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早安隆回》是实力还是运气?

( 71 )
 
[收藏]
-  第 4 页  -

435
#46 23-1-22 23:10
从《早安隆回》的爆火和涉嫌抄袭聊聊音乐行业的一些现象(1)

文:刘陆伟(唱作人、音乐制作人、吉他手、录音混音师、释魂乐队主创)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提到有一首叫早安隆回的歌,特别火,据说是在世界杯的时候,在短视频平台上,因为好多这个梅西夺冠的视频配的是这首歌,就把它给带火了,而火到离谱,据说竟然有两三百亿的播放量,而它的作者,也因此有了至少几百万的收入,但是呢这首歌受到了很多来自行业内质疑,说它抄袭啊什么的,就想跟我聊聊对它的看法。

本身呢我对这类歌是毫无兴趣的,没事是绝对不可能去主动找来听的,再加上我又不是球迷,也不看世界杯,抖音也只是偶尔刷刷,也没刷到过这首歌。不过听朋友这么说,我也就去大概了解了一下,这首歌相关的一些情况,发现这个事情比我想象的还要荒唐,就是它的魔幻程度已经超出了我去了解它之前的想象,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作为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了,它是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存在的一些现象的集中展示,也印证了我之前在很多文章里表达过的观点,所以这次我打算借着这个话题再做个更深入点的探讨。

我看了几个分析这首歌抄袭的视频,对于里面的观点,有些我比较认同,有些呢我觉得他们还是没有看到本质,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接下来呢,我来试着从不一样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作品,看看它到底算是个什么水准,我也试图分析一下它的创作手段,试图去还原一下它诞生以及爆火的过程,还有它背后的一些原因。

在我看到的那些分析这首歌抄袭的视频下面,有很多老百姓发出类似这样的评论啊“你这么牛逼你咋写不出这样的歌呢” “你就是看人家火了你眼红” “你有本事你也写一首”这样的话。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整个听完了我的分析之后,你就会发现,想搞出一首这样的歌这一点儿都不难,如果你按照我总结的这些手段去做,没准你也能搞出这样的歌,呵呵。就包括它为什么能火,为什么能火到这种程度,这个事我分析了之后其实它也没那么神奇,99%的功劳要归功于运气,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这个事情很魔幻,就是虽然说这首歌本身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它爆火的这件事情非常魔幻,至于怎么个魔幻法儿这个我可能会放在最后再讲。

首先我先聊一下他的这个编曲的部分。但是在正式开聊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普及一下编曲和作曲这两个概念,虽然这在行业内是很基本的常识,但是可能还是会有很多老百姓不是很清楚这两个词的含义,所以还是说一下。就是在我们现在这个以人声演唱为主的、广义上通俗歌曲的这个范畴里,所谓的作曲的那个曲指的就仅仅是歌手演唱的那条旋律,就是那条所谓的主旋律,而编曲指的是除人声旋律之外的其他所有音乐内容,就是每件乐器比如吉他贝斯鼓键盘,它们都该演奏什么内容,用老百姓更容易理解的话来讲就是做伴奏。但是做伴奏这个词儿呢,我觉得是对编曲这个行当的一种贬低吧,所以我们还是习惯叫编曲。

那么早安隆回这首歌呢,首先它的创作过程很明显是用了一种流行歌曲行业内常见的走捷径的手段,当然这个主要是在港台和大陆也就是所谓的华语流行歌曲圈里比较常见,而在欧美等等这些音乐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地方相对没那么多见,这种走捷径的做歌的手段,在我之前讲乐夏的那个文章里面揭露过的,它实际上就是拿一首国外的成品的歌曲的伴奏,在它上面再重新哼一个旋律,然后填上中文词,然后找做编曲的人把这个编曲重新做一下,让它跟原曲听上去更不一样,这就算是他原创的一首新作品了。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很多华语流行歌都是用这种方式做出来的。

