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mihu2000 于 2006-5-24 12:39 发表
你怎么也把不知道的不理解的,也说成是玄学,其实对于电脑机箱的移动,也不是像各位老师说的那么简单,你们都忽略了一个最经典的问题,这也是一家大家都知道的音频界有名的公司,全部音频器材的生产的理论,他们生产的设备,当年在这个论坛的人基本上都买不起,但他们生产的器材里几乎没有很高当的器件,但效果都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我不想说是哪家公司,但这不是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学生我还是麻烦各位老师好好学习吧?看来这个论坛还真是无知就是时尚!
偶想知道是哪一家……

希望不是SSL或者Neve……汗……毕竟也是千万元级的东西,表让他们的形象在偶心目中破灭吧……
mihu大大有些误解了。其实大头梦所说的都是一般录音棚从业人员的基本思路……
偶和几个朋友曾经跟Abbey Road和Air Studios(这两个棚应该算是音乐发烧友的圣地了吧?)的几个录音师打过交道,包括Peter Cobbin和Geoff Foster,这些人炮制了无数流行和古典牛碟……Peter Cobbing就不用说了吧?不要太出名噢~~~~~~以前我不太熟的Geoff Foster。光好莱坞大片的音乐就录过80多部,从达芬奇密码到红磨坊到埃及王子。他们录制的很多唱片都被不少发烧友看作天碟,但如果他们就相同的问题做评价的话,说的话会比大头梦兄尖锐更多,恐怕会让mihu大大觉得更“无知”了。
其实,用尽可能节省的花费达到完美的效果,正是专业录音从业人员的一致心愿,只是跟很多发烧友靠烧钱的方法背道而驰。此外,录音师还有比发烧友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有限的预算和工期内必须让录出来的东西在不同条件的场合、不同人群播放都能合格,还有太多别的设备需要顾及。从工作方式和作风上讲,就和发烧友有很大的不同。要不然怎么叫录音棚而不叫放音棚呢?录音器材跟发烧友没什么关系的说,其实录音器材比回放器材贵得多得多啊~~~~~~Studer/Ampex/Tascam/Sony等厂牌名机任选,话筒就更不用说了,总之一切以最佳效果为准。再比如Air Studio 300平的Lyndhurst Hall根本就是个经过精密声学设计的教堂,声学墙壁全部采用电动马达控制,各种不同特性的声学材料可以随时更换、自动升降。
再说监听。刚才说到的那两个棚,库存的各种近场监听有好几十对,不同的音乐人来录音要指定用不同的监听都现点现装,也有可能他们之前就已经对每个监听都设置的单独的调较方案,但是在我看来似乎没有,就是简单的把音箱摆个三角阵完事。固定安装、调较完美(主要是位置和房间补偿)的B&W801(环绕声配置) 和定制Dynaudio只是最后出成品的时候大家听个五分钟,还可以就搞定,关门喝酒去。至于线材,没有注意是什么型号,但是绝对不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客户可以自己选择需要什么线材,想发烧的话要多少钱的线材、量产还是定制、都能给你找来,只要你给钱。不过一般客户都没有指定线材的,也也没影响很多牛碟上TAS。
如果mihu大大经常上欧美的专业音频论坛,或者多看看这个坛子的帖子,会发现职业音乐人更倾向于讨论录音器材而不是放音器材,毕竟前期录好了,后期非常省事,监听当然非常非常重要,精益求精绝对是必要的,但是在监听精准已经到了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录音和缩混的器材、技术才是录音师的正道。至于Hi-Fi的细节,就让爱好者自己用高档器材发现吧。这种意外收获的最佳例子就是以前红极一时的黑教堂,神奇的反面例子就是Joan Baez的那张演唱会。
因为这个坛子上以前有很多这类的半吊子发烧友过来玩,发的很多非常可笑的帖子,所以hifi发烧友在这个坛子上的名声不太好,之后坛子里的各位大大都先入为主的对后来者不太待见了……可能即使是很认真发的帖子,大家也都是抱着玩笑+专项修理的态度看,跟“拿无知当时尚”米有关系……
其实mihu大大也是一片好心,希望大家能用最少的花费获得更好的回放效果,这个跟以前那些过来逛的“发烧友”有很大的不同,会对很多现在听音条件不那么理想的兄弟不少教益。也希望Mihu大大能把具体方法、科学理论讲清楚,给偶们好好上一课。在这个坛子上,如果左一句“你们不可能知道”、右一句“我也不想说”,很容易招来别人的怀疑。毕竟这个坛子上的高人不在少数,只是现在这个帖子的水准还没上去(主要原因是偶在这里胡说八道,降低了整个帖子的水平……不好意思……

),还有很多高人在一边偷笑呢……
嘿嘿,偶就闭嘴了,搬板凳看各位高人过招,顺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