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441赫兹的专业知识

( 22 )
12
 
[收藏]
-  第 2 页  -

1803
#16 25-10-27 09:25
kissingboy 发表于 25-10-27 09:18
但无法传播,无法形成历史印记!
这就是回复到古早的古人时代,全部现场,永远无法回家重温和回味。。。 ...

想回味的,可以看后面发售的VCD、DVD,前提要有合作方愿意做录像、灯光、舞美、音效、推广的。无形中增加了门票价格。另外,现在都有手机想怎么录,就怎么录。回味太方便了,不利于挣钱。Band要吃饭的。哈哈。

688
#17 25-10-27 18:18
allentsei 发表于 25-10-27 09:25
想回味的,可以看后面发售的VCD、DVD,前提要有合作方愿意做录像、灯光、舞美、音效、推广的。无形中增加 ...

呵呵,弟弟,您说的东西应该另起一个框架单独作一个话题,不应该在我论题的下面。
因为,你说的东西,跟我说的是不相干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话题

1803
#18 25-10-27 19:39
kissingboy 发表于 25-10-27 18:18
呵呵,弟弟,您说的东西应该另起一个框架单独作一个话题,不应该在我论题的下面。
因为,你说的东西,跟 ...

我的原帖是对楼主发帖的简单参与。对您的回复是出于礼貌回复您第一次回复我的原贴。我并不想做深入讨论。既然您不喜,那没必要讨论下去。

另外,不熟悉不要乱称呼。坛里二十多万会员,老会员、新会员,十几岁的学生,七十岁以上的会员都有。何德何能,称兄道弟,尊重是相互的。

您如有更多需要回复讨论的,恕不奉陪。

6758
#19 25-10-27 23:28
一楼转载的 抖音的这文章, 是搬运的吧?  


这明显是老文章呀。  然后作者  后期人为润色了一番。


大家可以本论坛,站内搜索功能   2015年左右技术版块的一个精华帖,  


我记得帖子里,详细阐述了 010101001数字运算 与传统模拟信号之间的计算公式。 与声音频率22K 好像是一个倍数关系的方程式,。。。。  然后44.1Khz  正好接近这个整数倍。   具体还要搜一下那个帖子 本帖最后由 Salinx 于 25-10-27 23:34 编辑
观众反应

688
#20 25-10-28 08:25
allentsei 发表于 25-10-27 19:39
我的原帖是对楼主发帖的简单参与。对您的回复是出于礼貌回复您第一次回复我的原贴。我并不想做深入讨论。 ...

不不不,我没有不喜欢你的回复,你回复的内容本身一点问题和毛病都没有,我认为你说的内容是正确的,只是跟我上面说的内容是两个概念的东西。
我不知道仁兄怎么会把不相干和不喜欢,当作了是一回事呢。。。?

简单说一下我之前那段话的意思是,古时候没有任何方式和技术保留下现场的印记,后续回想的时候只能在脑海中回忆,当代人离开现场后,有太多对现场保留的技术和方式,以便日后想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翻阅欣赏。

您仔细辨认一下,看看我这段话的意思,跟你回复我的那段话,是不是一个概念和话题?
本帖最后由 kissingboy 于 25-10-28 08:31 编辑

1803
#21 25-10-28 08:59
kissingboy 发表于 25-10-28 08:25
不不不,我没有不喜欢你的回复,你回复的内容本身一点问题和毛病都没有,我认为你说的内容是正确的,只是 ...

您说了很多东西,我不能一一回应。您强调没有唱片载体,只是现场演奏,像回到古代。我回答的依然以当下的时间为框架,没有唱片,依然可以自行手持设备录制,回味。我只回答了怎么回味。不讨论古代怎么样。

您认为我没有正面回答您也行吧。我只能回答我能回答上来的。但是依然是关于不通过数字音乐,不通过唱片,仅现场演出,在当代依然有办法回味。

YMO出海去美国巡演,并没有先在海外发唱片。古尔德出名前经常带着自己钢琴到处巡演,后来人出名了,琴坏了换了琴,不得已只录唱片。

我之所以想回复楼主开的这个帖子,是想说很多资源有限的音乐人,是否可以通过,不发唱片,仅现场演奏,绕开发行成本,版权流氓的垄断等一些壁垒,先喂饱自己。抛砖引玉,一些脑子里的草稿,算不上切实可行。

总之,就是您说您的,我说我的。但是依然是围绕“回味”。我不想过多去争论对错,所以没有一一回应。
本帖最后由 allentsei 于 25-10-28 09:40 编辑

688
#22 25-10-28 10:15
allentsei 发表于 25-10-28 08:59
您说了很多东西,我不能一一回应。您强调没有唱片载体,只是现场演奏,像回到古代。我回答的依然以当下的 ...

行吧,你说的东西依然没有槽点,没有毛病,很正确。

只是纠正一个题外话,我说对了很多话,但我并没有说很多东西,我说的东西,就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历史记录”这个核心,只是记录分了层级“历史限制的不可记录性,可记录性,经典记录,艺术记录,浮光掠影的记录,精品记录,草鸡毛记录”。。。不同层级的记录,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历史技术限制的不可记录性,本身也是记录的一种特殊形态(无法记录)。

阁下说的东西,是关于具体的艺术形态的呈现和变化以及其产生的商业可能性和运行模态(模型状态)。
观众反应

122
#23 25-10-30 16:20
huhong714 发表于 25-10-22 18:34
文明社会 注意言辞 文章里面有错的地方请指正 谢谢

因为说对错是要在逻辑的基础上讨论,不讲逻辑有什么可讨论了

第一句就有至少两个问题
1、音乐听久了会烦躁疲劳的原因是综合原因,有没有可能跟选曲,跟心情,跟场合,跟激素水平,跟音量大小都有关系, 其中音质和空气感损失与否,是影响最小的因素?  所以我问你,你懂什么是相关性什么是因果性么?  况且任何人音乐听久了,都会疲劳,这是废话,好比你做体育运动做久了就是会疲劳,不睡觉久了就是会困。 不定性定量分析,等于瞎分析。
2、 新数字录音技术产出的音轨和老唱片比,老唱片就是比新唱片更失真,失真等于更不自然。新老唱片比音质,老的就是更差更糊。而且也没有同一变量比,就算乐器歌手一样,但录音设备不同,拾音手段和混音方式,效果参数不同,你能比什么?就像我问你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哪个更自然,你要是对自然和失真有不同的理解,那你无敌。

综上,第一句话我就指正了两个逻辑和事实问题,后面懒得一一分析,不能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分析。 结论就是民科级文章,如果你对我上文说的专业名字有点了解。
本帖最后由 One22 于 25-10-30 16:22 编辑
观众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