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的道理反了,人类的主流审美筛选出“经典”,是审美决定什么可以成为经典,而不是相反···当然,对于在人类个体的审美标准未形成的学习阶段,已被确立的“经典”的声音,可以现实地指引、引导他更切身的体会,促进主流审美标准的确立···
还要说的是,审美不是一成不变的···唐代的肥胖美而今就已不再···这世界没有绝对,艺术更多讲的是感悟、体验···
关于还原,还有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果都讲究绝对物理还原,其实音乐不需要混音,也不可以拿去混音,会破坏还原(这个"还原"指客观物理存在)···简单问,频率低切,局部的增益、衰减,是不是破坏真实原本?如果是改变原始状态,为什么没有人反对混音对还原、保真的“破坏”,而只是空洞地大呼“我要保真、我要还原!”?···其实,人的审美与客观世界存在有些不一样,人可以选择性地关注或者忽略一些客观存在,反过来说,不是所有客观存在都会对人的审美形成等量“刺激”,也不会有绝对等量的“审美感受”,艺术的“还原”是以人类的审美心理为基础进行的,与客观存在有区别,所以,艺术与物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物理研究必须忠于客观存在,而艺术终极目标是符合人的审美,这两者有很深的相互关系,但绝对不是等同的···
简单一个例子,两个女孩站你旁边,你会更多注意漂亮的,她甚至让你怦然心动、不知所措,不漂亮的却被自然忽视···而客观存在就是俩女孩同样站在你面前,几乎应该是等量存在···而在你心里的反应、关注度,却无法如同物理存在般等量对应还原他们各自的存在感,这就是人类审美的魔性···!如果你想得“更美”,那就支开旁边不漂亮的,只让漂亮的跟你在一起,你会觉得更开心了,不是吗?···混音干得不就类似是这事儿么···
所以,热爱音乐,我们尊重、利用科学的同时,更需要感受到人的感受,才会有意义···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0-12-1 18:18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