按理来说,一个能被称之为原创的音乐作品,它的每一个音,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声部,都应该是作者自己从零开始,自己构思创作出来的。而前面说的这种拿别人的成曲过来,再人家伴奏的基础上来改写旋律的做法,它就跳过了很多的步骤,比如这个歌,它大概的样子、它的框架、结构、风格、感觉,再具体到比如它的速度、律动、和弦进行啊、编曲上的创意等等很多很关键的内容,就已经是现成的了,那么这个所谓的作曲者他就不必非得先经过多年的音乐学习和钻研,不必非得先具备了很多做音乐需要具备的能力,比如乐器演奏能力、识谱能力、乐理啊、和声学、曲式结构、编曲配器等等,他不必非得先掌握这些能力他就可以开始搞作曲了。或者说,即使他有这些音乐能力,但是能力还不太行,或者没有灵感,再或者说,客户给的报酬太少了,觉得花那么多心思不值当的,都有可能这么搞,就是拿别人的成曲来改旋律,就可以跳过从零开始构思、创作、制作每一个声部的这个过程了。所以说,说它走捷径其实还是比较委婉比较好听的一种说法,直白点说其实就是投机取巧。

这种手段之所以当年在港台比较盛行,后来又传入大陆进一步发扬光大,也是有几方面的原因,我先说其中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这些地区的唱片工业和商业通俗歌曲产业的起步相对欧美乃至日本这些地区是比较晚的,创作和制作方面的人才比较少,还处在一个学习和模仿的阶段,人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和成功的案例,我们肯定是要先去学习和模仿的,但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非常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耐心和毅力,或者有些人本身就没有足够的才华,但他又垂涎这个行业的名和利,那他就得想办法走捷径。尤其是,在过去资讯比较闭塞的时代,国内外有很严重的信息差,国内普通老百姓很少有人有条件听过大量的国外歌曲,这也就助长了很多音乐人以及音乐公司的胆量,他就算抄了国外的作品也不容易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了,这种事情一般那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也懒得报道,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除了一点点道德风险之外也没什么损失,很多时候等你发现的时候人家早已经名利双收了,你也没办法,而且风头一过,人家该赚钱还是继续赚钱,该出名还是继续出名。所以后来到了网络时代,就越来越多地爆出这样的新闻,某某我们从小听的华语歌曲,原来是改编、翻唱、甚至是抄袭的国外的某某歌曲。翻唱这个我们能理解,包括正式的改编,也是取得了原作者的授权再去搞的,但是抄袭的确实就比较伤害大家的感情了,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了。当然究竟是“我是受了他的影响”啊还是“借鉴”啊还是刻意的抄袭啊,这些之间,它的区别不是那么泾渭分明、非黑即白的,所以这种事情往往都会有很多的争议。

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内音乐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人没有条件去接受比较好的音乐教育和乐器教育,音乐听觉并没有得到开发,另外也没有机会得到比较好的关于音乐的审美方面的培养,也缺少相关的一些文化上的传统和习惯,所以说大众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赏析能力普遍是较低的。比如说,大众听音乐的只能接受最通俗的音乐形式,其他更有音乐上的深度的、艺术和技术成分更高的音乐类型就欣赏不来了,而且就算是听最通俗的那种流行歌,大众也只是大概能听一听里面人唱的主旋律部分,对于乐器部分、编曲部分就没什么感知能力了。

反正种种原因吧,导致大众对音乐的概念停留在“歌曲”这个层面上,只关注人声旋律和歌词,只关注歌手,对于音乐的创作者比如作曲作词编曲、演奏者比如吉他手鼓手贝斯手键盘手、后期制作者比如录音混音母带处理的认识和了解和关注就极少极少了。从制作商业流行歌的唱片公司的角度来讲,做生意吗,肯定要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的重点也就都在曲和词上,甚至就连我们的版权法也是只保护曲和词,不保护编曲、录音、混音的,这些工作被认为是纯粹是个泥瓦匠一样的技术活,找你来编曲就给你支付个一次性的辛苦费,后续这首歌收益多少都跟你没关系,然后你做的编曲被人抄袭了理论上讲法律也是不管的。这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变相地鼓励这种行为,就是拿别人的成曲过来,在伴奏上重新哼个旋律这种走捷径的做法。

但是毕竟你是拿别人的成曲来改,很多东西都是被原曲的框架所限定的,这就是体现这个作曲者的水平,还有良知的时候了。如果他水平比较高,他也可以在人家的伴奏上哼出一个跟原曲非常不一样但同时还好听的旋律来,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毕竟是少数人,而且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可能也就不屑于用这种方式去搞了,所以大多数用这种方式搞出来的歌多多少少都有原曲的影子,当然最无耻的情况就是,他基本上就没怎么改,然后他还敢发出来,并且大言不惭的说这是他的原创。

