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看看声卡厂家有没有说谎,用这个办法一试就灵

( 152 )
 
[收藏]
-  第 6 页  -

13894
#76 03-11-6 05:48
唉,不是。你问问题的方式完全错了,让厂家没法回答。而且你这样说话有点不礼貌了。厂家不会故意隐瞒什么。你得说清楚事情,好让他们判断。

你应该这么问:

==========================================

MIA 的 Dynamic Range / SNR 都比 Terretac DMX 6fire 、Creamware LunaII 等等声卡都要大,但是为什么在实际使用中,MIA 的 noise floor 却比这些声卡要大?

然后你把这张图(DMX 6fire 的 noise floor)


和这张图(LunaII 的 noise floor)


给他们看,然后对比 MIA 的:


这种自相矛盾让人无法理解。

并且,按理说 MIA 应该与 Gina24 的音质是很接近的,但为什么在实际使用中 Gina24 和 MIA 的 noise floor 相差很大?(Gina24 是 -109dB (RMS),而 MIA 是 -93dB (RMS) )

以上测量数据与软件无关,无论使用什么软件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如果你们不习惯用 Wavelab ,可以用其他任何软件测试一下,请在普通的 PC 上做测试。

=================================

这样表述才准确。好,你再发封信去吧。

56
#77 03-11-6 17:29
hoho,看来我的live是最好的了,rec ac97设的是0db

ps:我的live 4780用的是cs4297jq,厂家给出的ad动态是90(4297kq就是95),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好

13860
#78 03-11-6 18:13

!

那就说明这个方法只能作参考,不能作为判断好坏的有效依据。

1368
#79 03-11-6 19:20
都患了严重的软件信赖性病!!!
结果是很严重的!!!
我依然很喜欢MIA,录出来的东西的音色我个人已经很满意了!要能测试出最真实的的数据的话,我想这个软件应该会作为各大厂商判断生产硬件的行业标准。不可能有哪个厂商想吃这个亏的,难道做MIA卡的厂商是傻子吗?这么轻易就让自己的牌子给砸了?!而事实上,就象生产专业图形卡也有个OpenGL标准一样,我想相关厂商在生产专业声卡时用来做测试的软件平台应该会比上面所用程序更能说明性能的和专业的。诚如张俊所言:这个方法权当参考。

182
#80 03-11-6 19:43
你相信你的耳朵是你个人的看法,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只相信数字和仪器的测量标准。而且耳朵人和人的还不一样,没办法服众的,所以必须有个统一的标准。


驴,我听取你的意见,有空我耐心写篇有礼貌的)(*)*……*……%—¥……#·SHIT!先骂够了他们。。。NND

1368
#81 03-11-7 13:29
统一标准当然要有,就是数据也要很官方!
但我个人觉得上面的方法并不是太官方!至少没有足够让很多卡的数据得分令人信服到统一的标准,厂家也没有以此为生产标准用来测试生产的专业声卡。没看到吗?有很一般的卡也测试出高分来……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厂家傻了?出厂还标准还标这么低?!官方干吗不再多标榜高点指标来多赚几个子儿?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我想始终不会尽如人意的。

13894
#82 03-11-7 13:41
目前的测量结果中,只有 MIA 独一家是与厂家指标严重不符的。显然不是方法问题。

13894
#83 03-11-7 13:43
vamprince ,你重新做个测量,把 Wavelab 的格式设置成 24bit / 44.1kHz ,看看 ;然后再设置成 24bit / 96kHz ,再看看。说不定会有很大变化。

2610
#84 03-11-7 14:05
又进入误区了,信噪比只是声卡的一个普通的数据,关键是音质,难道说MAYAPRO比MIA的音质好?现在没有几张顶级制作的CD动态范围能达到80个DB的,除非是测试CD最大才达到90左右,所以你们这些测试完全是没什么意思。

13894
#85 03-11-7 14:17
最初由 hpstudio 发布
又进入误区了,信噪比只是声卡的一个普通的数据,关键是音质,难道说MAYAPRO比MIA的音质好?现在没有几张顶级制作的CD动态范围能达到80个DB的,除非是测试CD最大才达到90左右,所以你们这些测试完全是没什么意思。


你就错了。

第一:

数字设备最重要的音质参考项目是动态范围,而在现代音频技术中,动态范围也就是信噪比(因此多数数字设备在标示音质时只标出其中一项,因为他们俩的值是一样的。不信你可以看看所有在三年内问世的数字设备的介绍)。

