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Logic相关之杂谈

( 18 )
12
 
[收藏]
-  第 1 页  -

401
#1 05-6-3 00:56

Logic相关之杂谈

最近大家对有关于Logic的话題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人想了解或者购买,虽然本人平时懒得打字,但还是想写个简单的建议供参考。

首先声明的是我是Logic的新用户,使用时间仅仅3个月。之前主要使用的是Cubase--MIDI; DP--Record&mixdown,特殊处理&单轨编辑使用Peak&Spark。自从知道并初步了解Logic这个软件就有留意它的发展,这要感谢M'胡戈--创建音频应用并为我们这些人提供这样的好地方,到现在还不时为有疑问的人干着苦力;当然还有各位长期关注音频应用的人们,特别是多哈--我对Logic的认识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

言归正传,Logic发展到今天,也可说是峰迴路转,这点关心Logic的人们清楚。

那现在人们对于Logic 抱什么看法或者说囯内广大音乐人对现在的Logic凭心而论到底看不看好?Logic到底怎么样? 有无前途,值得放弃PC吗?......

相信关注Logic的人们有这样的疑问。凭心而论,个人认为绝大多数有软件阅历的音乐人是看好Logic的。原因:

1--相对原来价格,现在的整合不用考虑,这是超值的。

2--功用或者说软件完善程度,新增的功能和各种工具目前看是最庞大的。

3--开放性,在PC&MAC这两大主流个人计算机平台,势必产生不同格式,原因是更利于发展,同时也更利于普及,至于商业我觉得这是正确的--我们做出来的作品不也希望回抱高点吗?Apple's CoreAudio and Logic's AU相信是未来主流专业范围最有前途的标准之一,这方面我们看看Avid---Protools的市场转向就明白了,本身Protools在哪个平台运行并没有关系,但开发MAC平台的投资却是不能少的;其次,PT也有它不能普及的限制,如果Avid看不到Apple---Logic的前途,Logic发展的潜力那么大可不必“回避”,况且PT本身并不依赖计算机CPU。有人说Logic--AUFX&AUI......总的来说现在的Logic才几岁?看看各媒体及开发商的新闻,况且现有的CoreAudio and AU格式的Soft'Instruments and Effect虽不及VST成熟,但假设你是开发商你会选择投资现在的YAMAHA or Apple ?由此可见:Logic真正对手是Protools,当然这需要时间,理由是Accel card DSP芯片能产生Protools---TDM plug-ins那么MAC CPU又何偿不能呢?假设去掉PT--TDM plugi-ns,去掉Logic--LP FX,你更愿意用哪个?它们哪个更完整些呢?Apple会不会开发基于CPU的“TDM”呢?相信Avid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当然这并无可比性。A&V Card 更不用说了,视频方面MAC优于PC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也可以看看Avid;音频接口Hi-End的哪款不支持或將支持CoreAudio ?

4--视频配音,7比6改进了多少本人不太清楚,但从7的工作便利性和效率以及同平台视频软件协同工作的角度来说,制式,高效。相信这点
Logic的老用户有更多体会。

5--品质,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首先,我认为Logic是定位在“超级音乐工作站”的基础上的,适合音乐创作;声音设计;视频配音,音频制作(U'Hi--End)等领域;其次,在我的工作范围,我觉得它目前只是个好的基础环境,MIDI--音乐创作几乎优于现在所有程序,包括性能和功能。比如在编排窗口(Arrange window)你Muted某个MIDI轨但你仍然能使用MIDI键盘来击发乐器使其发声,这在创作和练习中特别有用;值得称赞的是“Audio--to--MIDI groove”的功能:你可以把常用的好听的节奏型或者Loops或者旋律段通过此功能来转化成MIDI grooves,从而提高项目耗时量和工作效率。不过,目前该功能仅能使用于单音Tracks。还有就是当你累了躺在床上或在户外你还可以用电脑键盘来当MIDI键盘使用......

