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新闻] 《混音艺术与创作》中文版 音频应用网站全国独家首发

( 133 )
 
[收藏]
-  第 1 页  -
#1 09-9-8 20:49

《混音艺术与创作》中文版 音频应用网站全国独家首发


11573
购买主题 已有 3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 积分 才能浏览

11573
#2 09-9-8 20:57
经与邮电出版社友好协商,不仅本书在本站首发并8折供应会员,其余已出版书刊均可8折在本站购买.(注:下图标注的优惠价即为本站会员所享受之8折优惠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573
#3 09-9-8 20:57

987
#4 09-9-8 21:00
如何订购呢???????

1271
#5 09-9-8 21:00
占位子出售充气娃娃,肯定要买其中的某几本!

11573
#6 09-9-8 21:04
其实有些真的很不错,我大概浏览了一下内容,相当翔实.我把各本书的目录给大家看下就知道了.


书  名  混音艺术与创作(第二版)(1CD)
丛 书 名  传媒典藏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0087-7
编目分类  J619.1
作  者  [美]William Moylan 著
译  者  吴潇思 熊思鸿
责任编辑  黄彤 宁茜
开  本  16 开
印  张  24
字  数  531 千字
页  数  360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09年9月
本 印 次  2009年9月
首 印 数  3000 册
定  价  78.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William Moylan博士曾经与包括爵士乐、流行音乐及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的顶尖艺术家合作过。他的录音作品被许多大唱片公司和独立唱片公司发行,获得广泛认可,并获得多个格莱美提名。20年来,他一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一名积极的录音工程师和制作人,现在还是马萨诸塞大学洛维尔分校录音技术专业的教务主任和音乐教授。
  本书向你介绍录音和缩混的美学,帮助你提高思考声音及其特性的技巧。本书还对混音的理解和加工提供了一些清晰而系统化的方法,帮助你识别、评价和塑造你在录音中所需的艺术要素。
  William Moylan在本书中介绍了声音和音乐中的各个方面在录音过程中是如何被加工和塑造的,并通过甲壳虫乐队的录音对此进行分析。
  书中每一章都包含了一些小练习,鼓励读者深入思考在录音的计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的创意、艺术和技术过程。


目 录

第1部分 定义录音的艺术:录音中的声音特性与审美特质

1 声音的元素和录音 3
1.1 声音的状态 3
1.2 声音的物理维度 5
1.2.1 音色 6
1.2.2 空间 9
1.3 声音的感知参数 14
1.3.1 音高 14
1.3.2 响度 16
1.3.3 持续时间 17
1.3.4 感知中的音色 19
1.3.5 空间特性 21
1.3.6 感知参数间的相互作用 28
1.4 小结 31
练习 32

2 录音中声音的美学和艺术要素 33
2.1 声音的状态和美学/艺术要素 34
2.2 音高等级和音高关系 35
2.2.1 音高的传统使用方法 35
2.2.2 录音制作中音高的新观念 37
2.3 动态水平和关系 39
2.3.1 动态的传统使用方法 39
2.3.2 动态水平和关系的新观念 40
2.4 节奏模式和有效速率 41
2.5 声源与声音品质 42
2.6 空间特性:立体声和环绕声 44
2.6.1 双声道立体声 45
2.6.2 环绕声 51
2.7 小结 54
练习 55

3 音乐信息和听音者 56
3.1 音乐信息 56
3.2 音乐的形式与结构 58
3.3 音乐素材 60
3.4 艺术要素与音乐素材的关系 61
3.5 乐思的表达与等同性 63
3.6 文字和歌词 64
3.6.1 字面含义 64
3.6.2 歌词的结构与形式 65
3.6.3 文字和音乐的结合 66
3.7 听音者 67
3.7.1 知识 69
3.7.2 体验 69
3.7.3 期望 71
3.7.4 分析推理 72
3.7.5 主动聆听和被动聆听 72
3.7.6 聆听机能的状况  73
3.7.7 目标听众 73
3.8 小结 74
练习 75

第2部分 理解混音:提高聆听和声音评价技巧

4 音频工作者所需的聆听和声音评价技巧 79
4.1 为什么音频工作者需要对声音进行评价 80
4.2 谈论声音 81
4.3 聆听过程 83
4.3.1 鉴定性聆听和分析性聆听 83
4.3.2 声音事件和声音对象 84
4.3.3 角度和聚焦 85
4.3.4 多层面的聆听技巧 87
4.3.5 分心 87
4.4 个人聆听和声音评价能力的提高 88
4.4.1 提升记忆力 88
4.4.2 成功与提高 89
4.4.3 发现声音 90
4.5 小结 91
练习 91

