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margindge 于 07-3-5 09:43 发表
“另一个考虑就是buffer,如果我可以省出更多的资源,我就可以用更小的buffer,这样有利于mix中思路的流畅性。”
不才想不通这句话......
Group To Group可能会造成信号延迟异常,也就是说各个信号由于流 ...
"自动延时补偿"确实很有用,期待4.0被破解
至于效果器的多少,我还是很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是部分的赞同。之前我也看过老外的project,确实只用了非常少的fx,而我也确实认识到了fx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一段时间过来,回头重新看这个问题,我发现事情不是绝对的,你仔细听听人家老外project的前期,有一个好的前期是很省效果器的。但是我平时接到的那些前期分轨,并没有那么理想,而且通常差很多,这和我国音频领域普遍刚刚起步有关。这样的前期,我只要能让他重做就重做,但有的我没权利让人家重做,所以只能在缩混的步骤里做好多前期工作,比如修改音色.......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fx的多少取决于前期录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