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

( 3 )
 
[收藏]

90
#1 02-4-27 01:34

……

我的论文,贴来大家讨论讨论?
   
       唱片业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的行业,最早的唱片业萌芽在30年代的上海,而后来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唱片产业完全停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唱片业几乎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在近20年的发展中,国内出现一批唱片公司,国外公司也进军中国。出现了各种形势的唱片公司,国营的如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声像出版社、北京金典音像中心等,民营的独立公司如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喜洋洋、摩登天空、普涞文化、红星生产社、竹书文化等,外资的唱片公司如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等。目前,由于国营唱片公司观念陈旧,无法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心理,正日益走向衰退,而外资公司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过彻底,曾经走过不少弯路,但是随着市场运营的深入,外资公司的成长还是相对较快的。目前发展势头相对较好的还是民营独立唱片公司。从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共有300家左右音像公司,但无论从规模,还是内涵与质量上都与海外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现有音像公司加起来的规模还比不上海外五大公司任何一家的一半。国内公司的资金也太少,300家公司资金加起来还不到海外一家的10%。

    中国大陆的市场充满机遇,任何行业都如此,在唱片业,国民的千分之一有在听音乐都将支撑起整个唱片事业的发展。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就摧毁了国营、民营、外资公司在中国唱片市场的美梦。事实上,目前即使超过亿计的人在听音乐,唱片事业都难以有好的作为。一是盗版的横行发展了地下非法光盘厂商的“音乐唱片事业”,且一年比一年红火,和地上音像公司的萧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据IFPI今年统计的数据,目前全球正版与盗版的比例是64%对36%,而在中国,唱片业近95%的营业额均盗版商的虎口。二是网络音乐下载的便利和日渐普遍,正向传统唱片销售方式发起挑战,并至少在近几年内侵蚀整个唱片事业的发展。三是国内的音乐发展规模及其音乐品质还远未构筑起一个真正的音乐产业大国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如果说各音像公司仅靠引进版赚取利润,那只能意味着我们在本土音乐发展上已经向海外交了投降书。如果说盗版是中国唱片业最大的外患,那么陈旧的体制和落后的管理模式则是中国唱片业,特别是国营唱片机构的最大内忧,同时,中国唱片业和国际唱片公司一样,面临折网络的威胁。总之,中国的唱片业一直在水深火热中,没有外力的拉扯难以翻身。如今的入世对于中国唱片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相对于其它行业如家电、汽车、纺织、制造、地产、零售等成熟的行业来说,中国的唱片业这个特殊的行业,起步虽不晚,但目前正处于历史的低谷期。那么不言而喻,加入WTO之后中国唱片业的变化将可能是最为剧烈的,将毫无疑问地影响到今后许多人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加入WTO,我们唱片业的明天才会真正根本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才会值得我们更加期待。

  入世之后,中国唱片也同其他产业一样是国际行业的一张大饼,五大唱片集团都会借机进入。但五大唱片集团并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政府的文化使者,它们最关心的并不是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而是企业利润的增长。在推广海外产品的同时,能否迅速完成本土化过程才是它们最大的方向。这就给国内唱片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和国际平台。因此,一个民营唱片业国际化、国际唱片业本土化的时代摆在了从业者的面前。中国唱片业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市场建设:
    目前唱片业零售系统不健全,没有专卖店,只能通过书店百货店代卖,没有形成成熟的销售系统。中国的百货店、书店、超市都已形成规模而且很成熟,而唱片店显得杂乱,大多是个体的,很无序也无规模可言,不能支撑整个唱片产业,很多公司发出去货却收不到钱。同时,五大唱片集团直接进入发行渠道是势在必行的事。     
    大量的国际资金都将在WTO之后进入国内的零售业,许多地方音像出版社完全可以抛开目前全国发行商的身份概念,对企业进行转型,吸纳国际资金,大力发展正版音像连锁店或唱片旗舰店,在地方上成为零售业的 连锁效应。要认认真真地先把市场做好,将销售网络做得更加合理与完美。而国内的发行公司要牢固地控制并壮大自己的网络。
    同时要改变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的计划经济的手段。15届5中全会已经把音像业定为了一个产业,既然是产业,就有产业的规律,就不能用以前那种计划经济的观念来行政干预,今后要用法来管理,建立一个适合市场经济的有关法规。政府的职能转变必须要完成,管理的手段也要改变。只有这两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国家的唱片业才能真正走上产业化,与国际接轨。

  二,融资渠道:
    入世后,外资肯定会大量涌入,不过国家政策只对外资开放49%,所以不可能出现独资,只能与国内唱片公司展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有关操作方面的经验。将来国内唱片业成熟了,融资问题也能解决的话,国内资本向唱片业涌来时,我们就可以取得主动权。目前国内唱片业本身脆弱。
    同时,应该让国内唱片业自身有良好的融资渠道,而不是仅仅只靠外资。
 
  三、产业人才: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经营管理人才,我们的管理体系跟海外公司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这是目前被业内广为忽略的因素。其实,人才之于娱乐产业有时比资金更为重要,就像杰瑞·莱文创造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这一传媒巨舰,迈克·艾斯纳带领迪斯尼公司创造连续14年20%增长率的奇迹。在未来几年之内,唱片业内将有一场巨大的人才争夺战。我们要跟国际大公司做业务往来,必须要有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同时,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一批更高水平的制作人才,这对提高中国唱片的质量是一个良好的机会。

  四、盗版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著作权的意识还没有特别普及,一时不可能像美国、日本那样的唱片市场规范起来。因为要进行法律的健全、著作权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及提高大家遵守著作权法的意识。无论是世界上大的唱片公司还是我们中国民族的唱片产业,在这方面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建立一个健康的市场。在这一段时间内,唱片公司可能还得承担很大的风险。同时,政府也正在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两三年内盗版的比例能够低下来,这样,未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很有希望。

    五、对待网络冲击:
    对于互联网公司和唱片公司合作的前景,应该非常地关注,同时保持冷静。要利用现在的机会找准传统公司的位置,用信息革命来带动我们的唱片工业,发展新经济,以信息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作为传统行业的唱片公司,目前最主要的是更准确地寻找或者摸索互联网带来的这样一种创新精神中,传统行业整个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包括它的经营效果部分,怎么样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新经济,借这个新机会让传统行业跟上时代步伐或者获得新生。
   
    综上所述,中国的目前不完善的唱片业,会随着中国加入WTO而获得新生。从经济方面讲,入世后产业的成熟,会推动整个唱片业的发展,可以提高整个产业的产值。从文化方面来讲,这是一个推动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个好机会,产生出更多自己的音乐产品,让我们从目前港台音乐、欧美音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从民族利益方面讲,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1743
#2 02-4-27 20:53

……

……

355
#3 02-4-28 15:45
但愿明天会更好!!!

2087
#4 02-4-28 18:35
嗯。有道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