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分人版录音教程(一)

( 144 )
 
[收藏]
-  第 4 页  -

1748
#46 05-11-18 15:06
哇,楼主不容易啊!!

1333
#47 05-11-18 19:07
分人版音频教程之四——录音(闲聊)

    我接触计算机比较早,初中学basic,高中接触数据库,大学里面学VB,大一大二的时候没事还喜欢做做Flash,研究个jsp什么的,当然现在所有这些都忘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些基本概念而已。但是写程序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究竟什么才是“好的”程序员呢?糟糕的程序员会把程序写得非常乱,虽然最后也能用,但是事后想改动一下源代码的时候,发现自己写的源代码连自己都读不懂了,只好从头再来过;而一个好的程序员则会把程序写得很规整,必要的地方还会加上注释,这样的程序很容易读懂,而且也很容易修改。不出bug的程序员是没有的,但是好的程序员会很快的修改自己程序的bug,而糟糕的程序员连自己写过的程序都看不懂,更别提什么修改了。

    做录音也是如此。一个好的录音师会有很多好的习惯,比如开关设备的时候最后开音箱、最先关音箱;比如作详细规整的录音笔记;比如整理好自己的文件夹,每一个工作都放在单独的文件夹里然后放硬盘上专用的地方;比如录音时为每一轨标好标签,等等。对于只录个卡拉OK的录音工作来说,其实怎么录都无所谓的,反正工作量也不大;但是如果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工作,而且工程文件会超过三十轨,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否则今天录的东西明天找不到了,或者打开昨天的工程文件发现对不上音轨了,岂不要空耗很多时间。因此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是很重要的,不论在录音上,还是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成功有的时候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今天干闲事了,胡侃一通,权且留点文字哈,呵呵,勿怪:-)

1435
#48 05-11-18 20:04
不错不错,,,好好向你们学习呀。。。。

848
#49 05-11-18 20:16
挖,这就是我寻找N年的分人八部!!!喜啊~~

277
#50 05-11-18 20:41
不错的东西,先顶一下,支持分人的辛苦劳动!

2478
#51 05-11-19 01:14
真是受益非浅呀,看了你的文章我一直模糊的东西,终于想明白了,期待下一课

1333
#52 05-11-21 15:44
分人版音频教程之五——录音(final)

    帖子更新好快呀,再过两天不写我都要找不到我自己写的教程了,呵呵,得抓紧。(我记得以前有置顶的功能,现在怎么没了呢)

    写了好几课录音了,大部分是啰嗦,今天决定结束它。其实我上一次已经涉及到了录音的基本流程:准备好笔记,打开设备,建立一个专用的文件夹,建立一个工程文件,新建录音轨,并标上名字。要注意的是最好能在每轨开始录制之前就为它标好名字,因为录到的声音文件会以这轨的标签为文件名,起码Nuendo和pro tools里是这样。另外,Nuendo为音轨提供了一个notpad,可以写东西在上面。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用纸和笔,虽然我写字不好看^_^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173
#53 05-11-21 16:03
没关系,你写字好不好看不要紧滴!

192
#54 05-11-21 19:27
这样的帖子必须得顶必须得学习...

998
#55 05-11-22 10:58
收益中......
终生收益中.....

1333
#56 05-11-22 12:04
录音(final续)
   
    控制室这头弄完了,接下来就是摆弄麦克风。这里又要多罗嗦一句,拔插麦克风的时候记得把音量关死,没有人喜欢把设备弄得乒乓响的录音师。如果是电容麦克,记得拔插时关掉幻像供电,以防不测。

    如果说麦克风就是男人的jj,那么录音的时候摆好麦克风就像XX的时候jj要摆好位置一样重要。录音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前期能解决的事情决不留给后期,如果你买了已经快酸了的鸡肉,再好的厨师恐怕也做不出好吃的宫保鸡丁来。

    关于麦克风的摆放,kinghand在他早年的教程里有一些很好的建议,在此我偷个懒,摘录一段:

    1、吉它:MIC对准吉它的共振孔,距离20厘米左右即可。
    2、小提琴:MIC从侧面对准琴箱以及琴弦的方向,距离30~40厘米即可。
    3、长笛或竹笛:MIC对准乐器,距离2米左右。
    4、二胡:MIC对准腔体,距离50厘米左右。

    人声的录音比较复杂,大致来说,通常情况下,嘴离麦克风的距离在20cm左右,这个距离能够拾得比较好的人声,而且又避免了心型话筒的近讲效应;如果想拾到亲切一点的声音,可以适当离麦克风近一点,利用心型话筒的近讲效应,对人声的低频部分有一个自然的提升;如果是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可以离麦克风远一点,比如30~40cm甚至更远,当然要使用大震膜电容麦克风,这样拾取到的声音会很干净,减少歌唱中的呼吸声和气流声(而在通俗音乐里面经常会需要这些声音)。此外,一个防扑罩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这张图也可作为参考,它出自半瓶醋一岁时写的录音教程。(注:我没说是半瓶醋写的

[ 本帖最后由 分人 于 2005-11-22 04:1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827
#57 05-11-22 12:21

不是半瓶醋寫的,作者是半瓶醋一歲時

1333
#58 05-11-22 12:35
有些人可能觉得录音是一种艺术创作,麦克风的使用是可以不拘小节的。这话也对,也不对。对之处在于,录音的确可以有一些自创的“独门绝技”,是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的;不对之处在于,改变规则之前应该首先对规则了解透彻,如果你对传统的方式并不了解,那么所谓的“独创”不过是瞎猫抓耗子而已。有段时间有国人号称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大肆宣扬,而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神经病,之所以没人去跟他计较是因为每一个神志正常的物理学家是不会有心思理会这种人的。

    事实上,同样的声源的确可以有不同的录音方式,并且当需求不同时,录音的安排也可以不尽相同。比方录原声吉他,可以用一只心型指向的话筒对着共振孔或12品的位置,方向与指板成45度角左右;也可以再加一只话筒放在琴码一端;还可以用一对小震膜话筒做上下或左右、或斜上斜下的搭配录音;如果你录音室环境够好,还可以用两只话筒一近一远以拾取更多的环境声……而不同指向、不同型号的话筒又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根据实际的需要——例如是旋律还是节奏、乐曲的风格、编曲的安排等等——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案来录音。一把小小的吉他尚且如此,其他的乐器就更不用说了。此外,立体声录音也是录音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关于录音的高级技巧,我是没有资格妄加评说的,毕竟我也才刚刚算进入剑术的第二境界而已。更多的录音技术,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讨论。

1333
#59 05-11-22 12:40
原帖由 abyss 于 2005-11-22 04:21 发表

不是半瓶醋寫的,作者是半瓶醋一歲時

嗯,实际上,我并不认识这书的作者,不过看这个名字这么长,这人一定也很牛!

5173
#60 05-11-22 14:50
不许偷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