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全面成熟的效果和应用领域,参数基本都会更具体,比如动态、EQ不独立针对内含声部的整体调整(EQ对谐波不能分离处理,谐波会混在基频里,从而总是会一起被调整,但一种音色的谐波又可以高至数倍频的多点分布,甚至连续分布,这些隐含在基频电平之下的谐波改变,都能影响音色或者说染色,这是技术瓶颈所在),都有很精确的数值,独独到了谐波,就含糊了···本质是,认知、应用程度和参数定义的不完备造成的···
简单的例子,某乐器在基频10K赫兹要衰减3分贝,但是在10K的这个频点的混合音频有多少乐器的谐波也同时存在,同时被衰减3分贝,改变就也同时改变了那些音色···程度大小虽然不同,但是改变是一定的···或好或坏,而对于一个谐波有自己特定风格,且被认可染色的设备,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副作用···比如让鼓更有力,贝斯更有线条感和弹性,人声音乐性好且少毛刺···等等···当然,这样也并非万能···
这就好比把“
化妆”美容,我们看作是做效果--美化,不否认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趋好结果,···然而,我们还忽视了一个因素,化妆者的天生“底板好与不好”,天生丽质、天生好身材,这部分是“妆”不可能完全弥补的,即使动刀子也难完全弥补的···简单类比就是如此···换句话说,底板好比化妆更直接,且无副作用···当然,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技术水平,谁都不敢说“我今天想设计一款经典”一定就能做成“经典”,包括大厂牌可能都办不到···优劣得经得起时间验证、优胜劣汰,可见难度极大···这是“经典好机”天价、一机难求的理由···
所以,很多时候,有些大师也喜欢用过带的方式来得到一些效果器给不了的东西,过带只是为了要那台设备的天生染色···符合听觉审美的染色,或者说声音主观质感···
就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效果器是弥补声音本质不足或者说美化
的手段,是办法之一,但是···我们更优先趋向于选择“天生丽质”,或者也可以权衡利弊选择,主观能接受结果就好了,但不等于两者等效···“
不认可的只是放大器能做而效果器做不了的效果”,就类似你不相信化妆美容会比不过或者说达不到“天生丽质”效果···
经典电路一直被疯狂追逐,即使没有原版元件,很多人光抄个电路信仰也心甘情愿,原因何在,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的好声、好染色,就与此相关···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2-4-22 06:5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