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教程] 混音中的“MS ”以及立体声相位

( 296 )
 
[收藏]
-  第 9 页  -

114
#121 10-6-12 08:57
好听就是硬道理。所有的前期录音,混音,母带,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所以个人认为掌握好各种手段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忘了目的。非常感谢论坛能给予大家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感谢!感谢!

6749
#122 10-6-12 10:07

回复 goldenshadow 在 #50 的 pid=2641722 的贴子

~~~~~~~~~~~~~~~~~~~~~~~~~~~~~~~~~~~~~~~~~~~~~~~~
我去年一年写了10多篇教程 发表过8首混音作品

大家非常期待你的混音教程 和混音作品

写得好 我们绝对给你献上“小红花” 表示支持  呵呵

703
#123 10-6-12 13:27
无意的浏览居然看到这样一个好贴,继续围观
学到很多知识啊

764
#124 10-6-12 16:12

回复 心灵的水平 在 #64 的 pid=2643517 的贴子

我和SALINX聊过这个问题,所见一致

1278
#125 10-6-12 16:53

支持左老师

看了各位神一样的老师的讨论之后,我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要引用1931年Blumlein开发立体声听音的基础理论,这个理论在1957年得到数学模型的证明。
1
sina=[(L-R)/(L+R)]sinx
其中a代表幻象声源和中心法线之间的角度,x表示音箱和中心法线之间的角度。
2
tany=(L-R)/(L+R)
其中y代表实际声源和话筒对教教中心之间的角度。
在以上公式中(L-R)表示了差S,(L+R)表示了和M。
“集合定位”模式表明,当两耳之间的声波信号和人耳在自然声场(或者现场)中的听感最大限度接近的时候,可以在两个扬声器之间还原一个最佳幻象声源。这意味着两个扬声器之间的信号最好只存在有振幅差,而时间最多也只有1ms左右。如果输入信号之间只存在振幅差(电平差)而不存在时间差(相位差)的话(严格的说,此信号的频率应在700Hz以下)两个扬声器信号在每个耳朵上形成的矢量合成两个信号,这两个信号在一定频率上,其相位差将随两个信号之间相应的电平差按比例进行变化(低频范围内相位差就强烈忽略了)。同时对于两个扬声器之间所形成的一定电平差来说,相位角随频率的变化将形似于线性的状态。高频范围内,波长因素使得绕射效应丧失;此时,相位差被头部遮挡作用下的声学阴影效应所形成的耳间振幅差所代替。
从上面的论述就得出了,如果两个声道的输出振幅控制合理的话,将会得到一个具有相位差和振幅差同时存在的立体声信号,并接近我们实际声场中感受到的声源定位。
如果两个升到之间的信号同时存在有时间差的话,那么其中的瞬态信号将会由于先入为主的遮蔽而偏向具有较快时间体现的升到一边。通常两个升到信号的时间差在0.5--1.5MS之间就可以使两个信号在正负30度扬声器之间呈极左右的状态。另外,时间查通常会引起相位差的问题,并且在一定频率上发生相位抵消。
返回左老师的理论体系去回看,他用s组两轨做L-R,完全是可以达到理论中的振幅差,用振幅差去体现了幻像声源的角度,并且利用不同频段在相位抵销时不同的效果来实现特别的频率响应,这就是他自己阐述的高频高远不抵面。
但是,我认为,左老师的这个理论,在实际操作上有如下三个问题:
1 可操作性比较低。为什么呢,不是谁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听力,在监听的时候做听出来。(我经验很差,而且不是从业者,没有太多的设备和机会,只有早期到公司学一会儿或者趁老婆睡觉的时候用耳机实践,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乱喷)
2 根据理论上对环境的严格要求,是否用耳机才能很好的体现效果?否则过大的监听环境和复杂的混响一定会破坏这种效果。
3 对录音质量有比较高的要求。也就是素材,要求至少在6k--12k有丰富的素材。

在这里,我也要求加分,原因是,我态度很端正,到国图找了相关资料,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不喷,只是追求理论真理。
同时,希望大家就事论事,骂人很不好。
观众反应
:有些混音理念真的需要拓展了

16
#126 10-6-12 21:28
原帖800ci 于 10-6-12 16:53 发表
看了各位神一样的老师的讨论之后,我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要引用1931年Blumlein开发立体声听音的基础理论,这个理论在1957年得到数学模型的证明。
1
sina=[(L-R)/(L+R)]sinx
其中a代表幻象声源和中心法线 ...
啊,恕我直言,我认为您这个是公式应用有问题。
公式阐述的应该是两个等量录音设备在与音源空间角度不同情况下描述出的音源位置(角度)。
上述公式我认为可能应该只是普通立体声中pan之类的应用算法。与MS基本概念根本不同(M/S非等量)。
MS公式的声像算法,我觉得最起码应该使用什么MS相位差,振幅之类来描述吧……
不过这个公式估计找到了也没什么用……
重点不在这里……

[ 本帖最后由 kousetuten 于 10-6-12 21:30 编辑 ]

1278