当然,任何软件都有它的不足之处,象Logic的Audio and MIDI自动化控制数据不能与Audio and MIDI数据同步编辑的问题的确很麻烦,就是说当你移动了带有Audio or MIDI自动化控制数据的片段,那么你必须再移动相对的Audio or MIDI片段的控制数据,还有比如大家常常提到的不能显示立体声波形和Bus延迟补偿不够精确,Audio Record动作没有其它软件自然等有待完善的问题。另外要提的是它的软件乐器和插件:半路插入吧,Logic内置了现代音乐常见,实用的高质量的数目空前的软件乐器,几乎可满足绝大多数音乐风格。再加上获得人们认可的采样回放保真度上好的EXS24采样器和其3.4GB工厂采样,全面的效果处理器,特别是卷积混响(Convolution Reverb)Space Designer(空间塑造者)等想必是所有Logic user所乐道的吧。

还想说的是假如你是对效果处理质量要求特别高的人,那么个人认为Logic目前还不能够满足或者完全满足你。首先Logic的音频引擎(AudioEngine)在听感上给人“新的,空灵的,透明的,电子暖的”的感觉,当然,这每个人感受不同;其次是压缩器,我觉得它的所有压缩质感是?的,或者是“死”的,缺乏生命力和Lo-Fi的模拟感,再调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失真。这个从某方面讲还不如Cubase的压缩器呢。EQ却挺好用,特别是Match EQ,假如你在做专辑或是电影配乐,这就需要“听觉风格”上的统一,那么你可以利用Match EQ来分析已经满意的目标Track--》快照--》保存参数--》在需要的Track插入Match EQ--》调入刚才保存的参数--》完成的步骤来快速实现。这也可以用在相同频率特殊性的Tracks和Mastering学习借鉴及所有你想使用该功能的地方。另外,在Logic7中预置了大量的通道设置参数,包括AudioEffects,AudioInstruments;Bus,Master。用来提高效率和便捷性,虽然这些通道设置参数未必适合你,毕竟是Logic的工程师们花在Logic上的心血,难道从上述种种并非常见的角度讲它不是音乐家为音乐家准备的软件吗?试问现有哪款软件如此強大?还有,现有哪款独立的工作站软件提供了象Logic那样专业细致的“Tuneing”?

6--总结,当然软件与软件之间并无可比性,因为从根本上出发点和思路就不同,但方向与使用范围大同小异。总的来说我觉得任何软件运行在什么平台并不是最重要的,这要看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是以PC数据为主,那的确不应该放弃PC;假如你是个无经济压力的音乐人,建议配置Logic;有关AV同步作业的,强烈建议使用Logic!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均为个人学习与使用仅仅3个月的心得体会,并无参照与广告成分,因本人对计算机录音学识尚浅所以错漏难免,还请各位先行批评指正。因Logic太庞大和时间关系这次只能写这么多,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4483
#2 05-6-3 02:18
感谢你的这番心思和言论。
不少人都十分需要一个公正而实际的感受!
我说过,软件就像女人,没有最好,只有合适!
如果先行者都来以个人的身份谈一谈感受的话,相信就不会那么多人有怨言了!
怨言太多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真相!

2234
#3 05-6-3 08:16
我在4年前(2001年)开始使用Logic,那个时候在音频应用泡过来的老炮们,应该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LogicAudio, CubaseVst, Cake Walk:哪一款音序器最棒?”

http://www.5d.cn/Tutorial/audio/base/200112/1294.html

原文首发在音频应用,后来被N多网站转载,这篇文章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横向比较几款主流工作站的分析文章之一,那个时候,说起电脑音乐其实还是言必称Cakewalk的时代。

我在2001年开始在使用Cakewalk的基础上,逐渐接触CUbase VST和Logic,并乐此不疲。惭愧的是,我不是一个有很好音乐天赋和潜质的音乐人,虽然也在广告公司做到制作总监,但那更多的是倾向于管理而非制作。但可能因为是理科出身,反而对软件的功能对比甚至研发背景有了很深的兴趣,并努力去钻研,中国第一套正规的Cubase SX教程也是这样出来的,最早的CUbase VST教程是我的良师益友Digimook写的,我后来所写的CUbase VST教程,很多老音频应用也知道,但那是在DIgimook之后了。中国最早的Logic教程是Jonseng来写的,并影响了N多人,包括多哈也是那时比较迷恋的同学之一:)

