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转贴] 關於 Microphone ( 話筒, 麥克風)·录音混音师廖钦平日志

( 3 )
 
[收藏]

54
#1 12-2-9 15:02

關於 Microphone ( 話筒, 麥克風)·录音混音师廖钦平日志

要研究 Mic 的使用技巧當然要先瞭解 Mic的種類 , 瞭解各種類 Mic的設計原理後 , 再細分每種廠牌型號的特性 , 隨著工作累積的經驗和獨有的音色喜好 , 每個人都會有對 MIc 使用的獨道見解

    Microphone (Mic) 通常是錄音過程中的第一個會使用的器材, 其實簡單的來說, Mic 就是一個轉換器, 將聲波的物理能量, 轉換成電子信號

Diaphragm

    Mic的內部, 會有一片薄金屬片, 連接到mic的電子轉換器. 當聲波在空器中傳遞能量時, 會撞擊這片diaphragm, 讓它產生震動. 當聲波的能量越大(音量越大), diaphragm 振動的幅度也就越大, mic 輸出的音量也就越大. 當聲波的震動越快(頻率越高), diaphragm 震動的速度也就越快, mic 輸出的頻率也就越高.

AKG C 414 ( 上方圓形金屬片即 Diaphragm )



Dynamic Mic

    是最常被使用的一種mic, 因為它非常的堅固耐用. 它的設計原理是利用電磁感應, 經由移動磁場中的一片金屬片來產生電子能量, 輸出信號.

    簡單的電磁感應設計, 使得Dynamic Mic非常的耐用, 不只是能夠接受撞擊. 而且能夠承受非常大的音量. 有些Dynamic Mic甚至能承受 140 dB以上的高音量. 所以Dynamic Mic常被使用來近距離錄吉它音箱跟鼓. 也常被設計為手握的 vocal mic. 演唱會舞台上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 Dynamic Mic


常見的 Dynamic Mic Shure SM57 & SM58

Condenser Mic

    Condenser 設計與 Dynamic 不同, 接收音波的電子組件是二片平行薄膜組合而成的電容. 通常需要48VDC phantom power 來供電 ,有些 Condenser mic的電源設計,並不是48VDC,這時便會有自己單獨的外接電源供應器, Condenser Mic的輸出信號非常的小, 所以必須有amplifier來放大信號, 它會被放置在Mic裡, 以避免產生雜音和信號衰減, 現今的Condenser Mic, 大多使用FET(電晶體)來降低阻抗, 放大輸出信號, 有一部份的Condenser Mic, 仍延用的老式的Vale Tube ( 真空管 ) 設計. 保留了它獨特的音色. 有一些古董tube mic, 更因為它獨特的溫暖音色, 和老零件的取得不易, 成為錄音室與錄音師的珍藏.

    Condenser Mic 因設計原理的不同, 比 Dynamic Mic 擁有更細緻, 與真實的音色但因為它的設計包含了許多複雜的電子零件, 或有真空管安置在mic裡, 比較起來要脆弱許多, 無法承受撞擊.



Neumann M 149 Tube & Power Supply




Microphone 指向性 ( Pickup Pattern )

    Mic的指向性, 就是當diaphragm 接受到來自不同角度的聲音時, 收音的靈敏性也會隨之不同, 有的mic只固定有一種指向, 但有的mic, 有不同的指向可以切換,  讓你可以選擇調整diaphragm 收到來自二側與後方聲音的比例大小, 一般有品牌的 mic 都會在包裝內附上一張 Specification(規格說明書) , 其中一定會有這支 Mic 的Pickup Pattern解說圖, 當你把 Mic架設在一個收音的環境中 , 不論你是收人聲或是樂器聲 , 其聲音不但會從音源的本身傳向 Mic , 聲音更會經由牆壁 , 天花板 , 地板甚至譜架及家俱等四面八方的反射360度地傳向 Mic , 所以選擇不一樣的Polar Pattern來調整各角度敏銳度的不同 , Mic 收到的音色也會有所不同 .