5 声音评价体系 93
5.1 体系概览 93
5.2 声音评价的顺序 96
5.3 绘制声音成分的状态和运动 99
5.3.1 时间线 99
5.3.2 纵轴(y) 100
5.3.3 多层图 101
5.3.4 绘制多个声源 102
5.4 根据时间线画图 104
   在时间快照中标注声音 105
5.5 小结 106
练习 106

6 评价音频信号和音乐录音中的音高信息 109
6.1 分析系统 110
6.2 实现音高感应 110
6.3 识别音高 112
6.4 音高区间和频段识别 115
   音高区间和音高密度 119
6.5 旋律轮廓 121
6.5.1 依照时间线绘制素材 121
6.5.2 聆听和记录 122
6.5.3 旋律包络图 123
练习 124

7 评价音频信号和音乐录音中的响度信息 128
7.1 基准动态水平和结构层级 129
7.1.1 基准动态水平 129
7.1.2 演奏强度和动态标记 131
7.1.3 动态水平与范围 132
7.1.4 确定基准动态水平 133
7.2 节目动态轮廓 135
7.3 音乐平衡 138
7.4 演奏强度与音乐平衡 139
练习 141

8 评价声音品质 145
8.1 鉴定性聆听背景下的声音品质 146
8.2 分析性聆听背景下的声音品质 147
8.3 声音品质和角度 148
8.4 评价声音品质和音色特性 148
8.4.1 确定时间线 149
8.4.2 确定声音评价的4个组成部分 150
8.4.3 声音品质评价的步骤 154
8.4.4 评价实例 156
8.5 小结 159
练习 160

9 评价重放声音的空间要素 162
9.1 将空间理解成一种艺术要素 163
9.1.1 感知演奏环境 163
9.1.2 音场和声成像 164
9.1.3 单个声源的环境 165
9.1.4 录音的纵深 167
9.1.5 方向定位 168
9.2 立体声定位 169
9.3 纵深定位 172
9.3.1 理解纵深定位 173
9.3.2 对纵深定位的评价 176
9.4 环境特征 179
9.4.1 评价环境特征 180
9.4.2 环境特征图 184
9.5 空间内的空间 186
9.6 环绕声 189
9.6.1 格式的考虑 189
9.6.2 评价环绕声定位 191
练习 197

10 完整评价以及对观察结论的理解 206
10.1 音高密度与音色平衡 207
10.1.1 音高密度 207
10.1.2 音色平衡 209
10.2 整体结构 211
10.3 单独声源与整体结构的关系 214
10.4 完整评价 220
10.4.1 需要评价的要素 221
10.4.2 观察各要素的角色和相互作用 222
10.4.3 连续切换聆听重点和角度 224
10.5 在评价和实际制作中使用评价图 227
10.6 小结 228
练习 229

第3部分 混音的工艺:塑造音乐和声音,控制录音过程

11 将对艺术的判断力融入到录音过程中 235
11.1 第3部分概述 235
11.2 信号流程 236
11.3 音乐创作指导 239
11.4 小结 240

12 录音制作的美学 241
12.1 录音师的艺术角色 241
12.2 录音和现实:塑造录音美学 242
12.2.1 音场和环境 243
12.2.2 音乐平衡和声音品质 245
12.3 录音美学和演奏的关系 246
12.3.1 “制作-透明”的录音作品 246
12.3.2 空间感增强的“制作-透明”的录音作品 246
12.3.3 加强的演奏 247
12.3.4 创作出的演奏 248
12.4 音乐演奏中被改变的真实 250
12.5 小结 252

13 初期阶段:定义录音项目的素材 254
13.1 作为艺术资源的声源以及音色的选择 256
13.1.1 作为声源的演奏家 256
13.1.2 创造声源和声音品质 257
13.1.3 环境特性 258
13.1.4 非音乐声源 258
13.2 话筒(传声器):捕捉音色的美学选择 259
13.2.1 话筒的特性 260
13.2.2 话筒摆位 265
13.3 设备选择:固有声音品质的应用 272
13.3.1 技术选择:模拟vs.数字 273
13.3.2 选择设备和设备型号 274
13.4 监听:重放声音的品质 275
13.4.1 高品质重放系统 276
13.4.2 扬声器和控制室的相互作用 278
13.4.3 近场、直达声场和房间的监听 280
13.4.4 监听声压级 281
13.4.5 耳机 282
13.5 小结 283
练习 283

