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太大了吧!借用《混音指南》第二章的一段话。
为什么在混音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将监听电平不断提升,而一旦提高监听电平,你就很难再把它们拉下来。有经验的混音师应该教导学生抵制这种将电平不断提升的不良倾向,或者至少能够降低一些监听电平。 我们对不同频率的感受会随着电平的大小发生变化,这一事实成为影响混音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对信号频率的感受随着电平大小而改变,我们混音时怎么去做
声部间的电平平衡呢? 我们应该以多大的电平进行监听? 当听众以不同的监听电平听音乐会发生什么呢? 答案是:我们应当用不同的监听电平来检查我们的混音,努
力做到在不同电平下效果相似。我们已经知道在低电平监听下的后果——高频和低频变少了。通过对不同的乐器进行均衡调整,即使高频和低频信号因监听电平下降
而变少,我们也有可能做到各个乐器总体上的平衡大体不变。举例来说,如果底鼓是一个纯粹的低频乐器,那么在低电平监听时它会听上去音量比较小。但是,如果
我们能够让底鼓在中高频也具有一定的能量,那么在低电平监听时它会听上去好很多。很多人认为,由于人耳对中频的感受基本上不受电平大小影响,因此中频信号
是达到混音平衡的关键。如果能够将低频和高频处理成类似中频信号的扩展,那么混音作品在不同电平下监听时会表现得更加稳定。另外,大部分人都认同,如果一
个混音作品在低电平重放时表现出色,那么在高电平重放时也很可能会不错;如果情况相反,一个混音作品在高电平重放时听上去不错,那么在低电平重放时却不一
定能保持原来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