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da巴赫对位法研究(原创,版权所有)五
--------------------------------
动机不得不从弱拍或弱位开始 是巴赫更多地运用延留音的更主要目的。
一看巴赫的赋格谱面,就可知巴赫比其他音乐家更多地运用延留音。
某声部运用延留音的结果,是在强拍或强位上,形成了延留音与和弦的冲突,延留音于是急待解决,形成了悬念,这是传统的解释,其实这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值得注意:延留音由于占据了强拍或强位,于是此声部延留音后面的动机或乐句,就不得不从弱拍或弱位开始,因而就会在延留音之后形成弱起的动机或乐句。我把这看成是巴赫更多地运用延留音的更主要目的。
考察《平均律第一册》的24首赋格,对于主题,从第一拍后半拍弱起的,有9首,第一拍休止,从第二拍弱起的,有5首,从第二拍后半拍弱起的有2首,三拍子的乐曲从第三拍弱起的,有1首,从第一拍强起,但随后就是休止附,然后从第二拍弱起,有1首。
总计,主题从第一拍强起的,仅有6首。而这6首,大部分是为随后的对题的运用延留音和延留音之后的弱起,做了准备。
所以可看出动机或旋律的*弱起*是巴赫赋格喜用的节奏特征。
(我曾总结巴赫的6种弱起方案,其中注意旋律节奏(0***)|*
所有音符按比例整个伸长为0***|*---道理是相同的。)
-----------------------------------------------
弱起的动机与延留音
延留音的使用有助于使其后产生“弱起的动机”节奏。弱起的动机节奏可使音乐更灵活生动,更富有变化和前进的动力。当然,除了用延留音形成后面节奏的弱起动机外,还可以用:细分弱位(如后十六),自强位到弱位上大的跳进,以及在强拍强位音后设休止符(终止动机或乐句)、而在弱拍或弱位起始乐句等方法。
-----------------------------------------------
关于巴赫赋格密接和应的巧妙问题
密接和应看起来巧妙,可是要同时于主题设计就没有问题。
主题的后半部分应来自密接和应的对位,这样密接和应就没问题。
分析巴赫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赋格:
先从主和弦135出发。用一个主音1。
发展为两个音的动机胚胎细胞:12。全曲由此而来。
其中2可看成1的后置和弦外音,也可以把12看成主到下属II级的和弦进行。
然后,把12移到属调高度,12成为56。
给56配和声对位。显然,5配3,6配4,成为主到下属的进行。
于是,34不但成为答题56的伴奏对题,同时又成为原声部主题12的继续。
原声部主题连在一起成为1234。
1234在属调高度上继为5671。
56已配34,接着给71配对位,显然最好是(54)3,形成明确的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
于是主题就长成为1234(54)3。
答题跟着长为5671(21)7。
接着给(21)7配对位,配62,成为下属到属的进行。
主题长大为1234(54)362。
答题跟着长大为5671(21)736。
给答题剩下的36配对位,显然应是主和弦与VI级,36配56。
主题长大为1234(54)36256。
用一些延留音做节奏变化,主题成为:
1234-(54)3625-(6)。
平均律第一首赋格的主题就这样被设计出来了,一切都是科学合理的过程。
---------------------------
巴赫音乐的节奏与宇宙时间不对称(时间箭头)的问题
节奏中表现出时间不可逆,不对称。典型的就是动机弱起--抑扬格。
新疆民族民间节奏,典型的如(*为音符,-为延长,0为休止):
**-*|*-*-||**-*|*-*-||**-*|*-*-||**-*
这个节奏是对称的:时间上倒放保持不变。
而对于抑扬格的旋律动机节奏,如(括号表示一拍细分为几个音):
(0***)|*---(0***)|*---(0***)|*---
这个节奏是不可逆的。
而巴赫音乐的最大节奏特征,就是这种抑扬格的不可逆节奏,时间上reverse而不对称的节奏。
(用midi软件的reverse编辑功能,时间上倒置一个巴赫的乐谱,你立即会发现,与原先的巴赫风格格格不入,明显是反演了。
巴赫音乐就象正常的电影,而一旦倒带反演,我们就会立即察觉,这个特点,是由物理学上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定律)决定的。
巴赫音乐时间反演后明显地与正演的风格不同,这是巴赫音乐的一个独特的特点,而这个特点,似乎描摹着物理中的熵定律,符合真实世界的宇宙法则。这个特点,也许是巴赫音乐有方向感、有悬念的奥秘所在。)
所谓抑扬格,就是乐句或动机从弱拍、或拍中弱位开始,但无论如何,一般是在强拍、次强拍的长音或较长的音上终止动机或乐句。
----------------------
巴赫怎样形成抑扬格、弱起的动机节奏呢?
1、用延留音形成后面节奏的弱起动机,如:
(0***)|*---(-***)|*---(-***)|*---
这是巴赫的典型节奏,见《赋格的艺术》第一首)。
2、在强拍强位设休止符、而在弱拍或弱位起始动机或乐句,如:
(0***)|*---(0***)|*---(0***)|*---
或
(0*)|*--(0*)|*--
与使用延留音节奏一样。
3、细分弱位(如一拍中弱位的后两个十六分音符),如:
(00**)(*-**)|*-
见《平均律第一册》第二首赋格。
4、强位加附点使其后的弱位音变短而形成弱位的弱起动机或乐句
(000*)|(*---*)(*---*)(*---*)
见《赋格的艺术》第二首。
5、自强位到弱位上大的跳进,跳进到弱位之后开始级进(如果继续反折跳进,则形成隐伏声部,其中必有一个隐伏声部是切分节奏)
如:
(1654)(3765)
实际上,第一个1是前面动机的结束音,新的动机就是6543。
这种在巴赫音乐中也比比皆是。
6、用先现音(特别是先现的倚音)
就象阿勒曼德或库朗特舞曲的开始,都是先现音开始,如::
(0003)|3----
《平均律第一册》#F小调第14首赋格,对题中有一些先现音。演奏家们常演奏错误,没有演奏成抑扬格。先现音必然是抑扬格的,应当和后拍的重音组成一个动机词汇。
--------------------------------
通观巴赫《赋格的艺术》,用一个主题,用上述不同的节奏,作出种种的赋格曲,可说是各种抑扬格节奏的典范呈示。
另外,巴赫《C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也是用上述种种的弱起的抑扬格节奏,由疏到密地作出各种变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