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 由 沙人 于 10-10-14 16:40 发表
其实我电脑里连Realguitar都没装,吉他一般都是录真的。
可能是我是有点打击你的积极性了,但是我还是认为你应该再加强学习。比如你说加BREVERB,其实也就是加了混响而已,所以听起来变得“圆润”也是情理中的啊。 
 
我知道BREVERB是混响
我的意思是~——
我本来想先加个混响看看,然后手一滑,选到了Violin的预置
然后发现竟然很“圆润”
我的意思是,这种意外的发现,在玩音乐中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意外几率等同的情况下,有时间玩的人就会比时间少的人发现得更多
积累起来,就最后变成大师了
比如,我有这个经历之后,以后都喜欢这样处理RealGuitar
不管合理不合理,听上去动听就好
反正多数情况下,分解吉他也被很多其他乐器盖着的……
其实你根据我那个回复的上下文来看,应该是能看出这层意思的
但但抽出来,确实是问题很多的一个论点
顺便爆一句话吧,别人说的————
一个人的智商有80%来源于记忆,而20%才是推算、创新能力
对于艺术更是这样,其实不通过刻苦的练习指法,没有反复多次大脑对乐器的印象,是无法变成演奏家的
所谓有天赋的人,只不过是对某方面的记忆特别容易,跟其他人相比可以花相对少的时间而已
现在大家喜欢的Kontakt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就算再怎么物理建模,最后取胜的依然是采样的
而且不管怎么说,大家都习惯了“越大越好”的想法 (本人不赞同,不要拿这个论点来攻击我)
当然,在相同采样条件和技术下,我还是赞同“越大越好”的
但我感觉现在多数是以次充好
没办法,市场决定,你的尺寸小了, 别人先给你的产品扣10分……
扯远了,所谓采样,可以看做事先做好的记忆,用的时候直接读取
而物理建模,则是根据基本的东西计算出来,这样当然慢了,而且也受到漏算因子的因素对真实度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