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Protools 2019 吐槽

( 178 )
 
[收藏]
-  第 6 页  -

176
#76 19-5-14 20:01
真奇怪 这么多人都在口泡 就没有一个真做实验的 ... ...

2722
#77 19-5-14 20:41
黄黄 发表于 19-5-14 19:31
加效果器呢?单轨好像是这样,多轨呢? 本帖最后由 黄黄 于 19-5-14 19:32 编辑

不用问,自己试。用耳朵,闭上眼睛。找个人给你操作(用触摸板,避免鼠标声音的暗示),不要自己操作。

280
#78 19-5-14 20:43
一切都变了!!!!!!!!!!!我已经开始厌恶这个世界!

13871
#79 19-5-14 20:51
kang 发表于 19-5-14 15:52
是这样的 waves的native版和服务器版也能反相抵消,但实际用起来,那操作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服务器的插 ...

电平表在-70以下有些是显示不出来的,反相能不能抵消要看音频的hex文件是不是一样,或者总线增加个50db以上的增益音响听有无声音

1713
#80 19-5-14 21:29


既然楼上(76楼)说没人动手,那么我做个最简单的测试,因为我没那么闲,就当抛砖引玉了。
1.REAPER全速离线(用时2s)导出一个音频。
2.放入Audition中反相后和原音频混缩。
3.将Audition的波形振幅刻度放大到最大-120dB左右,因为原音频是FLAC,可能的动态最大为144dB,虽然我已经肉眼观察过采样点判断这个音频的动态只有96dB,但是保险起见放大到最大#21:39更正:是我没仔细看,这个音频动态确实到-144dB左右
4.增幅约200dB
5.看图
6.什么也没有
7.我同时也打开了频谱显示器,将频谱显示器的动态范围设置为400dB(在400dB下,任何定点音频的内容都无从遁形)。结果:一片漆黑
于是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REAPER的全速离线导出在单一音频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音质损伤

更多拓展结论请其他朋友进行,尤其是Pro Tools的。如果不是录音必须的要求,我实在不会开Pro Tools。
谁眼巴巴的在那等上半分钟。。。。。。

同时我也把两个音频上传百度网盘,如果有朋友认为可以听出区别,请自行下载试听,然后回复我。(算了还是别回复我了)
还好百度网盘的Mac客户端还能发公开链接


本帖最后由 wangnov1 于 19-5-14 21:48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观众反应
:20hz~20khz的正弦波扫弦,导出看光谱也可以.

76
#81 19-5-14 22:57
feiyusky520 发表于 19-5-14 18:59
请恕我直言,WAVES服务器和NATIVE版本的“音质”明显是一模一样的,不能因为自己卖服务器就说这“ ...

我之前做过测试是不能完全抵消,用H reverb,剩余一个大概-72到-74db的极高频噪音(听感类似dither)。但是问题是两个native版本反相也会残留,所以不能完全确定是算法加入的随机噪声还是其他东西。
不过以我个人的角度,你调不好这个插件,指望加个-74db的随机噪声就能立刻“音质上一层楼”也是hhh行吧,那按照这个理论随便过过一两千块的硬件保证音质能上好几层楼吧,毕竟便宜硬件噪音大。
以及,盲测结果是,好像真没人能盲听猜出区别来,虽然没盲听的时候都号称有“一耳朵差别”。

2722
#82 19-5-14 23:55
Ryki 发表于 19-5-14 22:57
我之前做过测试是不能完全抵消,用H reverb,剩余一个大概-72到-74db的极高频噪音(听感类似dither)。但 ...

  所以说,鼓吹差别的都是在胡说八道。哈哈   我记得之前用H混响的时候,是完全抵消的,不知道你这个是什么情况,不过为了确保实验的完全严谨。最好用没有随机的更有说服力。即便如此吧,不能完全抵消的素材,盲测也是绝对听不出差别的,号称能听出差别的,肯定就是不是真的盲测。

76
#83 19-5-15 00:50
feiyusky520 发表于 19-5-14 23:55
所以说,鼓吹差别的都是在胡说八道。哈哈   我记得之前用H混响的时候,是完全抵消的,不知道你这 ...

那是个听感非常类似Dither的声音,我个人觉得很可能是给我导素材的哥们没关宿主导出自带的Dither,当然也不完全排除是随机算法,但是这么小的差异我个人倾向于等于没有。

76
#84 19-5-15 00:53
feiyusky520 发表于 19-5-14 23:55
所以说,鼓吹差别的都是在胡说八道。哈哈   我记得之前用H混响的时候,是完全抵消的,不知道你这 ...

另外,今天王院长用PT做的测试也支持这个结论,看视频大概是用TG的EQ条子。

2682
#85 19-5-15 09:28
昨天刚把HDX折腾清楚了,今天就看到这个帖子了。音乐是音乐,音质是音质,两者不要总是混在一起扯。不好好做音乐,或者做不出好音乐,就不能听出音质的区别?我做菜不好吃,但我还不能说厨师盐放多了?
康老师反应的问题我昨晚刚体会到,但其实不是2019更难混了,而是2019更能突出混音存在的问题了,也就说解析度更高,更能暴露出你平时惯用手法产生的问题,所以要花更长的时间去调试。这其实是好事。
昨天有几位老师在和我进行盲听对比后,今天应该忙着升级了吧。

1713
#86 19-5-15 10:33
huanghua521125 发表于 19-5-15 09:28
昨天刚把HDX折腾清楚了,今天就看到这个帖子了。音乐是音乐,音质是音质,两者不要总是混在一起扯。不好好 ...

