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感慨万分啊
我7岁学电子琴.初中的时候用家里的双卡录音机搞"多轨录制"^_^.那时候我是yamaha-psr15吧好像.8个复音吧.录一遍进磁带.然后在翻录的同时用电子琴再往里谈别的旋律.几遍下来音质失真的都跑到西伯利亚了.93年在歌舞厅打工的时候接触到YAMAHA-PSR500电子琴.可以做5轨.复音是30.能做点简单的东西.96年自己买了一台YAMAHA-PSR520.(那时候乐器经销商的价格很不统一啊.问第一家少了6800不卖.第二家只要4800)97年进入军演出队.那时候队里有个roland-JW50.对着这台没有说明书的琴,我没日没夜的摸索.最后不仅熟练的能使用他硬件音序器的所有功能还自己尝试用midi线链接我的电子琴控制两个琴做不同声部的曲子,当时竟然全靠试验和摸索把那台电子琴的系统码搞的滚瓜烂熟.现在想想真事可怕!当时怎么能那么有毅力和耐心搞懂这些的....那时候没有相关的书籍没有老师指点.就这么一点点的实践.记得那时候无意间看见<大众软件>这本书上介绍电脑音乐硬件的连载文章,如获至宝.连着买了后来的那么多期..每当看见有介绍音源,电子琴,合成器的资料的时候我都兴奋得不行了.有一次一个战友给了我一本roland的产品介绍册子,我欣喜若狂.连上厕所都不忘带着一遍一遍的看.....
那时候用硬件做MIDI好苦啊.一首曲子做好多天.我的排长要吹<听海>前奏的弦乐他嫌出来的太生硬要我出的柔和渐出.yahma的还好可以用系统码控制.可roland的那台合成器怎么办呢?我就开始手动的写参数.那些硬件合成器的操作可不像今天的这些软件,不知道按多少个按钮才能实现一个信息.记得光是那个弦乐迟缓渐出为了平滑写了一百多条信息.大概用了近两个小时......
对了,开始的时候我还不会用磁盘保存,做了一首曲子就几天不断电源.一遇到停电我就只好哭了.后来有一次我正在做<钛坦尼克号>就差一点结尾就作好了.几个个女兵和我开玩笑她们从外面拉了闸想趁黑吓唬我.结果当灯亮了的时候他们看见的是满脸泪水的我.....
因为我喜欢用事件表输入音符(可以更细腻更精确)不断的操作致使合成器的按钮都越来越不灵了.我就对着按钮呵气.可能是湿度大就导电了吧,就又能挺一会.就这样按键越来越糟糕.最后我就加大湿度开始涂唾沫.^_^当维修人员拆开琴的时候还问我"怎么这么多水啊"哈哈哈.那时候的作品都是"吐"出来的哦
99年的时候琴坏的更厉害了.驱动器也老是出错.换了一个电脑的驱动器.白搭.读不出来.我想应该保存一下我的作品了.找到当地的一家音乐制作也经销音像制品的店去刻盘.当我吃惊的看见他们用那么简单的划线就完成乐曲的强弱快慢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那么的落伍.当他们听见我用硬件制作的东西时也是很惊讶我的耐心和毅力.呵呵
于是我就经常的去那家做带子的店去玩.可能长期使用硬件音序器的缘故,我至今对CW还是用不习惯也没有当初的毅力去深入的了解学习他了.
现在很多时候我做带子的时候还是搭档过来帮我调整好一些参数呢.呵呵
下面是那首用两台琴纯硬件制作的曲子<听海>
请点击这里查看[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