那时候,Cakewalk一家独大,满世界都是言必称Cakewalk,当我们这些英语稍微好一些,有一点点冒险精神和尝试欲望的人,突然发现世界上并不是只有Cakewalk,那一个新的时代就开始了……

其实,现在还处在这个时代里,那就是资讯越来越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中国的音乐家,日子普遍好一些了,市场也好一些了,现在几个好朋友座下来谈起起4年前的中国电脑音乐,再对比现在,真是唏嘘不已,只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当时很多思维还幼稚,现在已经物事人非了。

但唯一不变的,应该是我们对最大多数音乐人价值观的认同,为大家考虑怎么提高效率、怎样提高质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性价比,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贡献绵薄之力。

谢谢

[ Last edited by 非也非也 on 2005-6-3 at 15:03 ]

4483
#4 05-6-3 13:46
顶一下!

444
#5 05-6-3 16:50
自从我用过LOGIC后 MIDI编曲就觉的它最方便。

401
#6 05-6-3 16:55
Originally posted by 黑毛 at 2005-6-3 02:18
感谢你的这番心思和言论。
不少人都十分需要一个公正而实际的感受!
我说过,软件就像女人,没有最好,只有合适!
如果先行者都来以个人的身份谈一谈感受的话,相信就不会那么多人有怨言了!
怨言太多的根本原 ...



感谢表扬!!!

4739
#7 05-6-3 19:10
Originally posted by zghmidi at 2005-6-3 16:50
自从我用过LOGIC后 MIDI编曲就觉的它最方便。


完全同意。。。。

485
#8 05-6-3 21:02
用什么都无所谓,核心问题是创意,我朋友用水果做的东西,也很棒,我们讲的是艺术,技术只是辅助的

3852
#9 05-6-3 23:27
Originally posted by 非也非也 at 2005-6-3 08:16
我在4年前(2001年)开始使用Logic,那个时候在音频应用泡过来的老炮们,应该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LogicAudio, CubaseVst, Cake Walk:哪一款音序器最棒?”

[url]http://www.5d.cn/Tutorial/audio/base/2001 ...



往事啊。。。      
那时候Jonseng的连载真是令人期待。。。

你的那篇评比还登上了传统媒体   乐器、中音技术什么的。。。

12588
#10 05-6-4 06:52
Originally posted by jamhu at 2005-6-2 16:56
Logic的Audio and MIDI自动化控制数据不能与Audio and MIDI数据同步编辑的问题的确很麻烦,就是说当你移动了带有Audio or MIDI自动化控制数据的片段,那么你必须再移动相对的Audio or MIDI片段的控制数据


你这种情况,可以使用object based automation模式。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401
#11 05-6-4 08:40
感谢指导!!!

补:之前用过,刚又对证了(昨天正式UP to 7.1)。还是麻烦--特别是细小的部分,如MIDI编辑会很不便利,直观;我觉得这更适合MIX或纯粹的控制编辑。不过可以"同步"。

补2:"同步"  For regions only, Cannot--Moving automation data when moving note or bate based audio. but for this-----Thank You !

[ Last edited by jamhu on 2005-6-4 at 17:39 ]

2861
#12 05-6-18 12:37
虽然我不怎么用Logic但是还是非常感谢你的文章。

896
#13 05-6-19 10:36
以前看Jonseng、驴老大、非也非也的教程真是受益非浅。。。。。谢谢!

