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这人是不是有毛病?用首调描述主旋律犯法的吗?

( 110 )
 
[收藏]
-  第 4 页  -

4971
#46 23-7-24 20:44
南宫浩 发表于 23-7-24 20:34
我们多数中国人从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面的简谱,就是把小调式歌曲的第一级音写成“6”唱成“拉”的。

...

现在学习改变还来得及,写歌想走出自然大调的怪圈,一定得逼着自己接受这些内容。

很长时间里,我以为是哪是那些专家教授估计憋着不教大家

后来发现,他们也没有认真研究这些深层的和声关系。

你说的伯克利派他们是这么教学的,那我心里有有谱了,这是一套很有效的和声学习方案,其中的逻辑把各种和声规律都联系起来了,比如看到一个复杂和弦就可以联系到一个有味道的调式音阶,看到一条任何没有规律的音阶,都可以快速给它配出和弦,让它变得立体好听。

。。。也是把把大家习惯的线性旋律思维,变成立体的和声思维,同时还可以让里面的多声部清晰明了
观众反应

2503
#47 23-7-24 20:53
估计楼主说的是a和声小调,那个人说的是c自然小调

7765
#48 23-7-24 20:54
DLL 发表于 23-7-24 20:44
现在学习改变还来得及,写歌想走出自然大调的怪圈,一定得逼着自己接受这些内容。

很长时间里,我以为 ...

伯克利那套东西,确实可以让一个“专业音乐学习者”的起点更高,思维方式更容易适应复杂和声体系。

但就是入门比较难。。。。

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的音乐教育,从最开始,就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简易入门而设计的,而且理论也能自洽,完全可以和现代和声体系对接,只是到了高级部分,脑子需要绕些弯路。

国内现在的音乐教育体系,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就会被替换掉的~~~~~

所以你也别跟我们这些“土鳖”们杠了~~~~不同体系的不同描述硬要混淆到一块的话,“鸡同鸭讲”只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4971
#49 23-7-24 20:58
南宫浩 发表于 23-7-24 20:54
伯克利那套东西,确实可以让一个“专业音乐学习者”的起点更高,思维方式更容易适应复杂和声体系。

但 ...

怎么? 你还认我这是“杠”吗?你要是这么认为,我就闭嘴了。

这些知识我还打算憋着看能赚点钱呢

7765
#50 23-7-24 21:25
DLL 发表于 23-7-24 20:58
怎么? 你还认我这是“杠”吗?你要是这么认为,我就闭嘴了。

这些知识我还打算憋着看能赚点钱呢

对于楼主和我这样熟练掌握国产乐理、对于和声小调的“升骚”已经属于“本能认知”的人,你上来就是一句“和声小调里压根儿就没有#5 或者升骚”~~~~

这确实让人第一反应摸不着头脑~~~~说“杠”可能过分了,但用“鸡同鸭讲”来形容应该合适吧?

这事应该也不怪你~~~因为你可能默认觉得我们和你脑子里的乐理体系是一样的。。。。

4693
#51 23-7-24 21:31
曾经研究某几个学府的教材,差点把我劝退了,直到看到该丘斯写的:音乐的构成。


4971
#52 23-7-24 21:58
得咧,祝你们发财,其它我就不多说了。

120
#53 23-7-24 2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87
#54 23-7-25 03:29
南宫浩 发表于 23-7-24 21:25
对于楼主和我这样熟练掌握国产乐理、对于和声小调的“升骚”已经属于“本能认知”的人,你上来就是一句“ ...

哈哈哈 说实话 我也懵。a和声小调的导音我都不敢说是# sol了。我这好歹初一到本科看了几遍了。愣是没看懂。回头还得再去看看书。补充补充知识。

1846
#55 23-7-25 07:03
嗯,这两套系统我觉得各有特点,想更专业玩的深一点的,首调的还的确是更好一些,因为都以1为主音,所以每个音阶哪个音有区别看的很清楚,玩即兴什么的确方便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学音乐是娱乐的,而且相当大一部分人是这样的目的,所以我觉得都可以,过程是为目标服务,看个人啥目的了。

2067
#56 23-7-25 08:55
看到帖子上热门了,作为LZ的我也发表些看法。我确实没有受过高等音乐教育,写歌只是我的兴趣爱好,一直以来都是以"6派"的思维来写小调的,我个人认为小调以6音为主音更符合人的直观感觉。如果改用“1派”思维,那么除了大调外,我一句都写不出来。因此对于“1派”我有几个问题:
1、对于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音乐来说,分析和声确实是“1派”的方便。但是,还有不少流行歌曲都是关系大小调交替的。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用"6派"更方便些呢?“1派”反而在给自己设置障碍。
2、小调不是起源于中古时期的爱奥利亚调式吗?它的定义不就是以自然音阶的第6个音为主音的吗?其他几个调式同理。所以,我觉得是不是“1派”的思维只是后人为了统一管理各种不同的调式才建立的一个体系?古代人好像并不是这样分析的,我应该还是停留在古代人的想法上。
3、在五线谱上判断一首歌的调性,不是先看调号,然后再看结束音在这个自然调的第几个音吗?其实涉及到的还是"6派"的思维。如果是“1派”思维,就无法通过结束音来判断一首歌的调性,只能通过“全全半全全全半”或“全半全全半全全”音阶之间的音程关系判断了,显然不如"6派"有效率吧?或者还有其他的判断方式我还不知道 本帖最后由 东风5 于 23-7-25 09:18 编辑

106
#57 23-7-25 10:21
现在网络上太多人认知水平有限。霍洛维茨弹琴都能站出一大堆挑毛病的 哈哈 远离键盘侠 浪费不起那时间

4971
#58 23-7-25 10:29
白丁一枚 发表于 23-7-25 03:29
哈哈哈 说实话 我也懵。a和声小调的导音我都不敢说是# sol了。我这好歹初一到本科看了几遍了。愣是没看懂 ...

A调的导音#G,说成#5,谁看谁懵

4971
#59 23-7-25 10:31
东风5 发表于 23-7-25 08:55
看到帖子上热门了,作为LZ的我也发表些看法。我确实没有受过高等音乐教育,写歌只是我的兴趣爱好,一直以来 ...

不用麻烦了,理论就是工具,用自己有的够用就行,不必纠结,知道的多了都是障碍。

2
#60 23-7-25 10:44
DLL 发表于 23-7-24 20:17
很多人是这么去记忆调式音阶的,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无法灵活实用调式概念,因为用6做主音的前提是把调式 ...

厉害啊,收藏这段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