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一些自己的混音的经验。
很久没有发帖了,今天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到一些朋友,大家也可以进行一些交流~
1.沟通。
(针对非实录)首先肯定是需要你和编曲的沟通。什么为主什么为辅,想要什么样的感觉,什么乐器的细节希望是什么样的,什么时段要秀什么乐器(很多编曲都会在某一段或者说某几个点秀操作的,你懂的),这点很重要,这决定了预想的风格。以前听过那么一句话,很多编曲最多只能理解作曲(歌曲主旋律)30%左右的情感,如果只剩下30%,混音再不去沟通那么剩下的将会更少。
2.准备工作
(1)先调整好适合的音量(合适的音量可以让你的耳朵更长时间的工作)。
(2)均衡一下音量也就是让乐器的音量平衡一些把主副区分开。
(3)分类,例如弦乐,鼓组。(我的习惯是改变颜色然后放在一起,这样会更加方便,是什么颜色就知道他是什么类的乐器)
为什么这么做,其实混音很需要的一个点,就是 “懒” ,因为我们不想浪费多时间,这样能让我们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方便正式混音的操作。
3.开始
①.
(1)人声或者主旋律乐器。(整首曲子的中心点,进行还原,均衡、动态等,这时候千万不要提升特质)
(2)鼓组和bass(这样就能大致确定整首歌的音量及风格)
(3)吉他-钢琴-弦乐(先混主伴奏,后混辅和声)
(4)装饰音(千万不要纠结太久,因为其实影响并不是很大,除非是某个点需要特定的效果)
(5)人声润色塑形(千万不要已solo的模式来决定你声音的最终状态,因为人声虽然是主体,但是也需要和其他的乐器融合,而且整首曲子的大体出来之后,会更加方便给你的人声进行塑形)
②.
(1)编组处理,少量的推子控制多量推子(VCA),或者鼓组的房混或者说整体压缩,或者弦乐或者同类乐器。
(2)混音是活的,你可以用很多方法来让你的混音更好,就看你的脑子是不是活的了,活用你的轨道和效果器,如并行压缩,侧链压缩,自动控制等等都是活用的方法。
(3)不要那么急,其实一首普通的分轨(30轨~40轨)总共混音的时间平均下来也才8~12个小时,我们可以分很多天来做,但是步骤只有三个。
1 .粗混
2 .检查问题 细混
3 .检查问题 调整细节
(4)如果,不会做母带,最好别做。不然会做得乱七八糟的。。
(5)误区,鼓不是越响越好,只要鼓的力度够,音量合适就可以了,当然除非有特定需求的时候除外。
(6)BASS和底鼓的融合,频率的配合还有音量,频率是不一定的,看什么鼓了。但是音量就比较明显了,一个融合度极好的bass和底鼓,只要你增加一丢丢(例如0.5db)都能明显感觉到某一个大了或者小了。
(7)关于低切,我身边的好几个朋友低切真心太小家子气了,低切千万不要怕。。。只要没有影响到声音的频率。。你狠点没关系的。。
好了,也不早了,睡觉了。肯定会有没讲到的地方,希望莫见怪,没提到的地方欢迎各位老师们补充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