#127 10-6-13 00:32
原帖kousetuten 于 10-6-12 21:28 发表
啊,恕我直言,我认为您这个是公式应用有问题。
公式阐述的应该是两个等量录音设备在与音源空间角度不同情况下描述出的音源位置(角度)。
上述公式我认为可能应该只是普通立体声中pan之类的应用算法。与MS基本概念 ...

K同学,我的公式是描述最主要的是从扬声器角度去描述幻象声源的位置关系。
MS声像的算法,我觉得有一个基础理论就是:MS或和差格式的信号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矩阵系统来转换LR信号进行获取。
我给这个公式说明的问题是,怎么理解用L和R去构造幻象声源。

因为M=L+R-6db,s=L-R-6db,1 在90度角的时候,s=0,声像从左到右的时候,出现反相S=R-L。从以上可以看出来,这所谓的MS制式,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声/单声道兼容格式,所以,这个制式真正的意义在于兼容,如有意见请大家用推理说话。至于S这个8字形麦克风,在0轴理论输出为0的玩意,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定义空间混响的密度,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立体声幻象声源的位移情况。
K同学,其实我不是很明白你想说的,重点是什么?
我所有的阐述,逻辑性是这样的:如果按照左老师的说法,要做Middle/side或者称为Mono/Stereo,那么就是要模仿其原理,构造出幻象声源;如果要构造出幻象声源,就要在2-0扬声器端满足blumlein公式,并且满足集合定位的要求;之后,从振幅,相位,来阐述了可能性。我的用词是可能性。
之前有欠缺的阐述,虽然我觉得不是重点,但是应该补充,就是关于M和S的作用和意义。

很喜欢这种讨论,能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快速进步。

6749
#128 10-6-13 10:00

回复 margindge 在 #44 的 pid=2641237 的贴子

来来来 .....喷一下 我才写好的又一篇教程  我带好“安全帽”了........hehe
http://www.audiobar.net/viewthread.php?tid=305592

16
#129 10-6-13 14:18
原帖800ci 于 10-6-13 00:32 发表

K同学,我的公式是描述最主要的是从扬声器角度去描述幻象声源的位置关系。
MS声像的算法,我觉得有一个基础理论就是:MS或和差格式的信号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矩阵系统来转换LR信号进行获取。
我给这个公式说明的 ...

上述公式从输出端(双声道扬声器)描述“幻象声源”位置相关的阐述我非常的赞同,您的理解非常深刻。
不过立体声生相定位原理的输出端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输入端是AB,XY还是MS,输出端都适用此公式(不考虑时间)。
以输出公式来套用输入方式的模拟(仅PAN),我觉得本身就是比较奇怪的事情^_^

MS制式输入端我来描述的话,其实应该是两个不等收音设备(心性,八字等)对空间频率的敏感度不同,以及采样角度不同,将声源收录为不同频谱(M/S)。
再经过运算调整为带有特殊空间描述信息的Stereo。以上描述忽略时间差,电平差。
(如果再加上声源距离,空间大小等应该是个复杂的过程,决不可能仅仅用上述公式1,2来描述和证明。)
输入端模拟的话,我想重点应该是关注mono模拟M与S的频谱调整。SALINX老师的探讨做了一个有益的原理应用的尝试(#20)。

以上

720
#130 10-6-13 16:15
看高手们聊天很有启发,学习了很多东西

808
#131 10-6-13 16:32
其实说了那么多技术问题!大家说来说去,最后还是1点——用于实际录音中,

还是老话一句,

拿作品来说话,

就像楼主N多主题一样用声音来说话!!

(光知道理论,拿不出好来东西是没用的)
观众反应
:不想看到SALINX这么热忱的同志被无端泼冷水 ...
:实践指导对理论的理解
:支持 , 以后大家相互多多学习!

1278
#132 10-6-13 16:52

回复 kousetuten 在 #70 的 pid=2645555 的贴子

K,我觉得你说的完全正确,只是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我考虑的是在系统输入为黑盒,并且系统内部只有单一素材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回放可能。就因为是不同的收音设备,所以描述了不同的空间特性,在这个描述中,可以最简的用三个因素来描述。但是一切模拟只是模拟。
左老师出新东西了,我建议我们去他新帖里继续辩论,很期待的过程。

16
#133 10-6-13 17:44

回复 kousetuten 在 #70 的 pid=2645555 的贴子

握手,多向您学习^_^

6749
#134 10-6-23 19:22

回复 kousetuten 在 #70 的 pid=2645555 的贴子

非常好的探讨

764
#135 10-6-26 19:13

回复 goldenshadow 在 #50 的 pid=2641722 的贴子

goldenshadow说的和我使用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