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一种能力···不会人人都有的···更不可能所有人能力相当的···
如果声音搞响了,不同只是特点不同,没有品质差异,那么这世界那么多音频产品,应该都是本质不相上下的,只需要根据特点选择···显然,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什么层级品质之上的是风格特点,什么品质之外是品质本身的问题···他们不会更细地去体会的!
论坛里多数人看到别人对比、争论的时候,自己私下里也都会试试如何去分辨,是不是如别人所说,产生的结果有两类: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慢慢能听出品质距离;二、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听不出有什么不同;···然后,后者中就有很多人开始只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了(当然也有不少人就能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又或者是方法不对了),认为天不可能在比井口更大···影响这个观点的根本却在于有没有能力跳出那口井,而不是看见的事物本身有问题···从不回头评估自己能力、任性地相信自己,他们可以怀疑全世界,却从不怀疑自己站在的位置是有局限的···这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只能将自己引入误区,却还常常“自以为得之矣”,井口就是天的结论自然就这样得到了···
实践是学习的必经阶段,但是实践尝试能得出正确结论的人,不会是所有人···而只会是有悟性和会学习的人···所以,我总跟学生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宽慰人心、鼓励跟着走别放弃、别拖班里的后腿的话,不表示这方面你努力了就一定有前途,艺术类更是如此!···注定很多人只能“叶公好龙”一辈子,也无法悟出一些粗浅的感悟···所以,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都好,正确评估自己在什么方面有悟性、有能力做好,对于选择专业、职业很重要···
如何评价一个人艺术感觉好,比起看成绩单评价一个人的数学成绩好,完全不在一个标准线上···音乐感觉好不是人人都能准确评价,但数学成绩好,只要识数,一看成绩分数,基本就有比较正确的评估···
《皇帝的新装》,故事里的人们在虚伪、虚荣驱使下,把没有的东西都虚伪地说成有,其实···很多时候也可以反过来的,本来存在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说成没有呢?···怎么说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内心的驱动力可能或许存在相同处罢了···比如“我用的不可能差”、“我用的你不能说不够好”、“我家的孩子是这世界上最优秀的,没有之一”···诸如此类的“一厢情愿”太多,但却是学习的死敌!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2-3-4 11:2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