14 对声源的拾取、塑造及创作 287
14.1 同期录音和分期录音:切换聆听重点和角度 288
14.1.1 分析性聆听的关注点 289
14.1.2 鉴定性聆听的关注点 290
14.1.3 在录音过程中预先考虑缩混 292
14.2 信号处理:改变角度,重塑声音 293
14.2.1 处理器的使用 294
14.2.2 聆听和处理 294
14.3 混音:录音的创作与表现 295
14.3.1 创作混音:对音乐素材的展现、塑造和加强 297
14.3.2 音乐平衡的加工 301
14.3.3 融合声源的过程中对音高和声音品质的考虑 302
14.3.4 为音乐和录音创作一个演奏空间 304
14.3.5 缩混 309
14.4 小结 309
练习 310

15 最终的艺术处理和音乐制作流程综述 314
15.1 音乐录音的两种创作流程 314
15.1.1 分期分轨录音流程 315
15.1.2 同期混录 315
15.2 编辑:对时间的重新编排和延缓 318
15.2.1 找出编辑点 319
15.2.2 编辑技巧和技术 321
15.3 母带制作:最后的艺术决断 323
15.3.1 组合 324
15.3.2 编辑 325
15.3.3 调整音色平衡 325
15.3.4 调整动态水平和关系 327
15.3.5 编码 328
15.4 听音者对录音的改动 328
15.5 结尾的话 329
练习 329

CD内容及声轨说明 332
词汇表 341
参考文献 351
唱片目录 35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573
#7 09-9-8 21:06


书  名  录音师实战技巧
丛 书 名  传媒典藏·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0948-1/TN
编目分类  TN912.12
作  者  [加]Tim Crich 著
译  者  刘心睿 赵颖
责任编辑  黄彤 宁茜
开  本  16 开
印  张  15.25
字  数  271 千字
页  数  225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09年8月
本 印 次  2009年8月
首 印 数  3000 册
定  价  45.00 元


内容提要
  录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一门艺术;成为一名录音师不仅要会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还要能有效地捕捉音乐、音效和人声。
  本书为录音师们介绍了多种录音技巧,提供录音师们需要的知识。作者Tim Crich与大牌摇滚乐队合作多年,本书分享了他的经验,并总结出很多技巧和捷径。本书针对录音室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实用建议,其中的技巧有的来自其他录音师,有的来自标准录音室实践,还有的来自平时工作。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用一章讲述基础理论,然后重点讲述各种乐器的拾音、录音及混音方法,书中内容包括:
  ·如何选择,设置和摆放话筒
  ·均衡器和压缩器的使用方法
  ·鼓、吉他和人声的录制指导
  ·专业混音的建议
  ·控制录音环境的最好方法
  本书适合各种水平的录音师阅读。


目 录

第1章 录音工程师
1.1 成为一名出色的录音师 1
1.2 与客户打交道 4
1.3 收取报酬 5
1.4 与时俱进 5
1.5 开始工作 6

第2章 录音棚的设计
2.1 分贝 8
2.2 房间的准备工作 10
  摆位 11
2.3 话筒架 13
2.4 话筒 14
2.4.1 动圈话筒 16
2.4.2 电容话筒 16
2.4.3 铝带式话筒 17
2.4.4 其他形式的话筒 18
2.5 极坐标指向性图形 19
2.6 话筒的选择 22
2.7 话筒的摆位 23
2.7.1 近距离拾音方式 25
2.7.2 远距离拾音方式 25
2.7.3 X/Y拾音方式 26
2.7.4 A/B拾音方式 27
2.7.5 M/S拾音方式 28
2.7.6 Decca Tree拾音方式 29
2.8 线材 30
  布线 31
2.9 D.I.盒 33
2.10 接地 33
2.11 相位 34

第3章 架子鼓的话筒设置
3.1 架子鼓的摆放位置 38
3.2 更换鼓皮 40
3.3 为架子鼓调音 41
3.4 准备工作 43
3.5 为架子鼓拾音 44
3.5.1 底鼓的拾音 44
3.5.2 小军鼓的拾音 47
3.5.3 通通鼓的拾音 48
3.5.4 吊镲(吊顶话筒)的拾音 49
3.5.5 拾取房间环境声 51
3.5.6 一支话筒的拾音方式 52
3.5.7 两支话筒的拾音方式 53
3.5.8 三支话筒的拾音方式 54
3.6 节奏音轨 56
3.7 电子鼓/电脑鼓 57

