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打开电视一换台几乎就能听到我的音乐

( 198 )
 
[收藏]
-  第 7 页  -

1285
#91 05-3-21 14:41

abada巴赫对位法研究(原创,版权所有)五

--------------------------------

动机不得不从弱拍或弱位开始 是巴赫更多地运用延留音的更主要目的。

一看巴赫的赋格谱面,就可知巴赫比其他音乐家更多地运用延留音。

某声部运用延留音的结果,是在强拍或强位上,形成了延留音与和弦的冲突,延留音于是急待解决,形成了悬念,这是传统的解释,其实这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值得注意:延留音由于占据了强拍或强位,于是此声部延留音后面的动机或乐句,就不得不从弱拍或弱位开始,因而就会在延留音之后形成弱起的动机或乐句。我把这看成是巴赫更多地运用延留音的更主要目的。

考察《平均律第一册》的24首赋格,对于主题,从第一拍后半拍弱起的,有9首,第一拍休止,从第二拍弱起的,有5首,从第二拍后半拍弱起的有2首,三拍子的乐曲从第三拍弱起的,有1首,从第一拍强起,但随后就是休止附,然后从第二拍弱起,有1首。

总计,主题从第一拍强起的,仅有6首。而这6首,大部分是为随后的对题的运用延留音和延留音之后的弱起,做了准备。

所以可看出动机或旋律的*弱起*是巴赫赋格喜用的节奏特征。

(我曾总结巴赫的6种弱起方案,其中注意旋律节奏(0***)|*

所有音符按比例整个伸长为0***|*---道理是相同的。)

-----------------------------------------------

弱起的动机与延留音

延留音的使用有助于使其后产生“弱起的动机”节奏。弱起的动机节奏可使音乐更灵活生动,更富有变化和前进的动力。当然,除了用延留音形成后面节奏的弱起动机外,还可以用:细分弱位(如后十六),自强位到弱位上大的跳进,以及在强拍强位音后设休止符(终止动机或乐句)、而在弱拍或弱位起始乐句等方法。

-----------------------------------------------

关于巴赫赋格密接和应的巧妙问题

密接和应看起来巧妙,可是要同时于主题设计就没有问题。

主题的后半部分应来自密接和应的对位,这样密接和应就没问题。

分析巴赫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赋格:

先从主和弦135出发。用一个主音1。

发展为两个音的动机胚胎细胞:12。全曲由此而来。

其中2可看成1的后置和弦外音,也可以把12看成主到下属II级的和弦进行。

然后,把12移到属调高度,12成为56。

给56配和声对位。显然,5配3,6配4,成为主到下属的进行。

于是,34不但成为答题56的伴奏对题,同时又成为原声部主题12的继续。

原声部主题连在一起成为1234。

1234在属调高度上继为5671。

56已配34,接着给71配对位,显然最好是(54)3,形成明确的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

于是主题就长成为1234(54)3。

答题跟着长为5671(21)7。

接着给(21)7配对位,配62,成为下属到属的进行。

主题长大为1234(54)362。

答题跟着长大为5671(21)736。

给答题剩下的36配对位,显然应是主和弦与VI级,36配56。

主题长大为1234(54)36256。

用一些延留音做节奏变化,主题成为:

1234-(54)3625-(6)。

平均律第一首赋格的主题就这样被设计出来了,一切都是科学合理的过程。

---------------------------

巴赫音乐的节奏与宇宙时间不对称(时间箭头)的问题

节奏中表现出时间不可逆,不对称。典型的就是动机弱起--抑扬格。

新疆民族民间节奏,典型的如(*为音符,-为延长,0为休止):

**-*|*-*-||**-*|*-*-||**-*|*-*-||**-*

这个节奏是对称的:时间上倒放保持不变。

而对于抑扬格的旋律动机节奏,如(括号表示一拍细分为几个音):

(0***)|*---(0***)|*---(0***)|*---

这个节奏是不可逆的。

而巴赫音乐的最大节奏特征,就是这种抑扬格的不可逆节奏,时间上reverse而不对称的节奏。

(用midi软件的reverse编辑功能,时间上倒置一个巴赫的乐谱,你立即会发现,与原先的巴赫风格格格不入,明显是反演了。

巴赫音乐就象正常的电影,而一旦倒带反演,我们就会立即察觉,这个特点,是由物理学上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定律)决定的。

巴赫音乐时间反演后明显地与正演的风格不同,这是巴赫音乐的一个独特的特点,而这个特点,似乎描摹着物理中的熵定律,符合真实世界的宇宙法则。这个特点,也许是巴赫音乐有方向感、有悬念的奥秘所在。)

所谓抑扬格,就是乐句或动机从弱拍、或拍中弱位开始,但无论如何,一般是在强拍、次强拍的长音或较长的音上终止动机或乐句。

----------------------

巴赫怎样形成抑扬格、弱起的动机节奏呢?

