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话筒力气大,推火车都没问题···不过,火车一般都是拉着走的···
所谓“推得动”“推不动”,是所有不了解设备、录不好音、用不好话筒、话放的任何问题再合适不过的理由,····最好记,最好找,最好背锅···
增益不够,放大倍率不够,电平上不到使用要求值,霸王硬上就底噪、话放内部过载,不可忍受,···也许是所谓“推不动”,有人总喜欢把录的不好听、声音没质感、甚至任何用不顺手,就归咎于“话放推不动”,显然,多数都是笑话···
除开一些特殊的话筒,比如铝带,市场上的合格话放产品,包括调音台、声卡自带的话放,基本很少真正有什么所谓“推不动”的,只要声音不失真,电平能达到足够的大小,都不是所谓的“推不动”···如果用的不是什么特殊麦,不爽了,就赖“推不动”,就如话筒一坏了,就是“是不是受潮了?”这个唯一理由,···事实上,常规的话筒、话放搭配使用,很少有增益要拧到底的~!真希望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如大家理解的这般简单···“推不动”,不要复杂,不耗脑力些···
觉得不好听、埋在伴奏里出不来、单薄、毫无情绪渲染力、句尾低音虚弱无力等等···,还是找找设备品质、设备与设备或者设备与音源搭配是否适合,使用方法、录音技术是否过关、歌手乐手的嗓音、唱法,器材品质···等等原因,啥事儿都赖上“推不动”,是不对的···
诸如此类的还有,“染色就失真了”,无知叫嚷的人多了,信的人也就多了,凡事开口就要“无染色”!“无染色”变得似乎很牛逼了,真由模拟放大电路能做到绝对“无染色”吗?答案是:没有!···而事实上,艺术还真不同于纯科学领域,画得跟实物完全一样的画作,很少能成为“绝世艺术品”的!老1073失真不小,却备受喜爱!我不认为所有失真都是好的,但带有艺术美感的失真,才是艺术家要的“失真”,从诸多不符合人类审美的失真中,挑出符合人类审美的“失真”,并服务于作品,创造有思想、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才是艺术家该做的,···而真正的“失真”让科学家研究,科学家研究得到结果,经过艺术家审视,是否对表现艺术美有益,再决定是否应用艺术中···所以,失真并不可怕,就如手机美颜一样···人类从未排斥过“美丽的失真”,包括HIFI领域!关键是艺术“审美”判断力,,而不是听说、记下“不失真”“无染色”几个常用的口头禅!美的艺术作品,即便在纯科学领域它就是千真万确地失真了,那又如何?!
要谈“失真”、“染色”,现代技术下,老套路的音频牛和电子管就是“失真”、“染色”大户,越老的牛、电子管越可能失真大,时间、技术、材料、工艺决定的,···为什么被音频设备推崇、重用?···还有人以为,我只用的起软件,我一定是“无染色派”的!所以我一路鼓吹、吆喝“无染色”···只用软件就不失真不染色了吗?看看多少软件玩的就是“硬件采样”,还装挑老经典去采样,采样编写完成了,还不断与真硬件对比,广告强调跟真货有多接近,为什么···?我们真的想过追求“无染色”需要这样忙乎么?当然,也有人做不好自己设备染色,于是宣传说硬件追求的不是染色,只是动态···那是不是台子都不分SSL和NEVE了?···为什么?因为都是硬件嘛,动态就在,与染色无关嘛~!···总希望一些固执的人,别把学习当成“宗教信仰”,尊重规律才能“自由”···而不是“自由”地信口逐流,却不追缘由!
所以,很多不好听,可能真的恰恰就跟染色有关,而有人宁可用“推不动”,也不可接受合理存在的“失真”~!如果爱好艺术,立志从事艺术,就要把自己的视角放到艺术的视角上看世界,把衡量的标准立在艺术的视角上,且要力争自己能努力学习到顶级艺术家的视角状态,才能感受到艺术,捕捉到艺术,创作出艺术品,否则,很多网络传言都是没有根基的言语饭后、闲言碎语,甚至是装逼树格的八卦谈资、误导···理想成不成的了现实,这点似乎很重要···!
如果既想做好自己的混音,又讨厌思自己与考艺术本身的关系,以及站在艺术视角看问题的深度,一切都会很复杂,越是随处可听到的“道理传说”,越可能是“真实的谎言”···不如KTV唱唱就好了···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0-10-5 20:5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