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短信我回了,这里也随便说一下,你曾在你自己的帖子里提到过,New Sonar 吃资源,做看游戏软件的方式来说,就是优化做得不好。这方面也许音频这一块体现的突出些。不过我在回复这个重叠控制器死软件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方面似乎在midi 这一块也有体现。8.5 我不太记得了(太久没用了),但CW9在midi 方面确实有个状态是与 New Sonar 完全不一样的,就是CW9 在播放时,被静音的 midi 轨道,是不发送任何信号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而 New Sonar 则不是,它无论如何都会发送信号给计算机。
我在 2005 年编写过一个 CAL(为了当时的扒带工作),功能是静音或独奏某一轨或反复切换某两个轨道,因为扒带需要反复在 midi 工程与原始波形上进行对比试听,这种试听不是一段一段的听,而是一小节一小节的反复听,甚至是半小节…… 也有可能是需要在两轨波形上不停切换着试听(比如正常波形与升调波形,老手都懂,这里不解释了),所以我编写的这个CAL的功能,就是按下热键,播放MIDI工程,再次按下同一个热键,独奏波形。这个操作也是去日本总公司看了检测们的操作才想出来的。不过,日本人用的是一个硬件,一个小盒子,他们检测时会按动小盒子硬件上的按钮,在Midi工程与波形间不停切换来对比Midi做得像不像波形(这很有用,对平衡,和声,线形,包括节奏上的问题,极易被发现出来),而且那种切换是没有缝隙的,可以看出来,在播放时,Midi工程与波形是同时都在播放的,只是通过那个小盒子将最终的声音分开了,按1号键只听波形(且2号键自动弹起),按2号键只听Midi工程(且1号键自动弹起)。
而我虽然编写了CAL,达到了这个效果,但这并不是无缝播放,波形的播放还算流畅,只要热键一但切换,波形可以立马发声,任何位置都是,而MIDI工程则不行,当热键切换到Midi时,走带已经超过音头的音符是不发声的,必须到下一个音头出现时才能正常播放。这就说明CW9在播放时,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声部,才会发送信号给芯片进行处理,而听不到声音的声部,是完全不发送信号的,当切换这些原本不发声的轨道时,他们才即时的开始发送信号芯片进行处理,所以才有了上面提到的切换不流畅状态出现。
再说这个 New Sonar,在有重叠控制器时,为什么我明明将这些轨道全部静音了,但还是会死软件?说明这些被静音的轨道,他们依然在后台发送信号给芯片处理。还有另外一方面也证明了这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Cw9中,好像8.5版中也是一样的,就是从音符的中间开始播放,这个音符是不发声的,能发声的,永远都是那些走带经过了音头的音符。而在 New Sonar 中则不是,就算从音符的中间开始播放,这个音符也会发声。这就说明 New Sonar 有某种功能,是预读了所有被走带压着的音符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New Sonar 对电脑的要求,肯定会比之前版本的更高,而有良好习惯的制作人,在播放某个位置时,一般都是将走带点到某乐句或小节开头前一点点,或是对齐开头位置的,一般不会从音符中间开始播放。 New Sonar 这个改动,是一个很小的改动(感觉应该算是提升吧),但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而它却提高了电脑的负荷,而且这种负荷是打开软件之后就永存的,无法回避。也许这方面的事,这个开发团队还干了不少, New Sonar总体上给人一种不如8.5流畅的感觉,可能就是从大量的这类改变中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