19
#14 05-6-23 15:02
教程,噩梦……

2998
#15 05-6-24 04:08
楼主分析的很客观
我来谈谈我的想法,我认为这种产品好坏的比较其实就是个使用习惯养成和市场心理的问题。
我是CUBASE的忠实用户,但也深知CUBASE的一些发展了3代都没改的毛病,比如没有SEICH IN ,GROUP发送到GROUP的时候只能按顺序往后发送,反过来急死你也发不回来,要是删掉一个GROUP,前面发送的顺序全部打乱,等等。但CUBASE的存在和今天的发展也是有它的道理的。首先是平台的兼容性,并不是所有人,尤其是中小型家庭用户都习惯MAC的,那么这些习惯用PC的人在开始学习阶段当然是首选CUBASE。等他们用着用着变专业后,他们对这个系统的操作非常熟练,对里面的处理也非常信赖后,即使他们买了G5,还是选择继续用CUBASE或者NEUNDO。
至于LOGIC,我承认在编曲和MIDI制作上,它比CUBASE要直观,方便,设计更为人性化。但它的缺点是普及性不如CUBASE,大多数人在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不是能一步到位用LOGIC进行入门的。比如我,学校的MIDI棚里G5上可以有LOGIC 7和SX 3供选择,我基本上都选择CUBASE,我知道LOGIC好,知道它做编曲做MIDI方便,但是扛不过我用CUBASE用的熟练,眼睛闭着都能进行简单的操作。所以对于LOGIC客户的习惯养成是个很重要的环节。
至于PT,我在前面的几个争论贴子里发表过我的看法。PT和LOGIC,CUBASE,以及SONAR的一个根本区别是,PT是从多轨录音机发展来的,后面的三个都是从音序软件发展来的。在软件行业多功能化的趋势下,PT发展了MIDI部分作为补充,后面三个发展了音频部分作为补充。PT在录音混音领域保持王者地位,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保留了传统录音的习惯,而受到广大老一背资深录音师的喜爱。还是那个习惯养成的问题,这些录音师混音师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PT,从他们用电脑录音的时候就在用PT,那时后LOGIC,CUBASE和CAKEWALK都还是爱玩合成器的人的新宠,录音师混音师的人说PT好,编曲者和音色合成师说后面三个好,两边人都是大师,谁说句话都要给厂家拿到《KEYS》或者《SOUND ON SOUND》上去转载说某大师说我们的产品好,于是学录音混音的都跟着说PT好,学编曲的合成音色的说后面三个好,弄来弄去最后别人都糊涂了,其实说穿了哪个产品好哪个产品不好就是个习惯养成的问题。
另外一个原因是市场心理造成的,为什么很多大的棚都用LOGIC或者PT,而很少看到大棚用CUBASE或者NEUNDO的?
和这个问题同样的问题是:为什么大棚都用天价的麦克而不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会更好的797?
就软件本身而言,CUBASE不比LOGIC便宜多少(不考虑H20的因素)。但因为PC平台和盗版的原因,CUBASE在个人工作室或者“玩票”的领域占了很大比例。大棚要有大棚的样子,否则棚费就收不上去。来个客户一看,棚子装修不错,硬件也很不错,电脑一看,和我家里一样,CUBASE,心中顿时就藐视你三分。当他一看,我k,PT,不会用,立刻就觉得你专业起来。同样的道理,歌手往797麦克前一站,一看那麦克就来气,一天的棚费可以买两三根那麦克了,这不是糊弄人么;要是在一根银光闪闪的75周年纪念版M149前面一站,脚立刻发软,唱歌的时候都怕把口水饶过防喷罩沾在麦克上。歌手永远不会懂得,麦克风没有好坏,只有合适的道理,你也永远别指望能开导他们。拿根NT2,把字刮了,印上个HANDWORD FROM GERMEN,下面再来个德文的Handarbeit aus Deutschland,告诉它是7万多块钱请NEUMANN的专家定做的,特意考虑了北京气候,亚洲人的声线特征等因素,他肯定觉得听起来比U87舒服多了。这跟中国没关系,全世界的歌手或者乐手都是一样的贱,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最贱只有更贱。
所以在选择,比较软件的时候,永远有三个方面的考虑:技术上的(包括使用方便),个人习惯上的,以及市场(包括你有没有能力买的起和投资的回报)

[ Last edited by 大头梦 on 2005-6-24 at 04:12 ]
观众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