1、用延留音形成后面节奏的弱起动机,如:

(0***)|*---(-***)|*---(-***)|*---

这是巴赫的典型节奏,见《赋格的艺术》第一首)。

2、在强拍强位设休止符、而在弱拍或弱位起始动机或乐句,如:

(0***)|*---(0***)|*---(0***)|*---



(0*)|*--(0*)|*--

与使用延留音节奏一样。

3、细分弱位(如一拍中弱位的后两个十六分音符),如:

(00**)(*-**)|*-

见《平均律第一册》第二首赋格。

4、强位加附点使其后的弱位音变短而形成弱位的弱起动机或乐句

(000*)|(*---*)(*---*)(*---*)

见《赋格的艺术》第二首。

5、自强位到弱位上大的跳进,跳进到弱位之后开始级进(如果继续反折跳进,则形成隐伏声部,其中必有一个隐伏声部是切分节奏)

如:

(1654)(3765)

实际上,第一个1是前面动机的结束音,新的动机就是6543。

这种在巴赫音乐中也比比皆是。

6、用先现音(特别是先现的倚音)

就象阿勒曼德或库朗特舞曲的开始,都是先现音开始,如::

(0003)|3----

《平均律第一册》#F小调第14首赋格,对题中有一些先现音。演奏家们常演奏错误,没有演奏成抑扬格。先现音必然是抑扬格的,应当和后拍的重音组成一个动机词汇。

--------------------------------

通观巴赫《赋格的艺术》,用一个主题,用上述不同的节奏,作出种种的赋格曲,可说是各种抑扬格节奏的典范呈示。
另外,巴赫《C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也是用上述种种的弱起的抑扬格节奏,由疏到密地作出各种变奏的。

-------------------------

1285
#92 05-3-21 14:43

abada巴赫对位法研究(原创,版权所有)六

正确区分“倚音”与“先现音”的区别:

高音部:3|43|32|21|
低音部:0|1- |4-| 3- |

上述对位片段,高音部4等每小节重拍上的是“倚音”,是强拍上的和弦外音。即:
43
1-

一小节中,和声是主和弦135,所以4是外音,解决到3。后面小节反复的3,则是延留音,强倚音的一种。

高音旋律若断句应这样演奏:

(3|43)’ (|32)’ ( |21| etc.

而同样的高音旋律,和声低音不同:

高音部:3|43|32|21|1-
低音部:1|50|10|70|1-

则性质全变了。高音43|3中,反复的3,第一个是先现音,是后和弦的和弦音3的先现。断句应这样演奏,成为弱起的抑扬格同音反复动机:

(3|4‘) (3|3’ ) (2|2‘) (1|1-)

而巴赫的一些赋格中,有的属于先现音的,演奏家们却不去区分,全搞错了,有待改进。

比如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一首的赋格中,有这样的。〈平均律〉中,也有这样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从倚音开始到解决音结束的动机是强起弱收的,

(3|43)’ (|32)’ ( |21| etc.

巴赫为了避免强起弱收,而用抑扬格,会怎么和倚音的使用不矛盾呢?

方法一:

用三拍子,而不是二拍子:

高音部:3|433|322|21-|
低音部:0|1--|4--|3--|

旋律奏成:
(3|43)’ (3|32)’ (2|21| etc.

即倚音有预备,因而形成弱起。

上例旋律如下写法更老道,也更有巴赫风格:

(5|43)’ (5|32)’ (5|21| etc.

方法二:

若用二拍子,可这样写作:

高音部:03|4303|3202|21--|
低音部:10|1-1-|4-4-|3---|

也可以形成即有抑扬格,又有倚音的动机。也是巴赫常用手法。

--------------------------------

动机不得不从弱拍或弱位开始 是巴赫更多地运用延留音的更主要目的。


一看巴赫的赋格谱面,就可知巴赫比其他音乐家更多地运用延留音。

某声部运用延留音的结果,是在强拍或强位上,形成了延留音与和弦的冲突,延留音于是急待解决,形成了悬念,这是传统的解释,其实这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值得注意:延留音由于占据了强拍或强位,于是此声部延留音后面的动机或乐句,就不得不从弱拍或弱位开始,因而就会在延留音之后形成弱起的动机或乐句。我把这看成是巴赫更多地运用延留音的更主要目的。

