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录音师千万不要发烧——兼说录音师与hifi发烧友的重要区别

( 157 )
 
[收藏]
-  第 10 页  -

199
#136 08-5-8 16:25
还是多进来看看好,长见识啊,,,,,,

45
#137 18-6-9 21:24
录音制作的标准和hifi本来就不是一个过程,hifi是欣赏音乐的回放过程,制作监听要控制的是曲线,平衡,音色的亮度厚薄,是严谨的制作过程,以适应各种设备的回放,包括舞台音响,影院音响,家庭hifi音响,耳机,电视,甚至手机的回放。我不是录音混音师,只是喜欢听听音乐的一个烧友,为什么就要鄙视发烧友是在玩失真,而为什么觉得舞台音响的调音师可以随意的根据现场环境调整平衡和混响。目的就是为了回放效果,hifi怎么了,玩失真又怎么了,你们录音的不也用昂贵的电子管话放,增加偶次谐波的听感。hifi发烧友就不可以用电子管放大器了吗,如果中国的录音水平现在有欧美六十年代的水准,发烧友们有必要搞那些费电的电子管,甲类功放。可以告诉你们,真烧友的硬盘都是5个t以上的硬盘,而国内的一个t都占不到。为啥,不好听不耐听。这就是水平,这种水平不代表设备和录音师的水平,是音乐本身落后的原因,音乐演奏器材的档次,技术水平,指挥家的水平,要说的水平太多了。很多东西不少想学就可以模仿,这是艺术。录音混音母带同样需要艺术的理解,蔡琴的录音你们觉得higi吗,可是烧友喜欢听啊,大众喜欢听啊,那么死板。凤凰传奇的低音夸张吗,按你们来说过头了,可是大阿姨喜欢听啊,广场舞的必备神曲。做音乐需要艺术,需要理解时代的艺术,而不是死板,比如周杰伦的音乐,东风坡,流行古风的结合引领到现在的古风创作,国内的音乐师咋就弄不过台湾那边了。见笑多言了。

45
#138 18-6-9 21:36
我靠,挖到了十多年前的鬼坟了,偶弥陀否。

1713
#139 18-6-10 01:05
zhoujing6688 发表于 18-6-9 21:24
录音制作的标准和hifi本来就不是一个过程,hifi是欣赏音乐的回放过程,制作监听要控制的是曲线,平衡,音色 ...

音乐不是“人民的艺术”而是真正的艺术。话就放在这里,理解与否没关系。

764
#140 18-6-10 01:39
黑毛 发表于 04-6-25 17:02
前辈:我有一点点不同看法。
晚辈认为,一名技术精湛的专业录音师同时也是一个发烧友的话,他做出的东西应 ...

说的很对,老马应该是以现在的伪烧友为对象。真正的烧友是追求高保真,也就是对于声音的性质和音场层次为基准,而去选择器材。

305
#141 18-6-10 10:55
一个做音乐 一个欣赏音乐  没必要区分吧?但是两者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会兼容或者转换

843
#142 18-6-12 08:52
正在听,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原来是这样,谢谢老师的指导。

981
#143 18-6-13 10:42
思维偏左或偏右都很容易 中间最难

4326
#144 18-6-14 07:31
统统深以为然!

2089
#145 18-6-14 13:05
我的天,十多年前的帖子讲的现象,十多年后改善了吗

59
#146 18-6-19 15:13

461
#147 18-6-19 19:34
说的好!!!!!!

609
#148 18-6-22 12:54
哈哈。 好老的帖子

1137
#149 18-6-25 11:41
挖的一手好坟,整整十年,不过现在很多客户都直接用手机外放来评判了,还煞有其事的说均衡还要再调整一下。

1334
#150 18-7-12 09:39
本帖最后由 shybluecat 于 18-7-12 09:42 编辑

现在又无意间翻到楼主的这篇帖子,看着您的观点,我依然表示非常赞同!  
其实像楼主这样的工作环境还是比我们现在更加乐观的。因为您至少是生活在一个录音相对而言还比较正确的年代。我是九二年出生的,我05年,也就差不多在您发这帖子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有意识的去关注录音作品。但是我作为小白并不知道,其实那时候的大多数录音作品都已经开始朝着不正确的一个方向发展了,行业内叫做响度战争。哎,我觉得不止这一点。

  我开始有意识关注录音作品的时候,媒介主要是电视节目,以及广播电台、磁带的零售,还有CD的零售。我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好几年),都觉得录音是要饱满的、响亮的、丰满的、紧密的、刺激的音响效果,这是比较好听的。因为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儿嘛,会去主动追求低频刺激、高频刺激,很少去关注声部间的平衡、混音当中的空间感、动态的自然对比等等这一些更加细腻、更加有意思的东西。随着我审美能力的提高(年龄的增长?),我会往这些更加深入的方面去探究。自然也会对前面那种只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音乐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有的时候我也很矛盾,因为我受限于听众的要求,也会去做一些我已经不太感兴趣的作品了——给人声加上非常大的压缩,让人声一直保持在同一个音量——不管是最大的段落和最小声的低语都是一样的音量(叹气),配器上很多的乐器都已经非常的响亮、非常的粗糙,动态都在两三个分贝以内!除了小部分的音乐(比如电子舞曲)我会接受,但别的风格我真接受不了这样的处理。但是现在的大众,没有经过训练的听众,他们是不是追求的还是跟我小时候的相似呢?

  这么说的话,我觉得现代录音作品质量的下降不应该怪录音师和制作人,而应该怪听众自己。这样说当然是很不负责任的了2333制作人和录音师还是需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能被听众带着走!应该去做合格的录音作品,就像楼主说的一样。我可以不出彩,但是不能刻意迎合某些人。我可能比楼主想的更多一点:我觉得录音师应该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好的作品。这样才能去引导听众,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东西。退一万步讲,至少别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现在有太多的唱片,音量已经大到丝毫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在家用CD或者汽车上播放,观众不得不把音量拧的很小;如果送去电视台或者电台,他们都有播出响度处理系统,只会让响度变得跟别的正常节目一样。但是如果录音本身的音量很大,结果动态就会比别的正常节目小很多。

   楼主应该是老前辈了——能听出这样的细节、得出这样的结论,觉得唱片现在有好多的问题。绝对是干活干了很长时间,最起码是有10年的工作经验才能有这样子看法。04年就已经不干,现在肯定是享受退休生活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