Microphone 頻率响應 ( Frequency Response )

    大部分的 Mic 設計都會頃向於對每種frequency都有相同的輸出音量, 來追求所謂的原音重現, 但也有的mic會在某一段frequency 做適量的增加或減少, 使mic有自己更獨特的音色. 在 Mic 的規格說明書中, 也都會附上一張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頻率响應表, 這張圖表示mic對於各種頻率的不同的輸出音量, 可以使你對這隻mic的音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Neumann M 149 Tube Pickup Pattern &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Microphone Technique (麥克風技巧)

    Mic的挑選跟 placement (放置)是錄音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有許多的準則可以讓你有一個基本的概念, 去錄製平衡自然的音色, 進而讓你發展屬於你自己的獨特收音方式.調整mic對於樂器的收音距離和角度, 你可以控制經由 mic 收錄進來的音色,通常一樣樂器會在不同的角度散發不同的音色, 樂器的本身因為共鳴的位置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音色產生.

    Mic相對樂器的距離, 對音色的影響非常大. 大部分樂器的設計, 聆聽者都需要距離樂器有一段距離, 這段距離, 使得樂器各部份發出的音色, 能夠有效平衡的結合在一起. mic收音也是如此, 當 mic 距離樂器有一段距離, 例如二呎, 或更遠的距離時, 你能夠錄製到更平衡而自然完整的樂器音色. 當 mic 靠近樂器的某一部份, 近距離收音的時候, 錄進來的聲音則會強調樂器某部份的音色與共鳴, 相對的, studio的空間效果, 也會減少.

    Mic收進來的聲音, 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不同. 這些因素, 都會直接影響到錄進來的聲音. 市面上不同設計的Mic, 多到數不清, 錄音師必須考慮到所有可能影響聲音的因素, 還有本身對音色的品味, 謹慎的選用Mic.

    Mic Technique 與你本身的喜好和對聲音的品味有非常大的關係, 選擇什麼樣的 mic, 去錄製哪種樂器, 怎麼樣去擺放, 怎樣的音色適合怎樣類型的音樂, 這中間沒有絕對的對錯和好壞. 有太多太多的選擇, 你都可以不斷的去嘗試, 直到你找到你想要的聲音. 造價昂貴的Mic, 錄進來的聲音就不一定就完美無缺. 低價的Mic, 遇到適合的空間, 適合的歌手或樂器, 也會有物超所值, 令人驚艷的聲音出現. 雖然經過許多年, 許多人的經驗累積, Mic的選擇跟放置, 有一些基本準則. 這些準則能夠幫助錄音師有一個好的開始, 但是 Studio 就像是一間實驗室, 千萬不要害怕去嘗試. 只有不斷的嘗試, 才能找出你最想要的聲音.

    Microphone Technique 是一種藝術, 每天都有人不斷的在創新. 60, 70 年代經典的收音方式, 不一定適合現今的音樂形態. 但是,  一些基本的觀念與準則, 還是可以幫助你更快的找到你所想要的聲音 在使用Mic收音時, 就應該取得你最滿意的聲音. 覺得聲音不對, 試著去調整 Mic 的擺放位置, 或換隻 Mic 試一試. 好的空間, 好的樂手, 好的樂器, 好的Mic, 好的Mic擺放位置, 相加起來所錄進來的聲音, 絕對不是靠後置混音可以營造出來的.

   使用Mic, 只有一個規則, “ 運用你的知識, 相信你的直覺, 大膽的去嘗試!!! ”

[ 本帖最后由 fanciful 于 12-2-10 10:2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观众反应

203
#2 12-2-9 19:27
额……看不到图诶……LZ可以换个图床么?

97
#3 12-2-10 10:22
造價昂貴的Mic, 錄進來的聲音就不一定就完美無缺. 低價的Mic, 遇到適合的空間, 適合的歌手或樂器, 也會有物超所值, 令人驚艷的聲音出現.

认同!

307
#4 12-2-14 03:13
学习了,受教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