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1-17 12:13 编辑
聊开了,我也说点体会,晕字的朋友请自行略过····
1、先说"VCA",Voltage Controlled Amplifier,电压控制放大量的放大电路,本身只是一种技术运用,有一定的技术特征,但是并不足以完全决定声音,就如拿到SSL4000的DBX202 VCA模块,是不是就一定能整出SSL一样的声音,这一步其实只是“有米”,这顿饭好不好吃,决定因素很多···当然,有饭得先有米;
2、即使是SSL不同时期,不同产品,都运用VCA方式的母线压缩,声音完全不能说一样,只能说风格类似,30来年的各个时期,各种版本其实天差地别的,哪怕是灰脸的384,也是有N多种有着较明显差异的声音的;
3、我历来认为压缩器的音频通路染色好坏,也就是声音质感,决定了这台压缩99%的成败,而元件与电路就如遗传基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音质,不同版有不同声,了解细节的人就知道,基本是由某些、甚至某个元件因为停产等原因被替换了,但我也常说大厂就是有大厂的能力,尽管差异有了,但又能调整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是我自叹不如的能力,多数跟我一样的DIY都一样不具备这个能力;
另外说,上面我试压的文件,声音更趋于90年代中期的SSL声···,稍稍有别于80年代的SSL声···其实,我听WAVES的软件版应该就是模仿的90年代G系声···不过,G系声音也是多变的声音,90年代元件小型化、环保趋势如火如荼,各大厂商的产品规格书普遍都在更变,设备生产也是得跟着他们绕啊·····
所以,最终我个人觉得,压缩采用的技术方式与音质有一定关系,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