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的标准和hifi本来就不是一个过程,hifi是欣赏音乐的回放过程,制作监听要控制的是曲线,平衡,音色的亮度厚薄,是严谨的制作过程,以适应各种设备的回放,包括舞台音响,影院音响,家庭hifi音响,耳机,电视,甚至手机的回放。我不是录音混音师,只是喜欢听听音乐的一个烧友,为什么就要鄙视发烧友是在玩失真,而为什么觉得舞台音响的调音师可以随意的根据现场环境调整平衡和混响。目的就是为了回放效果,hifi怎么了,玩失真又怎么了,你们录音的不也用昂贵的电子管话放,增加偶次谐波的听感。hifi发烧友就不可以用电子管放大器了吗,如果中国的录音水平现在有欧美六十年代的水准,发烧友们有必要搞那些费电的电子管,甲类功放。可以告诉你们,真烧友的硬盘都是5个t以上的硬盘,而国内的一个t都占不到。为啥,不好听不耐听。这就是水平,这种水平不代表设备和录音师的水平,是音乐本身落后的原因,音乐演奏器材的档次,技术水平,指挥家的水平,要说的水平太多了。很多东西不少想学就可以模仿,这是艺术。录音混音母带同样需要艺术的理解,蔡琴的录音你们觉得higi吗,可是烧友喜欢听啊,大众喜欢听啊,那么死板。凤凰传奇的低音夸张吗,按你们来说过头了,可是大阿姨喜欢听啊,广场舞的必备神曲。做音乐需要艺术,需要理解时代的艺术,而不是死板,比如周杰伦的音乐,东风坡,流行古风的结合引领到现在的古风创作,国内的音乐师咋就弄不过台湾那边了。见笑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