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ZZ是美国的古董,它的很多玄机是我们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尽管你对它有10年以上的研究,你也不可能说你对它很“了解”了。当然,如果你生活在美国,你会感觉到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因为很多美国人自己都对它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么说,JAZZ就像中国的京剧,很多西方人一提到中国,必然要提到京剧,但一个西方人若要在某个场合亮一段“皮黄”以显示自己在东方文化方面的“造诣”,大家除了为他鼓鼓掌以外,还是“敬而远之”而已。
2.皮特是我认识的一位来中国留学的澳大利亚学生,他来中国学古琴,他对很多中国学生对JAZZ的痴迷实践感到不解。他说,在澳大利亚,很多人抢购中国的古琴、古筝、二胡曲的音乐资料,但华人在当地开的中国民乐乐器店和民乐学校基本上属于“博物馆”。我反问他,那你为什么学中国古琴?他说,我只要能把古琴给拨响了,我就能在研究东方文化的机构找到一份工作。我继续反问,你这不是“功利主义”吗?他继续答:No,No,我压根儿就不想---也不可能---成为古琴演奏家,但我可以是很棒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我:既然这样,那中国同学钻研JAZZ又有何不妥呢?他:没有人能阻止谁干什么,我的话完了。
3.JAZZ在中国“死灰复燃”将近20年,但我们没有看到它以一种新的文化元素的形象注入主流音乐圈,相反,它却以某种“附庸”和“地下”的形式存在于大量的摇滚乐手中,这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能玩儿点儿JAZZ的人,必然在世俗音乐的层面上有所造诣,如果有人跟你提起“布基乌基”,而你却迟疑无解,那你就大大地“落伍”了!
4.JAZZ真的对于我们很重要吗?
5.JAZZ真的是我们的某种“资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