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中国能不能出第二首"<梁祝>"

( 33 )
 
[收藏]
-  第 2 页  -

4008
#16 07-8-6 08:59
梁祝不是交响乐  是单乐章的管弦乐作品

2233
#17 07-8-7 03:27
可以啊,我明天就抄袭一首梁祝,不过梁祝貌似也没版权问题

150
#18 07-8-7 10:58
原帖由 声无哀乐 于 07-8-6 08:59 发表
梁祝不是交响乐  是单乐章的管弦乐作品


广义地说,交响曲也就是用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交响音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交响音乐会上常演曲目还有交响诗、交响组曲、协奏曲等,所以现在倾向于把这些体裁都归入交响音乐的范畴,即把交响乐一词广义地应用于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另外,《梁祝》是一首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是典型的奏鸣曲式。

[ 本帖最后由 lyt 于 07-8-7 11:02 编辑 ]

4008
#19 07-8-7 11:51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管弦乐作品 跟它是不是典型奏鸣曲式没有关系

管弦乐的范围比交响曲要大

150
#20 07-8-7 12:50
原帖由 声无哀乐 于 07-8-6 08:59 发表
梁祝不是交响乐  是单乐章的管弦乐作品

我说梁祝是交响乐,理由如下:
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或称交响音乐,广义地说,可以包括大型管弦乐队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交响乐一词,最初的用法也比较混乱.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中世纪时则指两个音的和谐结合,包括早期对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某些乐器(如风笛和手风琴)上若干个音的和谐结合。十六世纪末,在戏剧(包括歌剧和神剧)作品中插入的任何乐器不合奏段落,都叫做交响乐。同今天的概念相近的交响乐,是在音乐风格的变换、即巴罗克风格日趋衰落和古典风格蓬勃兴起的这一交替之中产生的。那是在十七、十八世纪,Symphonia同Sonata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互相影响,以至于几乎达到不可分辨的程度,最后定型的Sonata(即今译奏鸣曲),专指用一件乐器(如羽管健琴)或两件乐器(如小提琴和羽管健琴)演奏的多乐章作品,用三件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叫三重奏曲,用四件乐器叫四重奏曲,用五件乐器叫五重奏曲,而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则叫交响曲。因此,广义地说,交响曲也就是用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交响音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交响音乐会上常演曲目还有交响诗、交响组曲、协奏曲等,所以现在倾向于把这些体裁都归入交响音乐的范畴,即把交响乐一词广义地应用于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什么是交响曲?
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掘各种乐器性能及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体现作曲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的大型器乐套曲形式。由交响乐队演奏,它实质上是交响乐队的“奏鸣曲”,但比奏鸣曲更富于表现力、更加富于恢宏的气势。
交响曲是音乐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音乐形式。“symphony”一词源于古希腊,意为“共响”。早期的交响曲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序曲性质的交响曲在18世纪逐渐脱离歌剧,吸收其他器乐曲的因素,发展成为独立的有3个乐章的器乐体裁,依然属于小型乐队或器乐重奏的作品;后经海顿、莫扎特的大量创作实践,最终确立了规范的交响曲式,即古典交响曲。它包括有4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稍慢),节略的奏鸣曲式、三段式、复三段式、变奏曲式,具有抒情性;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此外,交响曲整体的调性布局、和声结构、各乐章间的对比与平衡、乐队中乐器的组合与规模等均得到规范化而基本定型。
交响曲在贝多芬手下则被发挥到极至,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得到扩大,主题对比强烈,和声富于动力性,第三乐章以谐谑曲取代小步舞曲等,都是贝多芬深化交响曲体裁的具体体现。他的《第三交响曲》使交响曲进入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阶段。
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最大特征是个性突出,因而也决定此时期的交响曲在不同的作曲家笔下,无论内容、形式、技巧有着不同的创新,出现了以歌唱性旋律取胜的抒情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标题交响曲——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还产生了新的交响乐体裁“交响诗”。同时各国的民族交响曲也兴起,俄国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科夫斯基,捷克的德沃夏克,芬兰的西贝柳斯等都作有具浓郁民族风格的交响曲。此时期的交响曲,其乐章数目有多有少,不局限在4个乐章,乐队编制上有时也有变化。家喻户晓的交响曲主要有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第101交响曲》(时钟),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等等。

[ 本帖最后由 lyt 于 07-8-7 12:55 编辑 ]

4008
#21 07-8-7 13:55
赫赫  那你就认为吧  我说梁祝就是管弦乐作品  

还有交响曲直接来源是17世纪没错  不过更为详尽一点  17世纪60年代左右

另外 越到后期  作曲家用的曲式是不一样的   有了很大变化  这一下说不清楚

150
#22 07-8-7 14:16
你说它是管弦乐作品我很赞同,可我说它是交响乐,你却说我说错了,我只是想说明这一点

4008
#23 07-8-7 14:20
不严谨

150
#24 07-8-7 14:52
原帖由 声无哀乐 于 07-8-7 14:20 发表
不严谨

说话讲个理由和根据,哪本书或是谁谁谁说过单乐章的交响诗或者协奏曲不能算为交响乐呢。

4008
#25 07-8-7 15:05
我根本没看到有所谓交响乐的说法  我是依据 于润洋的 西方音乐史

150
#26 07-8-7 15:11
于润洋的 西方音乐史 中哪章哪节说过单乐章的交响诗或者协奏曲不能算为交响乐?

4008
#27 07-8-7 15:14
因为里面根本没出现过交响乐的概念! 就是交响曲  其他管弦乐形式

531
#28 07-8-7 23:38
好像是有交响乐一说的

681
#29 07-8-7 23:50
音乐不是学出来的

4008
#30 07-8-8 09:20
音乐是学出来的  练习也是一种学习  莫扎特贝多芬都有老师

到音频应用来也是学习  听别人的作品也是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