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时至今日,我才知道一切的声学原来是扩散

( 156 )
 
[收藏]
-  第 9 页  -

16
#121 17-5-7 18:30
楼主以血泪史总结的经验是实践得出的真理,值得欣赏,一般来说,要想进行良好的声学录音,确实是大空间好,因为小房间有着先天性的不足,其低频驻波的问题很难做到完美解决,而且小房间也基本只有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所谓的混响时间概念在小房间领域基本不适用。除了面积大小,空间的高度往往更容易被大家忽视,一般来说正常音乐录音棚预留高度在6m左右较为理想,小型音频工作室也应当预留3.5m左右的空间高度,不然很难进行有效的房间声音隔离。
声学设计确实是一个技术门槛很高的领域,必须按照需求谨慎处理声音隔离,吸收,扩散,噪声控制等诸多方面。推荐两本好书,依旧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传媒典藏译从,一本《声音的重现:理想听音环境构建指南》,一本《录音室设计手册》,研究好之后能少走很多弯路,请专业团队来进行声学设计时也会交流更通畅。

100
#122 17-5-7 19:17
学习中,感谢楼主!

561
#123 17-5-8 01:39
不苟同

880
#124 17-5-8 02:51
佩服楼主的精神,不过不完全认同,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大棚在录人声时还要在大棚中搭建一个小棚,或者用挡板围出一个小地方,那岂不是多余???

1133
#125 17-5-9 02:15
看了这帖子我一阵犹豫啊我的书房才十平米本来打算买个akgc414现在不敢买了

2992
#126 17-5-9 05:15
本帖最后由 我不知道 于 17-5-9 05:24 编辑

大棚搭建小棚。不是真的搭建小棚,更不是为了强吸音!
而是为了灵活的根据不同的人声特性,人声和麦克风的SPL而制造丰富的近次反射声,要制造和获得这样灵活丰富的反射声,原理仍旧是扩散。

1,你要这样问,为何他们要在大棚搭建小棚,因为小棚没法搭建大棚。各种奥秘绝对不是你所认为的。
2,大棚搭建小棚,除了我如上说的近次反射和自然谐波,更多的仍旧是为了制造复杂的扩散。
3,即使是运用大量的移动吸音模块,这些模块的背后也有板的支撑和角度处理。你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小棚的强吸音手段,错!
这是为了让声音频率更平直和听起来更集中。即便这些吸音模块是在做吸音的运用,也是为了使频率平坦,你不也提到了用挡板?你觉得挡板是为了制造小棚?想当然的缩拢空间?
这还是扩散!你所形容的这一切,无论吸扩的比例多少,这些统统是为了修建波形,让脉冲波形凹凸平直的一种方式。整个第3点,叫做调音。
4,还要继续问你,用庞大资金弄一个大棚再改造小棚,这是吃饱了没事做吗?换句话问,小棚能录乐队,弦乐,管乐,各种合唱吗?
5,小棚反之是不适合做各种扩散处理的。
6,我在发这个贴的时候,已经有了充足的实践依据和准备。

最后告诉124楼兄弟,大棚制造“小棚”当然不是多余的。但是大棚改造成你认为的小棚就是多余和可笑的了。
大棚首要是必然,大棚如果做强吸音是违背大棚声学初衷的,还是我那句话,大了扩散殆尽了就没什么让你去吸,而小了SPL能量离奇,失真和相位叠加,却没什么让你去扩散的余地。大棚的声学,扩散居多,吸音具少,因为某个频率(中低频)的波长足够长到10M的话,大棚可以足够然它们跑完,你根本就可以扔掉该死的BASS TRP。
大棚奥妙太多,让波长更长,让波长做复杂的反射直至消耗殆尽,这是你要使劲去想这些奥秘的奥秘。去制造你所说的“小棚”的效果,这种调音原理,更是要去探究个中奥秘。

2992
#127 17-5-9 05:26
再回复124楼,国外乐队演出,鼓组和打击乐组都有透明的聚拢屏障,你觉得这是在做小棚对吧!
没错!但是它们在吸音吗?它们是在制造调色,让声音集中,聚拢,原理是扩散。

我所有要发表的感慨,就是我发帖的主题,你要明白,一切的声学原来是扩散。
而扩散的一个理想环境,首要得有一个大的让你发挥想象和摆弄的空间,明白没!?

