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钻牛角尖的人还真不少。在Audio CD标准诞生前,已经有公司做过实验(索尼还是飞利浦记不清了),直接给光盘压制pcm数据。结果是这种光盘在空气中一经暴露,再播放就已经无法入耳。由于激光头的读取原理,大量的误码是无法避免的。
Audio CD的数据流格式和纠错机制,使得灰尘指纹划痕遍布的光盘能够流畅播放。当然,这种纠错不同于电脑数据系统的冗余校验纠错,而是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损纠错,无法恢复到原始的cd数据,当然人耳很难听出其差别。
所以,对于音乐cd光盘来说,播放机不同,光驱不同,甚至同一台机器几次播放,得到的数据流都不会相同。主导标准的索尼和飞利浦都是唱片业巨头,自然也要保护他们的数字版权。
而对于硬盘、数据光盘、移动存储中的音乐文件,只要存储介质不损坏,拷贝时未提示错误,那么不论复制多少次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