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大致三种,或者说是三个时期--
1. 音乐剧嗓音(韦伯时期),比如歌剧魅影等音乐剧
2. 流行歌手时期(Frank Peterson早期,即“后Enigma”时期),代表作Dive, the Fly等
3. 美声-跨类时期(Frank Perterson中期)。Time to say goodbye等
但是也可以注意到这三个时期的嗓音和唱腔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实际上brightman近年的演唱会上都在用这三种音乐嗓音。典型的跨类风格是从Time to say gb 以后树立起来的吧我觉得。
--------------------------
转一段仙来网上看到的评论:
分析Sarah Brightman的几种唱腔
首先,从歌剧说起.她的声音用韦伯大师的话来形容很象银铃 .我们知道她以前是唱POP的,所以她在唱高音时 有以下三种唱法:
一,通俗法,用真声+假声来过度,到高音时完全用假声一带而过,并连带鼻腔音(很短,但在唱之前要吸足气,否则鼻腔音容易变成胸腔音),例如"恩""一""西"等音;
二,完全假声,脑腔+鼻腔构造出完美的铃铛音(注:女生特有的唱法,如果男生唱,则会出现我们所说的"娘娘腔").这一唱法与国粹京剧触类旁通,在唱法上类似于旦角,青衣等.
三,半美声,其实美声这东西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唱,只不过专业的人懂得如何完美细节,在哪一音符或吐字方面很讲究,沙拉的美声歌算不上经典,但过多的细节完化却使她的歌充满层峦叠嶂的充实感
(在Time to say goodbye中,2000以前的演唱会都是美声,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跨界的感觉,让人觉得很不舒服,2001年9月23日在其论坛中歌迷大肆喧导纠其误,可见众多歌迷对她的美声持有怎样的态度).所以在她今后的专集中美声很少.她的美声唱法中是将声带下垂,气息直走鼻腔,再用胸腔肺部的气息顶涌而出,类似于我们平时打哈欠使声带的感觉,所以,在她唱每一个高音之前,你都会看到像潜入海底一样深吸一口气,再一动不动的顶出高音,以至于我们几乎听不到她的咬字.)
--------------------------------------------------
“在Time to say goodbye中,2000以前的演唱会都是美声,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跨界的感觉,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哈哈哈,看来Time to sa gb这首歌注定是跨类曲目,用纯美声居然让人觉得不舒服了。嘎嘎~
![]()
![]()
[
本帖最后由 BeeBee 于 08-8-20 00:5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