25
#128 17-5-11 14:38
好。开始你的表演

880
#129 17-5-11 15:34
我不知道 发表于 17-5-9 05:15
大棚搭建小棚。不是真的搭建小棚,更不是为了强吸音!
而是为了灵活的根据不同的人声特性,人声和麦克风的 ...

我认为吸收和扩散是相辅相成的,要有个合适的比例,2方面都重要!
大空间有大空间的作用,小空间有小空间的作用!

100
#130 17-5-11 19:09
请继续哈哈

2992
#131 17-5-12 02:12
切记这不是演习,也不是啥表演,你有爱心就把你的经验发上来吧。

129楼兄弟,我以前就跟你一个想法,现在彻底改变了。

没有要求必须大棚,也没有扼杀小棚者,但我以三个小棚累计100W的亏损经验告诉后来者,尽可能做大棚。

这里不谈大小棚,更不谈吸声,要吸声去声学板块。这里只讲扩散,讲某种理论和实践上让声能消耗殆尽的最佳科学方式。

那么在我血的教训里,用扩散做“吸收”,比吸收做“吸收”更重要,更耐听,更好听,更符合声学特性,更活。我估计你没看太懂。

前面贴里已经说得够明白了,小房间没什么让你扩,而大房间也没什么让你去吸,这是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题。你去看看GML的老板,
看他的密密麻麻80%面积的扩散处理方式和层高。再去看国外很多顶级的棚,人家先做大房间的固体扩散建设,然后做木质扩散,最后才上吸声模块。

你要知道小棚只能干吸声的事,几十年的小棚解决方案,吸光光了用后期混响器做ER早期反射,因为不强吸没法做后期混响,也没法谈自然收声混响,更不用谈什么TR90,你摆弄的再多,扩散的再多,也是一些垃圾反射声,因为空间和层高完全达不到真实和虚拟声学的任何要求,你去看我拆过的录音棚,我已经足够的尝试了。

只要是高人,牛人,名人,大家,人家为何那么要求层高和空间呢,我就碰到有些设计师你层高报矮了他们根本不接单。

还有一个秘密我没有太着重说,那就是SPL声压叠加,声能叠加。这是比扩散吸音更该死的东西,让这种不好的东西产生的恰好是致命的小房间。声能聚焦无限叠加回收到灵敏的麦克风里,经过灵敏的麦克风放大器放大,你看不到冲红,你只会看到好端端的波形。然而这种声音已经完全失态了,在放大后丑态百出。目前唯一解救它的办法就是大房间和扩散。指望小房间吸声是不可能的,因为声波不只是被逮住那么简单,而是在每个空间点都有声能经过,而经过的路径恰好的灵敏的麦克风设计的指向在强收的。。。



1135
#132 17-5-12 13:53
我不知道 发表于 17-5-9 05:26
再回复124楼,国外乐队演出,鼓组和打击乐组都有透明的聚拢屏障,你觉得这是在做小棚对吧!
没错!但是它 ...

乐队演出  是现场吗?四方屏障是防止串音啊  尽量减小串音

225
#133 17-5-16 17:26
学习中,感谢楼主!

880
#134 17-5-16 18:12
本帖最后由 xiaobaitu 于 17-5-16 19:12 编辑



2470
#135 17-9-22 12:47
决定放弃在家里折腾装修,去要一个闲置的大仓库来折腾,够宽够高,安全安静,又有折腾的价值,还得感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