考察《平均律第一册》的24首赋格,对于主题,从第一拍后半拍弱起的,有9首,第一拍休止,从第二拍弱起的,有5首,从第二拍后半拍弱起的有2首,三拍子的乐曲从第三拍弱起的,有1首,从第一拍强起,但随后就是休止附,然后从第二拍弱起,有1首。

总计,主题从第一拍强起的,仅有6首。而这6首,大部分是为随后的对题的运用延留音和延留音之后的弱起,做了准备。

所以可看出动机或旋律的*弱起*是巴赫赋格喜用的节奏特征。

(我曾总结巴赫的6种弱起方案,其中注意旋律节奏(0***)|*

所有音符按比例整个伸长为0***|*---道理是相同的。)

帕萨卡里亚的变奏写作,也提供了种种弱起节奏的示范


---------------------------------
《平均律》赋格中的基本节奏,绝大多数是作十六分音符细分(除非二分音符为一拍的曲子中,是作八分音符的细分)。比如在2/2拍或4/4拍等,多是把一拍分为四份,在各声部轮流装饰。

更短的音符、更密集的节奏细分也可能出现,但往往用在乐曲中间偏后的高潮部分。有时也稍用较长的节奏做松弛变化。

而赋格曲开始的部分,往往并不立即进入十六分音符的密集细分,而是用较长的节奏逐渐进入。

进一步说,甚至赋格的主题在更多的情况下往往是从较长的音符开始,在接近对题时逐渐过渡到十六分音符,而接着对题往往就是继用十六分音符,去对较长音符时值的主题(答题)。

一般赋格音符的基本节奏是四分之一拍为小单位,而和声变换的基本节奏是半拍。即半拍(在4/4或2/4等是八分音符时值菠度,在2/2等是四分音符时值菠度)一般就变换和弦。这只是说和弦的基本节奏是半拍,作为变化,有时是一拍甚至更长(用于松弛处),但很少超过一个小节。

如在4/4拍或2/2拍,一拍常被分成四个十六分音符,一拍里又常有两个和弦,所以拍子的细分就常要靠和弦外音。

在强拍或次强拍上的和弦,实际活动的高音部和低音部和弦音之间很少用纯五度;纯八度位置一般只用于大的段落的强拍终结处--- 比如用于曲子结束的主和弦,还有一两次的中间段落的在其他调上的全收束转调。

转调的节奏常是一小节或两小节就转调,半小节一转调也常见。有时在松弛处三、四小节一转调也可能。往往是和声功能链从一个调的属七进入那个调的主和弦(I或VI)后就确立了那个调(主和弦中必出现三音,以明确是大三还是小三),确立之后一般即要转调了----也可以再进行一次或两次这个调的和声功能链,但这个调主和弦的排列位置一般要变(一般是主和弦的旋律位置应逐渐降低),至少是这个调主和弦前面的属七和弦的排列位置、旋律位置要变。赋格就是用不变的主题求变的艺术。

弱拍上高音部和低音部和弦音之间用八度位置,表示经过的弱拍和弦,常见。


加装饰音,就一定会与和声学发生关系


装饰音可不能即兴乱加,除非你是精通和声与对位的,否则加错了还不如不加。

举例(简谱,括号内为一拍细分):

(7-------)|1---
(2---5-4-)|3---
(5-4-3-2-)|1---

高音旋律是导音7解决到主音1。平均律乐器导音7不够高(音欠准),不是很舒服,长音7常要用1来装饰,17混合频响,以提高导音的感觉,更舒服。

针对上述特殊低音情况,这样加就是完全错误的:

(17171767)|1---
(2---5-4-)|3---
(5-4-3-2-)|1---

其中357走向246的时候,形成了平行五度,别看是32分音符,内行人仔细听是会觉得难受的。上帝当然是内行。

下面的加法没有错误:

(17171717)|1---
(2---5-4-)|3---
(5-4-3-2-)|1---

许多装饰音的答案几乎可以由和声对位关系来确定。



演奏家常争论巴赫音乐的装饰音从下方音开始还是从上方音开始,其实通常应从和弦外音开始。如(无伴奏大提琴组曲No.5-C小调-前奏曲之前奏):

下面是首调简谱标记:

例一:

小调主和弦(第三小节第三拍)
高音(小调主音):#56#56---
低音(小调主音):6-------

强拍上减少空八度,符合巴赫一贯风格。这须从下方开始。

例二:

另小调主和弦:

高音(小调三音):212121---
低音(小调主音):6-------

从四度62(前面有预备),解决到三度61,并且反复几次,高音就是212121--,从倚音到和弦本音。这却是从上方音开始的。

例三:

