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上个帖子由于时间过长,不能编辑了,所以我重新整理在这个帖子上。如果违规的话,请版主帮忙把那个帖子删掉吧。
从高中拿笔记本录第一张专辑(其实就是些翻唱和改编歌词的曲子),到大学在宿舍拿吸音棉和CD光盘贴了个自认为很有feel的"录音小空间"。
我只能说,我一直都渴望有一个“真正”的录音室。
幸福来的是如此突然,工作一年后,我把房子里的书房扩大了一些,凑了个2.8*3.5的房间,于是乎开始了我的录音室计划。
其实在3个月以前,我就开始策划怎么做这个房间了。当时我翻了好多帖子,各位前辈装修的直播。也发了几个帖子,但是很遗憾,我没有从中得到想要的,我的id级别也太低,没有什么大师愿意帮我解答问题。
大家都在说小房间不好做,低音难处理,解决方案就是加些低频陷阱,加些扩散板。这应该就是我从论坛里面得到的东西了。
音频的团队也有一些案例,但我觉得那都不是教程。因为只有一些照片,只字不提设计理念,让大家羡慕下罢了。当然我也理解,人都是要混口饭吃,音频装修本来就是件专业的事情。
还有那个计算软件,来测试声学特征。我觉得80%以上的人应该都不会用,因为真正专业的人没有几个。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抨击什么,只是像说明一点,干什么都要不能完全依赖别人,要自己努力去完成。
于是乎我又看了一些声学方面的书和帖子,在此向大家推荐下《录音棚的设计与装修》,还有一个论坛的帖子:大头原创声学系列教程。这些大家百度一搜都很容易能找到的。
废话不多说啦!下面步入主题:
首先说下我的设计理念:
墙体:
我的录音室有3面都挨着自己家,比较安静,所以我决定这3面墙只做吸音,不做隔音。结构是墙体上打木龙骨,然后在木龙骨里填吸音棉(为了环环保我买的聚酯纤维吸引棉,但是我觉得效果肯定没有岩棉好,重量在那摆着),然后外面直接封聚酯纤维吸音板。
此外还有1面墙旁边是邻居,为了不互受影响,离墙面5cm我拿石膏板做了一个空腔,当作隔音。然后再在石膏板上做以上吸音的处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看到书上反复强调“空腔的重要性”,我的理解是空腔能使声音传播的能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顶:
因为楼上有人,为了互不影响,我先是在顶上挨墙体固定了吸引棉,然后龙骨打下来离墙体15cm,封了9cm木板(本来想封石膏板,师傅说怕不够结实。。个人感觉石膏板应该吸音效果更好)。然后用聚酯纤维吸音板封在木板外面。在中间我再挂4个二次余数扩散板。由于担心吸音不够,我再做一些“吸音体”(这个我后面会有解释)挂在顶上。
吸音体:
这个吸音体应该就是软包用的吸音材料吧,我也是从书上看到的。最外层是木板,然后贴上吸引棉,然后留一定的空气层,最后把这块木板四周都封起来。尺寸的话推荐的是1800mm长,500mm宽,厚度越厚吸收低频效果越好,我觉得这个可以根据自己房间情况来定。
(11.2日更新:从装修开始一直对这个吸音体的做法有疑惑,今天又仔细看了看书,这个吸音体最好是硬的材料做成的空腔,才会对低频有较好的吸收效果,所以我做的时候用木板封一个密闭的盒子,在盒子里面靠一侧木板贴一层吸引棉,然后在盒子外面再贴聚酯纤维板。)
这个吸音体书上提到对低频吸收效果很好,而且最好离开墙体一定距离。我的理解这个还是为了营造一个空腔,因为低频的波长比较长,所以要厚一些。
我准备大量用这种空腔理论,在墙体和顶交界处,都用这种吸音体斜着挂起来来制造空腔,在墙角处,我准备先是用80kg吸音棉填充当作低频陷阱,然后再用这个吸音体做个斜角,留空腔。
驻波:
我了解到驻波和低频的处理有很大的关系,把驻波解决了,低频就会有很大改善。解决驻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房间里没有两面完全平行的墙。
由于我的房间太小,我又不想牺牲太多空间,所以我觉得很难做。
我准备房间左右两面墙打龙骨时做成斜的(详情请看草图),就是龙骨与墙的距离不一样,一边打8cm,一边打16cm。(不过我担心这样做效果会不明显,因为斜度太小了)。
在顶部悬挂吸音体的时候我准备做成不同角度的,然后在后墙我放4个扩散体。
地面
地板就没费多少功夫了,贴完木地板后准备放一层厚地毯。
这就是我的设计理念啦,欢迎各位拍转探讨。图片我会跟着装修进度更新~
草图(更新了最终做出来的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