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在本站录音、硬件两个版块中,科学使用搜索功能
很多老帖子,我都讲过牛的特点
所谓的“牛”,其实指的就是线圈变压器。 主要分为三种:电源牛、音频信号输入牛、 音频信号输出牛。
( 当然要是细分的话,信号输入牛 又可分为1:1无源牛、升压牛、降压牛,,,还分模拟信号牛、 数字信号牛,,,再从结构上又可分为R牛、C牛、E牛 、圆牛、等等,,,,,没个三千字 说不详细,这里我就不再过多赘述了,,,)
( 上图为:钱德勒 单通道话筒放大器的内部电路)
电源牛,这种模拟时代最常用的电源元器件,这些年已经慢慢 退下历史舞台,,,,,,
美国Manley 这两年的母带EQ升级版 Massive Passive EQ
,官方网声称 将逐渐变为开关式晶体管的电源了。 还有著名的瑞士Studer D19 话放、 都已经就已经舍弃传统电源线圈牛,设计为新式电源了。 另外,还有很多顶级的AD、DA 设备,高端声卡、 母带类音频设备,都已过渡为 开关式晶体管电源了。
( 以下知识点 的主要部分 不涉及电源牛)
关于 音频信号输入牛、输出牛的特性与作用, 我今天再总结一下:
(此图为 瑞典伦达牌LL1527输入牛的内部构造,它多用于 话筒放大器的前级输入电路中)
1、牛可以导通交流信号,隔离直流信号。
(图中: 上面加了电池时,牛的
初级线圈内存在直流电压,但此时并无交变感应电,则次级线圈并没有电流的存在。小灯泡不亮 。
而下面加了交流电压,则
线圈中由于磁力互感效应, 电--->磁--->电,导致次级线圈两端产生了电流。 这时小灯泡亮了 )
2、牛可以起到阻抗匹配的作用, 特别是早期 电子管高电压放大电路、和1970年代 Class A 晶体管纯甲类电路。 音频信号"牛"在此电路中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元器件! 通过牛 可以平衡不同设备间的高低阻抗适应范围。 此外,有些电吉他等乐器的DI盒中,也会常出现"牛" , 来使乐器高阻抗输入 转换为低阻。完成设备之间的阻抗匹配作用。
3、 牛可以隔离不同音频设备链接时的信号串扰。 降低一些本底噪音。而且有些时候 ,多组抽头的“牛”也可以起到多路音频信号的分配作用。
(此电路 是以一只詹森“牛 ”为核心的话筒信号 1路输入-->4路输出的信号隔离盒。)
4、 防止地线带电。 很多时候户外演出 由于电压差,或下雨电线串入电流。 手摸设备外壳会有麻手的感觉。对人体安全存在隐患。 这时假如话筒、话放前端设备电路中有个“牛”,那就可以与地线隔离,类似“悬浮式接地”。 可降低一些 安全风险系数。
http://www.audiobar.cn/forum.php ... 4%C0%EB%B5%D8%CF%DF
另外,我在这个帖子中, 也写明了 录音棚中隔离牛与地线的重要性。
5、大二芯非平衡 转卡侬平衡,卡侬平衡 转大二芯非平衡。 这些个前端转换设备的内部电路中,以及某些后级输出电路,有时也会用到“牛”。 牛可以通过内部多级线圈抽头 来解决转换问题。
(此图为 某话放末级端的信号输出牛, 作用是把非平衡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平衡式信号--->卡侬头输出。)
6、从音色来分析,某些音频牛 对低频会产生一定的泛音增强作用,对中高频的“空气感”频段,又可增加柔顺度,减少高频“毛刺感”。增加整体声音的谐波染色 。
比如本站几年前,黑山母带压缩器的那个帖子里,我就曾介绍过它里面有 3对音频牛,铁材质的牛、镍铬材质的牛、钢材质的牛 声音都有染色区别! 其实有些牛 染色并不“浓郁”, 是相对“清淡”的。需根据不同风格的音乐 调配不同音染。
( 除了这三种材质的牛, 还有铍莫合金材质,,等), 另外不同厂家 詹森、Sowter、伦达、Neve里面的英国M绿牛、OEP、UTC、等等, 各家都有各自的材质配方、以及不同绕法的生产工艺,各有各的高招。。。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牛 会产生不同的音染。
当然 ,有“牛”设备的早期电路设计, 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牛 都有不同的外围辅助电路
7、牛本身 由于内部线圈 会存在不同的电感量,会导致一定的反相电势差。在有些话放电路中 输入牛与输出牛的电路配合下, 末端声音 会存在一定的”压缩感“ 。 但这个量很小,类似压缩器 1:1.2左右的很少下压量。 换句话说,就是音频信号“牛” 会对声音中的音头 ,产生一定的“滞后”现象。这一点又有些类似Attack数值变化。(详细的描述 可以去参考1980 年代的Neve设备资料。)
8、在立体声的双通道线路放大器设备中,左右声道的牛 会对Stereo相位生产一定的偏移,导致Mid-Side的信号差值略微增加。会存在“展宽”现象,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声场宽度会增加。很多朋友把立体声的AMS Neve 1073 拨到Line模式 来过带,
这时会觉得音乐作品整体的声场略微变宽了。这确实不是“幻听“。 但是大家也要明白“双刃剑"的道理。很多时候并不是声场宽了后,整体声音就好听的,,,,有时也可能导致声音“虚胖“
(图为AMS Neve 1073的 内部图, 左手那4个带红色N标的就是 音频信号输入输出牛)
结语:
任何一个音频厂 生产的任何一台音频设备, 并不能----> 以“牛”定乾坤!
有牛的电路 不一定牛B ! 牛带来的音染 也并不能包治百病 。
一套完整的录音设备,话筒--->话放--->压缩器--->EQ---->声卡 ,这个链条中,并不是 “牛”越多越好!
无牛的电路 不一定“干净、音染少”,动态好。。。 无牛的设备, 也不一定就比有牛的设备 声音差。。
我们在日常录音、混音中,需要根据不同嗓音、乐器音色特点、不同歌曲的风格 来选择性的搭配不同电路特点的音频设备,
这才是努力求新求变,提高多层次韵味 音乐性的王道。
本帖最后由 Salinx 于 21-10-10 15:42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