小调属和弦:

高音:6#56#5---
低音:3-------

和弦外音与本音的关系相当于例二。只不过是例二是主和弦,而例三是属和弦。主或属和弦的三音和五音,常用其上方音起头装饰(这是强拍上四六和弦的由来)。

又如(第八小节第一拍):属七和弦

高音:2--------
低音:6#56#56#5---

总之,装饰音一般在强位上从和弦外音开始,解决到和弦本音,并来回波动,最终解决到和弦本音。从上方音开始,还是从下方音开始,要对照上面例举的情况。

[强位、弱位的定义:

例如细一拍分为四份:

1强位,2弱位,3次强位,4弱位。

(强位弱位指和声与音符的变换关系,不一定指演奏力度的强弱,这和一小节内的强拍弱拍道理相同。)]

6326
#93 05-3-21 17:20
高!实在是高!音乐到了这步还得发展下去啊。无止境的,一旦上了这条路就等于入了魔道。

1285
#94 05-3-22 02:12

为什么学音乐要强调巴赫?

为什么学音乐要强调巴赫?

在同样的条件下,如都有乐谱(或都无乐谱)等,纯正的巴赫复调风格,是最难学习和模仿的(不相信的可以做一个发来看看)。通过学习巴赫和模仿,我们就可以掌握一种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在音高、节奏听力良好、勤奋的情况下,能自如地、风格地道地学习人们其他所需求的各种风格,或自如地创造自己的风格。

所以,许多著名作曲家,都强调巴赫音乐的学习。

377
#95 05-3-22 03:04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第13首2部,后面发展的很不错,的却,作曲家的最高境界就从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了……文章还在看,不过好象真有人不太喜欢bach啊!也难怪作曲系的人比较头疼副调

abada兄,给你介绍个网站:http://iom.ccom.edu.cn/bbs/list.asp?boardid=6里面可以发技术论文

3299
#96 05-3-22 03:09
abada 能否把自己看法都做成SHEET?看你那些说的数字和“记谱”很难看啊~
我觉得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差,形容词也太口水了,高中没有毕业吧?

3064
#97 05-3-22 03:18
abada同学:
你好,我大致看了这个帖子的内容。
首先,在这里,对古典音乐了解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大家对这个并不会很热情。
其次,你的一些理论不适合这里,原因很简单:很多人仅仅是初级的音乐水平。
再次,我希望我们大家多讨论有关于创作和编曲作品的话题,就是说这些内容是应该贴近流行音乐的。
最后,我希望你对大家的不同看法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这里的人并不都是学习这个的,所以你不要较真儿。

3064
#98 05-3-22 03:23
我刚才发现一个问题:
【打开电视一换台几乎就能听到我的音乐】和【复调音乐交流】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1491
#99 05-3-22 08:43
要比谁能赚钱那就是【打开电视一换台几乎就能听到我的音乐】
要比谁的水平高深就是【序列音乐交流】

1320
#100 05-3-22 08:48
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还是楼主你....................?

哈哈,说笑一下,不要介意,论坛就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
不过你的吉他赋格可能还要再练练,声部弹得不是很清晰啊,节奏也不够准确。
可能难度太大了吧?如果难度太大就不要勉强,毕竟这活不好干呀。

1285
#101 05-3-22 09:45
"可能难度太大了吧?如果难度太大就不要勉强,毕竟这活不好干呀""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我把《平均律》《赋格的艺术》赋格为吉他爱好者作了改编,要想能更完美地演奏它们,要靠某些新一代吉他演奏家了。

6326
#102 05-3-22 12:06
这个帖子的回复这么多说明大家还是很关注的。

3618
#103 05-3-22 13:26
音乐是艺术的分支,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需要表达出的人性中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这些是富含人生哲理的东西,需要用一生去体会和感知。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必须要去做某事的。这跟个人的成长环境,经历的事物和由此产生的思想意识相关:而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想我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应该都在通过“艺术”形式去触碰人性中的一些东西。更多的是善的东西....

1285
#104 05-3-22 14:57

to stevetom

终于传上了!

abada连续电子音流的赋格

是21世纪对位风格电子乐。集20世纪微分音、偶然音乐、微分比例节奏、微复调、电子音乐于一体。

音乐也许可以用来描写某外星球外星人们欢聚在失重空间的舞蹈场面。

或作为现代派芭蕾舞《孙悟空大闹海底龙宫》的一段音乐。。。等等。。。

http://www.bh2000.net/files/musicbbsdetails41660.mp3

377
#105 05-3-22 15:16
呵呵!太好了,我要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