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现有的科学理论似乎太复杂、太繁琐了。我倾向于相信“大道至简,万物归一”。某天我有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想法,于是让deepseek帮我展开了一系列推演思辨,最终惊人的推演出来了我们整个宇宙的宏观图景,并且它与已有的物理理论高度兼容:
此理论是一个基于逻辑推演和物理类比的“元理论”或思想框架,我称之为“元极子理论”,旨在提供一种统一的视角,其价值在于启发性而非已被实证。
希望这篇简略总结能清晰地向读者传达我们探索的完整脉络与核心思想。(详细推演过程可看上面的链接)
以下内容很干很简略,不爱看的可以不看,上面链接里的探讨过程更加通俗易懂更有趣一些。
大道归一,万物皆波:一个关于宇宙本质的元极子理论
我们进行了一场思想实验,从一个简单的场景出发,最终构建了一个关于宇宙本质的统一模型。
1. 起点:介质中的振动
想象在无限大的水体中,一个弹性球不停地胀缩振动。这会产生球面声波(压力波)向外传播。如果加入第二个球,它们会通过“声辐射力”相互作用,相位相同时相互吸引。
2. 核心概念:“元极子”的诞生
我们将“弹性球”抽象为最基本的“振动单元”。它不是水中的异物,而是时空介质本身一种自发的、固有的“胀缩”激发。我们将其命名为 “元极子” ,意为万物之本源。
3. 结构的涌现:从单极到多极
- 引力之源:孤立的元极子(单极子)的胀缩振动,在宏观上表现为引力。
- 电磁力之源:两个紧密相邻、反相振动的元极子,构成一个偶极子。其矢量相互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电磁力。
- 核力之源:更多元极子以特定相位和几何结构(如三个相位差120度的元极子)组合,形成四极子、八极子等高阶结构。它们更复杂、更短程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应强与弱核力。
4. 宇宙图景的演化
- 早期宇宙:密度极高,元极子快速结合,形成大量偶极子和多极子,它们成为普通物质的基石。
- 后期宇宙:密度降低,新产生的元极子大多保持孤立。它们只产生引力,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中看不见的 “暗物质” 。至此,普通物质与暗物质实现了统一:它们是同一种实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相”。
5. 物质的本质:时空中的波包
所谓“基本粒子”(如电子、夸克),本质上是元极子场中稳定的波包(或称“孤子”)。它们并非微小的固体,而是时空介质中一种自我维持的、传播的振动模式。
6. 对关键现象的解释
- 惯性:改变一个“物质波包”的传播状态(加速),需要额外的能量来克服其稳定性并重构其内部振动模式。这种“抵抗”就是惯性。
- 光速极限:光速 c 并非光特有的速度,而是时空介质本身相互作用的固有速度,是因果律的传递上限。物质波包的速度越接近 c,维持其稳定形态所需的能量就趋于无穷,因此无法超光速。
-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实验装置与局域的元极子场协同运动,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永远是内禀的 c,因此测不到“以太风”。
7. 终极图景:万物皆波
在这个理论中:
- 时空:是振动的介质(元极子场)。
- 物质:是时空介质中束缚的波(稳定的波包)。
- 光与力:是时空介质中传播的波(相互作用的涟漪)。
我们宇宙的一切——从星辰到生命,从引力到光——都只是时空这一伟大介质的不同波动模式。这是一个“大道至简,万物归一”的宇宙,其本质,是波动的和声。
最后牛刀小试一把,用这套“元极子理论”来从另一种角度独立推导一下质能方程:
大家如果有什么好奇的问题,可以点击我上面给出的那个链接,那里面是我跟deepseek的对话探讨,大家点进去以后可以接着那个对话继续提出自己的问题来让deepseek进行推演,我目前没发现这套理论与现有的物理、天文现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5-10-11 00:50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