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因素,可能都需要思考,而不是持不同观点,就只想着如何抽到对方的耳光···其实,即使就算感觉“抽到了”对方,实际在能力层面也许并没有“赢”,何止没有“赢”,更可能输得一塌糊涂···因为,判断心里没有靠谱的标准和找错了标准一样可怕,况且很多人一直认为声音好坏没有标准,自然对于分辨来说不谈优劣,更不会谈特定前提下的优劣(也许叫“合适”更合适)···
该总结的不是“打没打到谁的脸”,而是事实上自己能真正知道识别与把握更好,才是根本的重要,才是对错的真正意义所在!···难道不是?哀叹,甚至惧怕听错,总想靠幸运站在对的队伍里,并把竭尽所能地嘲讽对方作为终极,那才是真错!···除此之外,没什么更丢人的···!错多了,会深思、能总结、懂积累、重实践,慢慢对的就会多起来,自己无形的辨别标准也就慢慢有了,这才是成长!···
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不错,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对~···只是利用某个“利好”结果,来迎合自己的个人需求而已···!如果不符合某些人的结果出现一边倒,通常他们会选择性无视和沉默失声,此类现象从来不少见~···这样又跟学习、探讨、进步还有什么关系呢!
更多人啊,是缺少想办法跳出“井口”的勇气,宁可相信井底另一只青蛙说:天就是井口大小!··却毫无兴去趣探究,为什么落在井沿上的小鸟会说的不一样···当一只小鸟说“天”大的时候,两只井底蛙一定“赢”,顺便讥讽小鸟一通,二比一嘛··· 当三只或者更多小鸟在上面说“天”很大 的时候,两只井底蛙开始开始审时度势、假装啥都听不到,然后惬意地潜着水,聊着今天水温好舒服···
有人觉得我一定要说硬件好、贵的好,哈哈,恰恰未必是这样,不同品质的软、硬件,有些硬件未必能比软件声音更平衡,特定条件下未必贵的一定比便宜的合适···说的就是:“听”中“学”、“学”中“思”、“思”后“验”的学习态度···满足于伺机嘲讽,证明不了谁才高八斗,却总有人乐此不疲~!真那么想“赢”,得先会看“输、赢”!!!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0-3-24 22:0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