AVID要真是这种大更新不留名的活雷锋,他也就不会挤上半年牙膏修点bug了。
脑放并没有那么可怕,对音质的认识夸张如果是适度的,并不影响做音乐。但是如您和康老师这样确实因为自己的脑放影响到做音乐了,那就比较严重了。
然而,从您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心理影响其实是好的。它让您能更好地分析混音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更好的音乐。
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脑放毫无疑问是一把弊大于利的双刃剑。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会是非常恐怖的。
所以虽然您和一些人因此受益,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请您考虑到脑放的巨大弊端,不要在论坛等地方公开宣传。我们常说,自由的边界就是你是否侵犯到他人的自由,您在您的小圈子里和好友三两分析一下音质并以此为乐,这没什么问题。
中国的音乐制作发展本就不易,破除玄学更是中国人的一道巨大难关。请您不要添砖加瓦了。感谢!
另外关于盲测,如果您乐意请分享一下测试的实验过程,如果不乐意就当是讲个故事。

1713
#87 19-5-15 10:37
huanghua521125 发表于 19-5-15 09:28
昨天刚把HDX折腾清楚了,今天就看到这个帖子了。音乐是音乐,音质是音质,两者不要总是混在一起扯。不好好 ...

您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小子言之凿凿说我们是脑放?我们明明听到了啊?
可是我也在疑惑:为什么各位老师都言之凿凿说自己听到了,我明明没听到啊?
由此可知,脑放不脑放,音质不音质,不一定存在。但是我们之间的认知壁垒是确凿存在的。
存在即合理的真正含义是:“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所以我们作为音频应用论坛的成员,不应该忽视或放任这种认知壁垒的存在,而是打破它。想要打破这种壁垒,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公开的盲测实验。这也是我一直在劝康老师做的,意义不是为了嘲笑谁、推翻什么,也不仅仅是帮康老师打破壁垒,而是为了给论坛留下一个疑难杂症问题答案的论证过程。
您是否乐意参与这个实验呢?
本帖最后由 wangnov1 于 19-5-15 10:41 编辑

95
#88 19-5-15 10:49
我最明显的事录音每个轨道都要调采样!要不然有延迟!怎么回事!

2682
#89 19-5-15 11:36
wangnov1 发表于 19-5-15 10:37
您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小子言之凿凿说我们是脑放?我们明明听到了啊?可是我也在疑惑:为什么各位老师都 ...

我很乐意参与这样的论证,虽然我无法使用各种手段去检测数据拿出论证等等之类的,这些可以交给坛友们去做就好了。论坛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讨论的。不存在侵犯了谁,那么那些认为是脑放的人,是否也侵犯到我这类人了呢??我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包括在各种纷乱混杂的信息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而不是人云亦云。有质疑有争论才会进步。我所知所感,讲述出来,不是为了误导谁,去害谁,和我同样感受的人也存在。
我自始自终都坚定一个观点,音频领域的从业者,爱好者也好,该走的弯路要走,该碰的壁要碰,该尝试的方式都要去尝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从实践中才能收获自己的认知,自己的经验,纸上得来终是浅,深知此事须躬行。音频行业尤为如此,看别人争论1万次,不如自己动手实验一次。你可以从论坛上学到任何软件的使用技巧,手法,知识点,唯独对声音的判断,没有人能帮你!只有靠你自己!!而我们讨论的,恰恰就是这看似玄乎,却能区分个人混音差异,审美差异,个人风格的最关键的部位。
不同的声音,不代表是误导,你这个定义为很不认同,那些能听出区别的人,你让他们何以自居,他们也在需求原因:为什么我这里就是有区别!
观众反应
:言之有理

1713
#90 19-5-15 11:52
huanghua521125 发表于 19-5-15 11:36
我很乐意参与这样的论证,虽然我无法使用各种手段去检测数据拿出论证等等之类的,这些可以交给坛友们去做 ...

您好,我没有给您下定义。不管您是脑放,还是什么,您的特点就是:听见了。我的特点就是:没听见。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矛盾,它是固有存在的。
我认为您是脑放,是我对您产生这种现象的分析得出来的个人主观意见,并不一定代表您的真实情况。您可以认为我是木耳,我也可以认为您在脑放。这都是我们的推测,没有褒贬含义在里面。
至于您觉得宣扬这种观点不会害人,您可知道过失杀人罪?您说不会害人未免太绝对了。就算您是在做饭,发现放香菜很好吃,推荐大家也都放香菜,但是恰好有人香菜过敏吃出了问题。您对此负责吗?
情理上讲,应该。法律上讲,不该。那么您是否意识到“脑放”这件事可能存在的弊端?比如让坛友错误不理智的消费、花费很多时间追求音质而依然混不好音等等。所以说,在我们面对一个自己没有能力论证,又可能存在争议的观点时,最好不要把它发布在公开平台。对于康老师我也是这样劝诫的。
很高兴您乐于参与实验,在周末之前我会找时间准备好两组实验并发帖,在发帖前会先征求坛友对于实验准确性的意见:一是不同PT版本的正弦波内录实验,用相位抵消告诉大家没有区别。二是不同版本的分轨混音(无fx)内录实验,请各位朋友包括您参与盲测。到时候会AT您的。
我的时间紧张,工作比较忙,所以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准备。如果有恰好有空的朋友想来设计实验也是欢迎的。
观众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