过新东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新东方里的高分考生是因为他们的英语本来就很牛X,跟上新东方培训班没什么关系。
[
本帖最后由 FOXLADY 于 08-4-30 11:1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