其次是频率响应,然后是总谐波失真率。以上三项(动态范围可以和信噪比合并成一项)是最重要的参考项目,就象你买汽车时首先要看速度、加速度、耗油量一样。

第二:

现在没人说 MIA 怎么样,虽然它的测试结果很差,但有可能是操作有误。有用户在抱怨,但还没有人就下结论说这个不好。我们这只是个简易的测量方法,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测量才能下结论。

第三:

如果这些测试是没意思的话,那你可以拿出有意思的方法来说服别人呀。只是别又用主观方法来说服别人了,主观方法永远成不了气候。你见过哪个音频设备在包装上写“本设备音质据XX大师使用后认为非常好”这类主观感受语句?没有吧。因为主观评测全是废话,缺乏说服力,更何况还有严重的公正问题,毫无参考价值。

2610
#86 03-11-7 14:35
在我的字典里面音响的测试数据排位是:

1、频率响应
2、全频(一般是20HZ—20KHZ)失真度
3、采样频率和比特率
4、信噪比
5、通道分离度
6、重量

其中1、2、3项决定设备的音质还原度,4、5、6项主要取决于制作及设计工艺水平。只要前三项指标都足够,后三项根本不用去看,肯定坏不到哪去。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2610
#87 03-11-7 14:54
为什么同样是192K 24bit的ADDA芯片厂家却分为如此多的等级和不同的芯片设计,价格相差这么悬殊,实际上他们的理论值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决定他们的价值的绝对不是他们的信噪比这么简单。很多厂家已经在误导消费者去注意这些数字游戏,而忽略了音响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声音的最终还原效果。所以我只是在这里提醒大家,并没有捣乱的意思,呵呵。。。你们继续!!

13894
#88 03-11-7 15:06
采样率和采样精度是产品规格,不是音质指标。

你找的这一套估计是老产品或者是非接口类产品(比如CD机)的说明书。当代新产品(音频接口类)从来没有把频率响应放在重要位置的,因为这方面已经做得太好了,不用多说人们也知道很平,而CD机那些玩意就不行了,所以必须把频响放在首位。

你说的第二个应该是指总谐波失真率吧。

去看看目前的声卡/音频接口的网站,尤其是顶级的产品(MOTU HD192 , LynxTwo 等),都是着重强调自己的动态范围(信噪比)。

信噪比根本不是制造工艺所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电路设计和元器件。

至于通道分离度,这是民用产品和CD机、立体声录音其所强调的指标,因为他们是立体声工作的概念。而专业的单声道概念的产品都不会很强调这个指标,一般是放在末尾。

13894
#89 03-11-7 15:11
最初由 hpstudio 发布
为什么同样是192K 24bit的ADDA芯片厂家却分为如此多的等级和不同的芯片设计,价格相差这么悬殊,实际上他们的理论值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决定他们的价值的绝对不是他们的信噪比这么简单。很多厂家已经在误导消费者去注意这些数字游戏,而忽略了音响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声音的最终还原效果。所以我只是在这里提醒大家,并没有捣乱的意思,呵呵。。。你们继续!!


在专业音频领域,越往高档走,对于一点点音质的提高所付出的代价就越高,这是个常识。越是高档产品,之间虽然只是差那么一点点,但价格却相差很多,这是个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厂家并没有误导,只是一些用户自己不能理解那些数字的含义是什么,误以为这是些无用的数字,所以才误认为厂家在误导。

2610
#90 03-11-7 17:22
最初由 驴半仙 发布
在专业音频领域,越往高档走,对于一点点音质的提高所付出的代价就越高,这是个常识。越是高档产品,之间虽然只是差那么一点点,但价格却相差很多,这是个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厂家并没有误导,只是一些用户自己不能理解那些数字的含义是什么,误以为这是些无用的数字,所以才误认为厂家在误导。


GOOD!最终是音质决定价格!您终于明白了,说实在现在的数字技术这么发达,以前一惯数据已经不能来衡量数字音响的音质了,所以现在的厂家也只能抓住信噪比不放,但这显然书缺乏说服力的。唉!800块的国产DVD指标也很高啊,但他的音质比3000块的CD机好吗?CD机的指标肯定不如DVD啊....:rolleyes: :rolley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