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s一直在把“客观音质”和“主观音质”分开来讨论。.
我觉得他的意思是:“客观音质”指的就是麦克风能够拾取到多少声音细节。按照这个指标来看,NT1a秒掉好几万的老爷麦毫无悬念,因为当某些声音细节弱到一定程度以后,老爷麦的底噪都会淹没那些声音,音量放大后只能听到底噪;同时NT1A拾取到的样本放大以后还能够分辨得出来那些声音(但那些细节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
但经典老爷麦拾取到的声音更好听,更耐操,这个就属于“主观音质”了。究其原因,我觉得avis的另一篇文章(关于模拟设备和DSP设备优劣的那篇)说的更清晰一点——因为老爷麦的客观音质比较差,所以它们拾取到的声音样本里面,“我们想听到”的“主要信息”(他发明了个词叫“粗节”)所占的比例更多一些,不需要的声音细节含量更少一些,或者说声音线条轮廓更清晰一些,或者用某些人的话“声音更立得住”。这样的声音,加上EQ、压缩以后,声音轮廓更清晰,更饱满,可以进一步夸大音乐制作者“想让听众听到的东西”。所以,往往在实际应用中,经典老爷麦更好用。
而要想用“小鲜肉”录出来的样本做出经典老爷麦录出来的效果,靠那些常规的EQ、压缩什么的,难度真是相当大,对一般从业者来说,几乎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你也许能做出“更好听”的“不一样的风格”,但你几乎无法做出一模一样的质感。唯一有希望做到的,只有物理建模技术,但现阶段一般人能运用到的的物理建模DSP,就我个人感觉来说,还是比较杯具,前路漫漫,革命远未成功。。。。。。
[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15-2-14 02: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