第4章 电吉他的话筒设置
4.1 吉他音箱的摆位 61
4.2 转接头的插拔 63
4.3 高音量吉他音箱 64
4.4 准备工作 66
4.5 吉他音箱的拾音 67

第5章 声学乐器的话筒设置
5.1 声学乐器的调试 72
5.2 乐手的位置 73
5.3 话筒的摆位 74
5.4 钢琴 79
5.5 话筒的设置 80
5.6 键盘 85
5.7 管乐器 85

第6章 人声的录制话筒的摆位 90

第7章 控制室的设置
7.1 控制室的评测 95
7.2 控制室的准备工作 96
7.3 数字录音 98
7.4 扬声器 100
7.5 调音台 103
7.6 均衡器 105
7.7 均衡处理 107
7.8 压缩器 112
7.9 其他处理参量 115
7.10 压缩处理 116
7.11 噪声门 118

第8章 录音的起点
8.1 音轨的配置 120
8.2 记录 122
8.3 架子鼓的录制 124
8.3.1 底鼓的均衡处理 125
8.3.2 小军鼓的均衡处理 126
8.3.3 踩镲的均衡处理 126
8.3.4 通通鼓的均衡处理 126
8.3.5 吊镲、炸镲及吊顶话筒的均衡处理 127
8.3.6 环境话筒的均衡处理 127
8.3.7 架子鼓的压缩处理 127
8.3.8 架子鼓的噪声门设置 129
8.4 贝司 130
8.4.1 贝司的均衡处理 130
8.4.2 贝司的压缩处理 131
8.5 电吉他 133
8.5.1 电吉他的均衡处理 133
8.5.2 电吉他的压缩处理 134
8.6 声学吉他 135
8.6.1 声学吉他的均衡处理 135
8.6.2 声学吉他的压缩处理 136
8.7 人声 137
8.7.1 人声的均衡处理 137
8.7.2 人声的压缩处理 138
8.8 管乐 140
8.8.1 管乐的均衡处理 140
8.8.2 管乐的压缩处理 140
8.9 钢琴 141
8.9.1 钢琴的均衡处理 141
8.9.2 钢琴声音的压缩处理 142
8.10 若音质不对怎么办 142

第9章 信号通路
9.1 录音的电平 145
9.2 监听设置 147
9.3 返送设置  149

第10章 录音
10.1 校音 154
10.2 录音进行时/红灯亮 156
10.3 插入录音 159
10.4 录制人声 161
10.5 音准 164
10.6 后期录音 165
10.7 录音中的效果处理 166
10.8 其他 167
10.9 并轨 168
10.10 加倍 169
10.11 编辑 170
10.12 录音的收尾 172

第11章 混音
11.1 预混 176
11.2 缩混的设置 178
11.3 缩混的基础 180
11.4 效果处理 182
11.4.1 均衡处理 182
11.4.2 压缩处理 184
11.4.3 噪声门和旁链输入   185
11.5 效果 187
  混响 187
11.6 延时效果与合唱效果 194
11.7 电平 200
11.8 终混前的准备工作 204
11.9 终混 207
11.10 终混完成 209

第12章 数字音频的相关知识
12.1 数字转换 214
12.1.1 二进制编码 214
12.1.2 位处理器 215
12.1.3 LSB与MSB 216
12.2 输入信号的处理 216
12.2.1 抖晃处理 216
12.2.2 混叠噪声 216
12.3 采样和保持 217
12.3.1 量化/纠错 218
12.3.2 过采样 218
12.4 数字存储 220
  脉冲编码调制 220
12.5 数字多轨录音 220
12.5.1 转鼓 220
12.5.2 静止磁头 221
12.5.3 硬盘 222
12.5.4 数据的存储 222
12.5.5 激光唱片 223
12.5.6 DVD 22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573
#8 09-9-8 21:07
还有其他基本就不浪费本站宝贵带宽资源了,详细内容大家可点击3楼淘宝通道自行查阅.

1267
#9 09-9-8 21: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67
#10 09-9-8 21: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448
#11 09-9-8 21:16
一直都有货?还是限量版?

11573
#12 09-9-8 21:21

回复 世内仙 在 #9 的 pid=2378791 的贴子

没淘宝的话请参阅3楼非淘宝购物通道.

11573
#13 09-9-8 21:22

回复 造飞机的工厂 在 #10 的 pid=2378794 的贴子

难说.......他们总共才印了3000本.

2169
#14 09-9-8 21:31
支持一下,先定一本

703
#15 09-9-8 21:33
已经订了,等着你修改邮费呢哈哈哈
一定要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