那么假设旋律有了,在接下来的编曲环节,也是类似的。假如这个做编曲的人,能力比较强,比较有职业道德或者音乐上有一定的追求,他会尽量把这个编曲改的跟原来不一样,甚至可以做到面目全非,这样普通听众就更听不出这首歌跟原曲的相似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编曲人,无论是出于能力的问题还是态度的问题,当然也可能是给的报酬太少,他基本上就是把原来的伴奏再给扒一遍就交差了,像早安隆回这首歌,他的编曲就和他用的那个德国歌曲的编曲几乎一样,当然我也没听那么仔细,因为听了第一段我就实在听不下去了,就这种类型的歌真的我很难把它坚持听完。

其实真正的音乐人都是很明白这个编曲的重要性的。前面提到了,在欧美等音乐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拿别人的成曲来洗稿的做法相对比较少,原因除了前面说的那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历史文化传统。首先,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管弦乐、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西方古典乐,大部分作品都是器乐曲,没有人声,没有唱,所以对他们来讲,音乐并不是约等于歌曲、约等于唱歌。乐器在他们的音乐文化传统中有非常高的地位,器乐曲很多时候是高于歌曲的。

就哪怕到了后来,随着城市化、现代化、音乐逐渐商业化、市场化,这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歌曲成了更受欢迎、更有商业价值的音乐形式,但是他们行业还是普遍比较尊重编曲人和乐手的。同时,编曲人和乐手也比较有职业道德和在音乐上的自我追求,尤其是,在之前那个时代,我是指电子合成器、电脑音乐制作、软音源这些东西和个人录音制作设备普及之前的时代,你音乐里想要个什么乐器你就必须得找一个乐手去真人演奏去录音,演出也必须得有乐队现场演奏,所以他们是从那样的一个年代扎扎实实发展过来的,有很深厚的乐队文化传统。尤其是像原创摇滚乐队这种类型的话那自然不用说,几个乐手凑在一起,自己创作,自己演奏,你说你演奏技术怎么样那只是最最基本的,但凡比较出名,比较出色的乐手,对他来讲更重要的是怎么用自己手里的乐器去创作音乐,去开发新的演奏技巧,新的音色,新的编曲思路等等。

所以在欧美日本这些地区大家会普遍认为,一首歌曲它的乐器部分不是简单的伴奏和陪衬,是非常有音乐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整个歌曲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听众也很在乎这些乐器部分它的质量水平如何的。在欧美,就哪怕是歌手个人身份出道的,演出的时候但凡有条件,都是要乐队现场真实演奏的,而不是放个伴奏带就完事了,甚至很多电子音乐风格的、舞曲类风格的歌手,他专辑里那些编曲可能都是合成器做的,根本就没用什么真乐器,他现场演出也要找真人乐队来排练一个现象乐队的版本。所以在这样的传统和环境下,一个音乐人发表的原创歌曲,假如你的乐器部分有抄袭别人的编曲的话,那你要承担的道德谴责的风险和压力就会很大。

所以说一首真正好的歌曲,在乐器部分的编曲上要花的功夫绝不亚于在作词作曲上要花的功夫,甚至往往是要远远高于在词曲上所花的功夫的。而一个好的编曲人,他的音乐功底、音乐素养、专业水平、和知识面的宽度广度深度,往往也是要比单纯只会写个人声旋律的所谓作曲者要高得多的。而作曲往往只需要一点灵光乍现的小天赋,它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不可重复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所谓的作曲人,他一辈子就写了一首能火的歌,就再也写不出能火的歌了,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当然,一首歌能不能火,它的因素非常多,这个我后面还会做进一步的分析。

再说回早安隆回这首歌,客观的来讲,它在音乐上的价值不是很大,就这种水准的歌,在当今国内的音乐市场上,没有几千万首也有几百万首。但就是这非常有限的为数不多的一点音乐价值,其实很大比例也是来自于编曲的部分,但问题是这个编曲又是照搬别人的,跟袁先生基本上也没啥关系。又虽然呢,它的原曲,就是德国这首歌,这个编曲其实也挺一般的,就在国外同类型的作品里来说,它其实也算是很平庸很一般的,比它牛逼的编曲真的是海了去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编曲,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袁先生照搬过来,就凭他自己,可能再给他多少年的修炼也进化不出这种编曲的思路,就包括它那个鼓的音色,那种铿锵有力的音色,你让袁先生这种音乐人自己想估计是根本想不到这么去做的,我回想我第一次听这歌时我一开始是稍微有一丝丝意外的,这种鼓的音色还有前奏的编曲感觉,听着不太像是个县城音乐人搞的抖音神曲能出来的动静啊,当然到了一进唱听了几句之后我就比较能理解它为什么能让国内老百姓喜欢了。

