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母带和母带有点区别,
预母带以前是为了大致听一下做过母带后的听感,
但是后来为了干快活儿就直接导出了。
任何音频文件的导入导出都是对能量的一次重分配,
主要体现在频响带宽和动态上。
而且一般混音工程的格式往往到9624就很够意思了,
以前看老外做母带都要对源文件进行升频升位深处理,
比如4824的混音文件导入到192/32float的工程里,
借助声卡和更高格式工程的精度来进行更多处理,
做完了再抖动降频导出。
以前一般的录混音软件和声卡很难支持更高的频率和精度,
只有所谓母带级的软硬件才能实现上文所说的解码,
而且价格极其昂贵。
现在其实就用一个软件就可以搞定了,
比如PT,
但是PT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
占用发音数越多音质解析能力越差,
不管用不用HD\HDX卡,
也不管你用的什么声卡。
所以在PT当中为了音质解析能力有充分余量,
混音工程导出后,单开工程导入做母带音质最佳。
其余DAW的设计逻辑貌似没有这么流氓,
音质解析更多还是靠CPU和RAM。
本帖最后由 死亡爱抚 于 22-9-20 09:5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