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我也谈谈软件能否取代硬件的看法

( 101 )
 
[收藏]
-  第 2 页  -

464
#16 21-12-16 13:10
yousing 发表于 21-12-16 13:00
是的,不该说数字模仿硬件···模拟有摸你的味儿,数字有数字自己的味儿,喜欢什么味儿选什么味儿··· ...

本身插件厂商就是为了多卖插件,什么话都敢说......我也一直在骂某些公司,资源占用不优化、过采样也不做,天天打折找混音师代言产品......偶尔更新一次插件,还把声音改差了
毕竟现实世界是先有硬件才有插件,饮水思源嘛。
观众反应
:你还是相对单纯的···“傍”就没那么单纯

2617
#17 21-12-16 13:13
能公开说第五点的人不多,
而且整体说的也很客观
观众反应

935
#18 21-12-16 13:14
大道无术 发表于 21-12-16 13:02
一个Gullfoss,现在就没有任何硬件能做到。甚至再推崇硬件母带的人也无法想象这样的处理能力......

在智能,或者具体到工作上,是的。但楼主说的主要是声音上,而不是操作上,我觉得。

4243
#19 21-12-16 13:19
jannio 发表于 21-12-16 13:05
是的,数字一直在不断尝试接近真实世界,但是却只能取近似值。
但转念一想,就算是模拟设备,我们人类也 ...

是的,就是你也认可了数字并没有更好的精确性,对吗?

模拟不能绝对精确量化成数字,所以,人类应该觉得模拟设备也不准确···?就如我看真实的画作、听真实的演奏,不影响实际审美,为什么要联想到数字如何表述它···如果听觉能感觉到数模差异,我为什么不能尽可能的选择更喜欢的?···引入数字技术,不过是个方便的工具,是座便捷过河的桥而已~!

总之我的观点是,爱用啥用啥,软件可以不必模拟硬件(我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说的,但软件商还在这样干着),软件(用软件)无须自卑,音乐的重点就不在于用软件效果还是硬件效果,在听觉感受能选择喜好、艺术作品的表达完美度,但搞录混艺术的人不去了解、关注这个事儿,去深入探究听觉、审美的问题,同样是很蠢的事情,与自己因为什么理由选择什么来用毫无关系!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12-16 13:57 编辑
观众反应

935
#20 21-12-16 13:21
jannio 发表于 21-12-16 13:05
是的,数字一直在不断尝试接近真实世界,但是却只能取近似值。
但转念一想,就算是模拟设备,我们人类也 ...

虽然音乐才是中心,哪怕只是吉他弹唱,哪怕清唱,该火的火,该影响社会的影响。

但,混音师在这个“边际效应末端”研究一番,也许是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也可能大师和打工人就是从这里分开的。

恕我冒昧,我是说事情。

我也不纠结,我还是个用纯软的仔嘿嘿
观众反应
:我很认可“职业操守”这份执着···

4243
#21 21-12-16 13:25
马儿菜 发表于 21-12-16 13:21
虽然音乐才是中心,哪怕只是吉他弹唱,哪怕清唱,该火的火,该影响社会的影响。

但,混音师在这个“边 ...

是的····我也认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在认知的边缘开拓、研究,才会有新的该学科的深入与精进···否则,人类文明早就不动了···

2858
#22 21-12-16 13:28
硬件幾乎都是建立在討好人耳的基礎上設計,如頻率響應、諧波、泛音等等,所以硬件才有所謂的:溫暖、厚實、甜美、飽滿、硬朗等等讚美之詞!

而軟件,更趨於功能性和的強大和靈活,當然也有功能和聲音都極好的例子(雖然不多見),可惜大部分廠商都只是模仿硬件皮膚廠,如wxxxs、slxxe dixxxxl之流的垃圾!

好的硬件,聲音的質感是軟件永遠無可能做到的,等於電子書並不能變成真書一樣的道理。

好的軟件,也是純模擬電路無法實現的。

於是,相同的結局:好聽(悅耳)的話,頂級的軟、硬件其實各有千秋,更加無可能互相取代!

當然,好的硬件很多很多,好的軟件並不常見,反之垃圾硬件一大堆,垃圾軟件更是常態。

一樣是好的聲音,軟件做到不硬件的質感,硬件也做不到軟件的靈活和自由,不知道有什麼好爭的,只要都別用垃圾硬件和軟件就是了。

PS:好的軟件也並不比硬件便宜,正版用户也是花了大價錢買的,當然x版用户隨意。
观众反应

1530
#23 21-12-16 13:56
Oxford 发表于 21-12-16 11:37
是买不起,还是没必要买,有些人只用软件就能开上跑车,他为什么要为了别人所谓的事情买一堆硬件呢?相反有 ...

能告知是哪些人吗?
观众反应
:说的是那个叫什么圆的
:如我所说,最后就是能挣多少···没法聊·.

935
#24 21-12-16 13:56
      报道,1 2 3 4 5 我和楼主一个看法。

      音色,无论采样多少次,也代替不了直接演奏,因为就连同一高手,连续演奏两遍,其细节也是千差万别的。不然就没有哈斯效应了是吧 嘿嘿。

      效果器,咱先说说吉他喇叭模拟,这个能看见,能看见啥昵?就是能看见它在震动,这个物理现象也不是恒定状态,但只要是采样,就“恒定”了。还好最近有在尝试用AI来摇散这种恒定例如Baby Audio
TAIP。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其他压缩\EQ等,虽说看不见,但也是这么个事儿,CLA说了“通上电混音才。。。。”好吧不扯他了。

      这个有点类似“线性”和“非线性”的不同。

      所以,软件能做出好音乐吗?绝对可以,现在99.9%的工作环境了。这个“好”可以直接翻译为“时代催生、市场接受”。甚至也可以学楼上扩展一下思路,换一个问法:好音乐和软(硬)件有必然关系吗?这答案就不同了,是否定的。音乐是音乐,工具是工具,请在这个核心问题是,暂时放一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说。

     我,软件工作,硬件梦做。
观众反应
:有认知的前提下选择,才是智慧···

3227
#25 21-12-16 13:59
jerrylau 发表于 21-12-16 13:56
能告知是哪些人吗?

怎么可能告诉你姓名,自己去抖音或者网易云看看吧。真假自己判断 本帖最后由 Oxford 于 21-12-16 14:23 编辑
观众反应
:我能让你笑死 太可爱了

8993
#26 21-12-16 14:05
学习了

954
#27 21-12-16 14:08
一直觉得uad建模很神奇。

11184
#28 21-12-16 14:42
还是很有高度的
观众反应
:总不能自己扒着,怨别人高呀···

3227
#29 21-12-16 14:49
筱沐 发表于 21-12-16 14:42
还是很有高度的

说的不是他 也不是特指某个人 一个现象吧

1086
#30 21-12-16 14:51
效力于一家公司的两种不同人才,得配合使用,不要搞个谁替代谁,谁才是王道。软件硬件各有所长,扬长避短即可。手边有啥就用啥,别的想多了都挺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观众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