行吧,关于这首歌的编曲以及所引发的我的一些感想呢就先说这么多,至于它的曲和词的部分我们下期再讲。
观众反应

6322
#47 23-1-23 10:04
这是个神奇的地方,屎真香。

200
#48 23-1-23 11:56
我妈刷小视频经常出现这首歌,总觉得旋律耳熟,忽然想起来: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563
#49 23-1-23 22:08
看歌名,我以为是民歌

4971
#50 23-1-24 10:16
不是我说,抄袭不抄袭就别纠结了

趁着现在国际资讯还不是那么畅通的时候,改变一些大家没听过外国优秀作品能赚点钱,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毕竟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国内流行音乐的创作能力比国外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能有眼光抄到不错的曲子并填上有意思的中文歌词,都是值得鼓励的事。要知道日本能有今天的综合实力,当初可是举国全方位抄袭才有今天的成绩。

版权是法律层面的事,就交给法院去管吧。酸,毫无意义,眼红也没用,哪怕为了干瘪的钱包,找些好听的能换钱的曲子去抄吧。

别提什么道德,跟那玩意儿没关系,都是生意,生意上的事归法律管。
观众反应

200
#51 23-1-24 19:11
DLL 发表于 23-1-24 10:16
不是我说,抄袭不抄袭就别纠结了

趁着现在国际资讯还不是那么畅通的时候,改变一些大家没听过外国优秀作 ...

孤陋寡闻了,我好奇日本人抄了哪些欧美歌曲

200
#52 23-1-24 19:13
【《武家坡2021》被爆抄袭初音未来,用日文歌传承京剧,不太妥吧-哔哩哔哩】 https://b23.tv/SqCqtMK

看了这个视频说的事 感触很深 满脑子只有两个字 衰败

中国的艺术也许从来就未曾兴盛,但它还在不断试探下限 而且大部分人都不以为耻


中国人真的穷到无暇顾及精神生活了吗 但我怎么看见非洲再落后的地方也不会忘记手舞足蹈玩音乐


本帖最后由 没品贝斯 于 23-1-24 19:20 编辑
观众反应

4971
#53 23-1-24 19:22
没品贝斯 发表于 23-1-24 19:11
孤陋寡闻了,我好奇日本人抄了哪些欧美歌曲

你试着找找上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流行的音乐

139
#54 23-1-25 13:02
看大师们的评论,我也听了一下这首歌,同时也看了一下歌声与微笑的曲作者,是谷建芬老师,我个人感觉是谷建芬老师的旋律被借鉴了一部分后,带火了这首歌。

540
#55 23-1-26 16:14
笑喷了,这不《歌声与微笑》吗。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224
#56 23-1-26 17:33
冥燚 发表于 23-1-22 23:10
从《早安隆回》的爆火和涉嫌抄袭聊聊音乐行业的一些现象(1)

文:刘陆伟(唱作人、音乐制作人、吉他手 ...

分析的透彻
命里有时终须有

233
#57 23-1-28 15:47
宣发做的好,蹭了世界杯和梅老板的流量,只要刷到梅老板绝对就是。。。你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路蹭下来,梅老板封神,歌疯传!!!

4345
#58 23-1-28 16:00
世界杯那一个月被这烂歌强jian了无数回!不给反驳! 如果不是像蚂蝗一样粘在世界杯视频上,我不会说他是烂歌!

4345
#59 23-1-28 16:07
hi168 发表于 23-1-14 12:24
上过世界杯,搞不好每隔个杯都会火一回,

上世界杯,你确定?世界杯颁奖我是一分没有落下看完的。

4345
#60 23-1-28 23:45
yssits 发表于 23-1-13 15:44
运气更多吧…从词到曲再到编都是一手好裁缝…当然我这么说也有酸的成分

他现在还不算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